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經絡的秘密
- 唐頤
- 764字
- 2019-09-29 14:15:55
十二皮部抵御外邪的森林
十二皮部分布于人體的淺表部位,當外邪侵犯時,皮部就像森林抵御風沙一樣,發揮其抗御病邪、保衛肌體的作用。
病邪的入侵從皮部開始
各種疾病的發生,往往都是從皮部開始的,病邪在進入體表后,就使腠理開泄,汗毛孔張開,人感到惡寒,邪氣進一步入侵絡脈時,絡脈盛滿,顏色改變。然后開始向內傳到經脈,本來已經虛弱的經脈之氣使邪氣內陷,當病邪滯留在筋骨間,如果寒氣偏勝,就會出現痙攣骨痛的現象。如果熱氣偏盛,就會出現筋脈松懈,骨肉消瘦,肩肘肌肉敗壞、毛發枯槁等癥狀。
十二皮部的分布
皮部,是指體表的皮膚按經絡循行分布部位的分區。
由于正經有十二條,所以體表皮膚亦相應地劃分為十二個部分,稱之為“十二皮部”。可以說,皮部是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范圍。同時,皮部不僅是經脈的分區,也是別絡的分區,它同別絡,特別是浮絡更有密切的關系。故《素問·皮部論》又說:“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因此,十二皮部就是十二經脈及其所屬絡脈在皮表的分區,也是十二經脈之氣的散布所在。
十二皮部的功能
抗御外邪、保衛肌體:皮部分布于人體的淺表部位,故能最先廣泛地接觸到病邪,當外邪侵犯時,則皮部與布散于皮部的衛氣就能發揮其抗御病邪、保衛肌體的作用。
反映內在臟腑、經絡之病變:由于十二皮部分屬于十二經脈,而十二經脈又內屬于府藏,所以,臟腑、經絡的病變亦能在相應的皮部分區反映出來,故在臨床上觀察不同部位皮膚的色澤和形態變化,即可以診斷某些臟腑、經絡的病變。
確定治療原則和方法,達到治療效應:如外感疾病多為六淫邪氣侵犯肌表,表邪不解則由表入里,同樣里證也可出表。根據皮部理論,邪在表當發汗,以防病邪沿經絡傳變入里,發展成里證。若邪已入里,則亦可由里達表,使其透過皮部而解。臨床上常見的某些皮膚疾患如疹、斑等的外病內治,即是皮部理論在臨床上的應用。
十二皮部分布示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