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選講
- 鐘永圣
- 1634字
- 2019-12-26 11:41:43
陰陽五行的道理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其實我們大家為了養生而學習《黃帝內經》,這一段話足夠了。
今天盡管我們是在醫院的禮堂里面來講《黃帝內經》,盡管《黃帝內經》被認為是中華醫學的偉大著作,可是我們進行這次講座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純醫學的目的,而是為了全面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大概我現在是這個時代唯一的把《黃帝內經》當作經濟學著作來讀的人,因為講到后面的《靈蘭秘典論》大家就會知道,那里面告訴我們的“十二官不得相失”的道理,就是經濟學上分工與合作的道理;“主明下安”的道理就是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道理,表達得非常簡潔精妙,所以我把它寫入了《中國經典經濟學》那本書。我是真正在這本書里面得到了真實的利益,所以才不揣冒昧地出來講。
岐伯老先生這幾句話最近這十年來,應該說我重復不下幾百遍了,甚至從意念上來講,可能每天都會浮現出這幾句話的作用。它什么意思呢?就是說知“道”的人——就是知道自然規律、理解天道的人,叫知“道”之人——“法于陰陽”,這是說到根上了!孔老夫子解釋《易經》,給《易經》作傳,其中有一句話叫“一陰一陽之謂道”。“道”摸不著,看不見,你看陰陽就看到了道的存在,就看到了道的顯化。陰陽你看不見,你看自己生存的狀態,我們這個身體就是陰陽和合體,有形的物質為“陰”,那個能思、能想、能起念頭的能量為“陽”。人體就是陰陽和合、陰陽合一,所以我們的身體就是道的顯示器,你有任何德行都會在身體面貌上顯示出來。你有任何悖逆天理、缺德的事情以為別人不知道,可是在知“道”的人看來,在明理的人看來,一眼望穿。這就是為什么我和劉有生老師學習完之后,回到家里不好意思照鏡子的道理。做錯了,以為別人不知道,其實不是這樣的,碰到一個明白人,他瞅你一眼,就能明了。這個不是什么神通、虛幻,因為任何念頭都是我們自己起的,你自己起的念頭是通過自己這個物質身體來運作的,就像計算機里面,你敲入一個指令,一敲回車鍵它就會執行,你輸入錯了它執行的是錯誤的結果,會顯示出來,身體也完全是這樣的。所以,如果身體上有病,就證明我們心性上有過,“病者,過也”,我們身心上有病完全是因為我們在心理、德行上有過錯造成的。
為什么要學習經典?為什么要踐行道德?就是因為它可以保證我們健康啊!別的不談,在座各位有希望自己不健康的嗎?有希望自己一直處于病痛當中的嗎?有希望自己一生處于病苦之中不得解脫,說我就愿意過這樣的日子,有這樣的人嗎?恐怕是沒有吧。要有的話舉手給我看,我就給你磕頭,因為滿天下幾乎找不著這樣的人,人都想健康,對吧?但是天下有幾個人會認為、會明白、會知道、會理解道德決定了我們的生理健康?有幾個人會相信缺德會導致我們得病?有幾個人知道張仲景說的“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道破了天機?自然界里面叫天,“天布五行”,自然界運行會體現出金木水火土五種性狀,“以運萬類”,我們人類是萬類之一,所以人逃不開“五行”的運作。“五行”在人身上表現為何種器官呢?肝心肺脾腎五臟。五臟就是“五藏”,藏起來,在里邊。南懷瑾先生說過,五臟不能完全健康,人就不可能健康,因為那是根,而更徹底的根是人的意念。
醫圣后面的這句話就特別關鍵,“人稟五常,以有五臟”,五常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吧,不看《論語》都知道哇,仁義禮智信哪!這個秘密是什么呢?就是仁義禮智信健全的人才能夠有健全的肝心肺脾腎,五常里面缺一常,某一臟器一定會受傷。這個道理,在座的各位同胞、各位同人有多少能夠認同?因為我注意到,我們在座的也有高人,也有師長,也有白發蒼蒼的長輩足以做我的老師的,但也有非常年輕的同胞、同學、同人,能接受這個觀念嗎?或者說你能夠通過自己身體去印證這個道理嗎?我跟大家講,希望你從正面去印證,就是要通過踐行仁義禮智信去驗證,去證明它的對;千萬不要反面去印證,然后說我印證到它確實是對的,可是你反面印證到以后,后悔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