鎮里吳家的榮耀
棠陰除了商業發達,更有昌盛的文風,明代設書院就達10多所,是全縣最先擁有書院的地方,曾出過舉人34名,進士3名。其中出任知縣、知府及京官者大有人在。吳和羅是這里的大姓,明清時期僅吳氏祠堂就有上百棟。

棠陰全景(左頁圖)古鎮建筑密集,排列于古街道兩邊,在霧氣籠罩下有一種靜謐。

棠陰 民居大門 民居家的大門比巷道退后幾步,門前的臺階處是和外界的交接空間。
從古街的北邊進入古鎮,街道兩旁的建筑帶著典型的明清風格,引人注目的是建筑屋檐之下的那一排滴水的瓦當,一般都有兩三層,這是與別處不同的。行至古街中段,向右拐便可看到棠陰鎮小學,進入學校,便來到吳家八府君祠面前。
八府君祠始建于明萬歷八年(1580年),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可惜現在看到的已經只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只能從遺留的那幾根高大的四方石柱看出往日的規模。
出八府君祠,踩著鵝卵石路繼續前行,到了下街處便可見承恩坊立于左側。承恩坊為木質牌坊,高8.35米,面闊5.1米,門上橫楣鏤刻“中憲大夫通政司右通政吳余慶”13個楷字。該牌坊建于明代宣德五年(1470年)。是為出直該地的明代的通政使司吳余慶而建造。當初吳余慶得到當朝皇上的恩準回鄉里祭祖,當地政府為了宣揚皇恩浩蕩,并為吳余慶樹碑而存不朽,精心設計建造了這座顯赫的承恩坊。

棠陰16號民居院 面對天井的那面墻一般會嵌有題寫的匾文,用以銘志。
區劃: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棠陰鎮
區號:0794
郵編:344400
歷史:始建于北宋(1031年)
門票:無
氣候與游季:棠陰的冬天陰冷,因為有河風圍繞村子周圍,夏季并不燥熱,除了冬天,其他季節都適合旅游。
交通:由撫州坐車到宜黃縣城約2個小時,票價10元,在宜黃汽車站每隔半小時有開往棠陰的車子,票價3元,25分鐘即到。
住宿:棠陰鎮上還沒有公開的旅館,可以返回宜黃縣城住宿,在汽車站周圍就有不少旅館和招待所,20元到上百元的檔次可供挑選,一般幾十塊錢便住得舒服。
飲食與特產:鎮上有幾個大小飯店,吃的也很便宜,有5元的快餐,薯條粉絲是鎮里的一大特色,可以點個粉絲紅燒肉來嘗嘗,一份不超出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