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智能商業大變革
智能商業時代已經來臨,每個人都要順勢而為。有大抱負者要敢于取勢,甚至勇于造勢,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新經濟時代的弄潮兒和引領者。那么,智能商業究竟是什么?我們的未來又會因此發生何種改變呢?
智能商業:網絡和數據時代的必然選擇
在一個經歷劇烈變革和轉型的時代,我們很難看清未來,越是這樣,越需要有一個相對長期的展望。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趨勢,可能不僅是下一個10年的趨勢,更可能是關系到未來20年、30年,甚至50年的大浪潮。今天我們眼前發生的一切都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這不僅是一次經濟模式的變遷,更是一次文明的變革,其意義不亞于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演進到工業文明。在這樣的環境劇變下,我們有太多的機會,也有太多的挑戰。
表1–1是1997年、2007年、2017年全世界市值排名前10位的公司榜單。在過去短短20年間,只有兩家公司是一直留在榜上的,一家是石油公司,還有一家是微軟。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時代的變革,但是更大的變化是從2007年到2017年,在短短的10年時間內,除了微軟和石油公司之外,其他8家公司都是第一次上榜。特別是6家互聯網公司從10年前幾乎默默無聞,到今天成為全球領先的公司,市值基本上都在5000億美元以上。這些互聯網的巨頭企業,究竟做對了什么?
表1–1 1997年、2007年、2017年全球市值排名前10位的公司榜單

我總結出三個重要方向上的創新。這些企業在這三個方向上,最少把握住了兩個,并且在這些方向上都有了巨大的突破(見圖1–1)。
第一,在線化。身處互聯網時代,你有沒有聯網,有沒有在線,是最重要的一步。你連上了互聯網,所有的優勢才能為你所用;如果你跟互聯網完全沒有關系,這個世界只會離你越來越遠。只有懂得如何將物理世界轉換映射到互聯網上的虛擬世界中,你才會有在這個時代中立足的根基,這也是微軟能夠20年一直在榜單中占據一席之地的原因。
微軟最早的成功當然是IT(信息技術)時代的Windows操作系統,但是,1996年,比爾·蓋茨下定決心,力推IE瀏覽器,并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微軟占據了PC(個人計算機)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瀏覽器,并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搜索服務等眾多產品。如果說微軟能夠在搜索這個領域中站穩腳跟,是因為它占據了瀏覽器這一入口,那么,蘋果公司之所以能夠成為如今的龐然大物,則是因為它開創了移動互聯網時代。iPhone手機奠定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硬件標準,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確定了應用和服務的獲取形式,iOS移動操作系統本身便是一個生態概念。在此基礎上,蘋果公司還整合了一系列智能服務。換句話說,現在的蘋果公司是一家將硬件、軟件、服務和生態全部合為一體的集大成企業。在它的基礎上,全世界完成了移動互聯網化。

注:1—n、n—n、m—n,表示一對多、多對多的溝通。
圖1–1 智能商業的三個創新方向
第二,智能化。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最近說:“現在是數據的時代,算法的時代。”在商業前沿探索的人,沒有人會反駁這一論斷。數據和算法,構成了智能的基本要素。谷歌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推動了整個商業的智能化進程。搜索是第一款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智能服務,任何人在搜索框中輸入一個關鍵詞,就能夠讓全世界的知識為你服務,并能夠迅速在秒級時間內獲得你想要得到的信息。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突破,我們今天回想起來都覺得這是一個奇跡。只有智能商業才能完成這樣的突破,在第4章,我會詳細解釋原因。
除了搜索之外,智能服務的第二個核心產品是推薦。說到推薦,亞馬遜公司可以說是這一領域的開山鼻祖,這也是它能夠在營銷端獲得巨大突破最重要的基礎。亞馬遜另外一個重要的突破是,它把零售和物流全流程在線化,使得零售效率得到了巨大提升。
如果說亞馬遜是在推薦方面走得最早的公司,那么騰訊和臉書就是在社交網絡化方面走得最遠的企業。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三個方向。
第三,網絡化。實際上谷歌的廣告系統非常賺錢的就是一個由千萬級的小廣告主和千萬級的網站所組成的高效生態。同樣,臉書這幾年的成功也是因為它在廣告技術方面的突破。阿里巴巴,特別是淘寶,則是將網絡協同和智能化這兩個方面做成了一個緊密結合又互相促進的生態。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如今最成功的互聯網企業都是在在線化的基礎之上,在網絡化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是一個非常簡單又很有效的分析和思考框架。
最近中國發展比較快的互聯網企業,都是在這三個軸上有新的突破,才有可能在一個領域里面奠定自己的領先地位。今日頭條就是走在智能化這條路上,它從傳統的內容搜索走向內容推薦,并在這個點上打穿,成就了自己過去幾年的爆發式成長。滴滴完成了打車服務的在線化,當然,前提是有了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由于有了地圖服務,讓在線定位變得非常清晰,在這個基礎上,滴滴把打車服務變成在線服務,然后通過算法進行優化,成為智能服務,從而成就了自己。美團,一方面是把傳統的生活服務在線化,另一方面也是在構建一個生活服務的協同網絡。
我把這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互聯網企業統稱為“智能商業”。之所以稱為智能商業,是因為它們有幾個非常典型的特征,是傳統企業所不具備的。
低成本,實時服務海量用戶
要知道,這些互聯網企業的用戶都是以10億級別來計算的。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算法的優勢,這些企業能以極低的成本實時服務海量用戶,這是它們做到今天的規模、贏利能力和市值的基礎。
滿足每一個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這是智能商業非常重要的一個特征。搜索是精準到你輸入的每一個關鍵詞,它給你的內容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根據你過去的搜索記錄以及你的一些性格特征背景資料,提供一個專門為你打造的搜索引擎。淘寶也是利用了過去這幾年人工智能技術上的突飛猛進,實現了千人千面,讓每個人看到的頁面都不一樣。淘寶還做到了實時更新,當你瀏覽完一些商品并再次登錄時,你看到的商品已經是根據全網的數據,按照你的需求又做了一次調優。這種海量個性化服務,在工業時代是無法想象的。
服務自我更新與提升的速度
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依賴機器在提供服務了。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這20年的高速發展,在某些領域,機器已經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也是一種智能,即可以快速學習,甚至比人在很多領域的學習能力還要強大。所以我們看到這些企業一旦實現智能化,無論是服務的效率還是服務的滿意度,都在快速提升。
為什么這些企業能做到以上三點,這正是本書要回答的核心問題。
毫無疑問,這些商業的創新首先源于技術的重大創新。這些先行的公司,其實都是技術驅動的公司,它們利用最前沿的互聯網和算法技術重構了整個商業的邏輯與運營規律,全面突破了工業時代的商業模式和效率。
可以預見,智能商業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會像一輛無堅不摧的戰車碾碎所有人心中已經布滿灰塵的商業常識。在如此強勁的對手面前,傳統商業無疑顯得不堪一擊,而理解智能商業的本質和發展趨勢在今天已經是生死存亡的挑戰了……
雙螺旋構成:網絡協同+數據智能
既然智能商業的時代已經勢不可當,在我們感嘆萬物更迭、緬懷時代變遷的同時,更要打起精神推陳出新,才能有機會投身未來智能化的大浪潮中。那么,智能商業是如何構成的?
簡單來說,智能商業最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分別是網絡協同與數據智能(見圖1–2)。二者機制不同卻相輔相成,網絡協同推動數據智能發展的同時,數據智能也成為網絡協同擴張不可或缺的助力,共同構成了智能商業的雙螺旋。就像我們的人類社會,這么多年以來,個體大腦的進化程度十分有限,但社會協同能力卻迅猛發展,一日千里。所以,所謂的人類文明,最關鍵的并不是每一個個體,而是整個社會日益增強的協同能力,這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優勢。

圖1–2 網絡協同和數據智能的“雙螺旋”
網絡協同
所謂網絡協同,指的是通過大規模、多角色的實時互動來解決特定問題。以前我們解決一個問題,通常需要通過命令、科層制或者在簡單市場中通過價格信號進行調整,但今天更多的是通過大規模、并發、多角色的實時互動加以實現。
舉個例子,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維基百科,或許正是因為太熟悉,以至我們都忽略了它是一個如此了不起的成就。維基百科是一個非常開放的知識共創平臺,原則上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貢獻自己的思想。但是換個角度來說,你有權利修改任何一個詞條,甚至可以惡意攻擊它。當然,維基百科還有一鍵恢復的功能,如果你認為你的詮釋更加準確,你可以再把它修改回來。
這樣簡單的協同工具以及一套協同規則,居然可以讓我們在沒有中央權威、沒有傳統命令機制的情況下,建立如此全面且龐大的實時在線知識庫。要知道,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可是由明朝翰林院所有學士耗費了6年時間才編輯完成的。
再舉一個大家很熟悉的例子——淘寶。淘寶不是零售商,我們不擁有任何一件商品,它是一個零售的生態圈,是一個賦能賣家的平臺。淘寶之所以能夠創造這么多奇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淘寶演化成了一個社會化協同的大平臺。在今天,即使是非常小的一個淘寶新賣家,也可以在線同時和幾百個服務商合作,只需要有一個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的鏈接,就能調動相關的數據和相關的服務。相關的服務可以包括打通微博這樣的社交渠道、螞蟻金服提供的金融服務后臺、旺旺的工作流以及各種營銷產品。所以淘寶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協同網絡,而這個協同網絡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化的價值創造(見圖1–3)。

圖1–3 淘寶賣家協同網
舉這兩個例子,就是想和大家說明怎樣才能讓一個原本被鎖死在供應鏈里,只能進行線性溝通的角色,在互聯網的平臺上實現重構,進而形成一個實時互動的網狀格局,這是每一個企業邁向智能商業的第一步。
數據智能
在了解網絡協同之后,接下來要向大家介紹智能商業的第二個核心概念——數據智能。數據智能的本質就是機器取代人直接做決策,和傳統的BI(商業智能)完全不同,這一點至關重要。如今,大多數企業都會有BI部門,用來分析數據,提供決策支持;核心的服務人群是高層管理人員。而數據智能強調的是運營決策直接由機器決定。比如每天上億人到淘寶購物,每個人看到的商品都不一樣,這么復雜的決策只能由機器來完成。在你的公司里,由人操作的環節能不能讓機器直接代替,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評判標準,只要能替代,就是向智能商業的一次質的飛躍。
當然,想要讓機器取代人進行決策,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云計算、大數據和算法。云計算和大數據相輔相成,如果沒有云計算,我們就沒有辦法用極低的成本存儲和計算海量的數據;而正因為有了處理大數據的需求,我們才會對云計算的要求越來越高。二者推動了整個數據行業不斷高速發展。但想要讓云計算和大數據真正創造價值,背后還需要“大腦”的支撐,也就是算法。
其實算法嚴格來說并不是機器,而是人,是算法工程師。它會將人的思考和人的角色進行模擬,抽象成一個模型,然后用數學方法給這個模型找到一個近似的解,之后再用代碼把這個解變成機器可以執行的命令,這樣就完成了一個機器大腦的構建。所以,算法其實就是將人對特定事情的理解轉換成機器可以理解和執行的模型與代碼。就今天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來說,它和人腦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它的核心是靠海量數據的不斷學習來優化決策,所以如果沒有大數據的支撐,算法也就變成了無本之木,再也無法顯露神通。
所以大數據和算法是機器學習的本質,這兩者的結合才產生了快速迭代和快速優化。最好的例子就是2016年萬眾矚目的AlphaGo大戰世界頂級圍棋棋手李世石。AlphaGo的計算能力特別強,學習效率也非常高,它可以把人類歷史上所有的棋譜都快速學會,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優化。這種突出的學習和計算能力,使它很快就打敗了人類棋手。此后不久推出的AlphaGo Zero在原有版本的基礎之上,又取得了更大的突破,在某些方向上也代表了未來。AlphaGo Zero甚至可以不用人的歷史數據,不看歷史棋譜,只靠左右手互搏,就能夠達到一個更強的算法水平。因此,AlphaGo Zero很快就打敗了AlphaGo,這一結果也從側面證明了未來算法的突破還有很大的空間。
機器學習都基于反饋閉環,谷歌是最典型的例子。用戶在搜索結果頁上的每一次點擊(或者一次點擊都沒有)的行為數據被實時記錄,并反饋到算法引擎,不僅優化了用戶的搜索結果,而且優化了任何搜索這個關鍵詞的人得到的搜索結果。機器學習的反饋閉環必須是業務天然的一個有機部分,用戶行為本身留下來的數據在幫助機器學習,這才是一個自然的智能商業循環。所以,在未來,任何一個企業都是服務企業。因為用戶真正要的是服務,而不是產品。也就是說,在未來,每一個企業都必須有一個和目標客戶在線互動的界面。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得出另一個推論:任何一個硬件制造商未來可能都會是這個服務組合中的一部分。制造不再會成為一個獨立企業,而是成為他人服務閉環里的一個承載者,或者自己建立一個2C(對消費者)的溝通渠道。
對于絕大多數企業來說,今后10年,最難的其實是創造一種產品和服務方式,把原來離線的用戶在線化,產生一個持續的互動,這樣才能實時記錄用戶的反饋,也才能優化算法、優化服務。誰先完成這個閉環,誰就占據了最大的優勢。
“客戶服務”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應用。阿里巴巴過去非常頭痛的一件事就是需要大量的客戶服務人員,并且隨著每年業務的增長還要增加一兩千的客戶服務崗位。所以我們從2015年的“雙十一”開始,就在內部嘗試能不能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讓機器人承擔客服工作。隨著測試的成功,我們在2016年就請了9家主要商戶一起來創造客服機器人,并且在2016年的“雙十一”批量上線。到2017年,已經有3萬個商戶使用了我們的人工智能,也就是“阿里小蜜”。
我們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發現,就是當我們在擔心人工智能越來越多地取代人的工作時,它卻創造了一個新的工種,我們將它命名為“人工智能訓練師”。阿里小蜜只有數據訓練出來的“智商”,大概相當于一個五六歲的小孩。然后我們將比較優秀的客服人員培養出來,跟機器進行互動,幫助機器學習。作為訓練人工智能的人,他們得到了整個客服領域最高的薪資。
所以,我們不需要擔心人工智能超越人的能力。人的創造力和機器智能進行有機結合,這可能是未來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
未來已來,智能商業將走向何方
在過去20年的發展里,智能商業已經完成模式的創新和能量的積累,并成功孕育出價值萬億美元的公司;在未來的10年,它很可能會迎來一波爆發式成長。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僅僅10年的時間,如今的市場可能就會滄海桑田,可以肯定的是,那時候能夠稱王稱霸者,必定是了解智能商業、掌握雙螺旋的公司。
2007年,阿里巴巴估值不到100億美元,但是在2007年年底B2B(企業對企業)部門在香港上市后,整個集團的市值直接躥升到200億美元的級別。當時阿里巴巴給了所有員工一個選擇:可以把手中所有集團股票的30%轉成B2B上市公司的股票,也可以留下來作為集團的股票等待未來增值,也就是未來以淘寶和支付寶為主的增值。絕大部分員工都選擇相信上市公司的快速增長,而沒有選擇淘寶的未來。2012年發生了同樣的故事,那一年是阿里巴巴上市前最后一次融資,不到400億美元的估值,也允許員工賣掉30%,基本上都賣掉了。
我們可以看到,對于一家公司來說,10年的時間可以發生很多事,甚至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在未來的10年里,你會選擇在熟悉的圈子里故步自封,還是選擇跳入新的浪潮,在這個大爆炸的時代一展抱負、大展拳腳呢?
其實,今天,大家心目中實力強勁、強大無比的公司,也僅僅是在在線廣告、在線零售和在線社交三個方面取得了足夠大的進步。絕大部分的經濟領域都還是一個個基本空白的競技場。
在未來10年里,智能商業的發展依然要靠三條主線的突破。
在線化
IoT(物聯網)毫無疑問是下一輪在線化的巨大機會。我們經歷了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下一步肯定是物聯網,也就是萬物互聯、實時互動的一個新階段。由于芯片和傳感器的快速發展和成本的急劇下降,物理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會在虛擬世界中得到映射,IoT對于社會的發展將是極具滲透性的,它將極大地擴大智能商業的邊界。
IoT的本質是一種新的人機交互方式。在PC互聯網時代,人是被鍵盤鎖定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人是被手機鎖定的;到IoT時代,人的五官得到極大延伸。語音識別技術已接近成熟,在人的手被占用的情況下,語音達到了一定的穩定性和準確度,自然就成了手的延伸。另外,人臉識別可以說是視覺感知能力的延伸。應用級AR(增強現實)設備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肯定會出現,我在試用國外比較領先的AR公司產品時,第一反應是將來我們真的分不清什么是虛擬現實、什么是真的現實了,因為它讓我們的眼睛完全沒辦法判斷這個源頭是一個虛擬的源頭還是一個真實的源頭。
當我們的五官乃至大腦都能通過某種方式直接跟整個計算網絡連接在一起的時候,那種效率的提升是無法想象的。同樣,物理產品之間的互動也會越來越智能化,因為它有信號,有通信模塊,有計算模塊,有感知模塊,有處理模塊,所以物和物之間能夠對話,也能夠進行判斷、互動和協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IoT里程碑式的產品,很可能是無人駕駛汽車。未來5年,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應該會相當成熟。這是一個如此巨大的產業,當這個產業被突破之后,芯片、傳感器、人工智能、各種成本都會幾何級數地下降,很多原來用不好、用不了IoT的場景,就都能夠被在線化了。
智能化
人工智能(AI)在過去的10年中,就已經產生如此大的價值;對于未來,雖然每個專家的判斷都不一樣,但大家公認的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必然會持續不斷地保持高速發展。未來,對大部分的企業來說,不用擔心算法有多難,也不用擔心招不到算法工程師,因為算法會像云計算一樣成為一項基礎設施;算法對大部分應用企業不會是一個壁壘,反而是一個有力的工具。谷歌、阿里云這樣的公司會提供開源的算法服務,而大部分應用只需要自己設定參數,然后調用相應的算法服務就好了。算法服務的普及將極大地推動智能化的發展。
協同網絡的擴張
第三個重要的領域,則是協同網絡的急劇擴張。也就是說,當一個網絡發展成長后,會自然地向外擴張,導致整個經濟網絡化的進程同步加速。我前面提到,谷歌把廣告在線化了,淘寶把零售在線化了,包括這兩年網紅的發展,其實也正是營銷的互聯網化。當前臺的應用都互聯網化之后,自然會帶來從制造到采購的全鏈路的重構。比如在服裝領域,要想進一步做到個性化服務,其實制約不是在前端,而是在整個供應鏈體系,包括布料的采購、布匹質量的檢驗等很多環節還是完全離線的,這些環節都會逐步在線化,被并入這樣一個協同網絡,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幾乎每個行業都會經歷一個從傳統的、封閉的、線性的供應鏈,走向開放的、價值協同網的完整過程,這中間有巨大的商機。
所以,我們能看到未來有兩個比較重要的趨勢。第一個趨勢是現有的智能生態會持續“爆炸”,多元物種會蓬勃發展。如今很多人說阿里、騰訊的生態圈過于強大,抑制了某些創新的發展,殊不知在這些生態圈的內部,也孵化出了很多有價值的企業。像10年前的淘品牌“御泥坊”“韓都衣舍”等一批企業,已經進入上市浪潮。還有騰訊平臺上諸多開放的企業,也會在近年成為上市公司。由此可以看出,當一個生態“爆炸”的時候,各種各樣的物種都會水漲船高,得到巨大的提升,接下來百億級的公司也會越來越多。
第二個趨勢是顛覆式的技術形成新的黑洞。如果兩年前我講區塊鏈、比特幣,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了解,但如今已經不需要我再解釋了。我們能看出,由于區塊鏈對生產關系可能進行的重構,將給整個社會帶來一場大變革。所以,區塊鏈是目前已經看得到的一個顛覆式技術。人工智能在接下來的10年中能否形成一個顛覆式的第二次創新,外界爭議還很大。但是由于持續性的進步,人工智能有可能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完成下一次大的突破。接下來,AR也會有很大的可能性,技術進步的速度絲毫沒有放慢。這就是我們如此強調未來智能商業演變的原因,因為它源頭的技術進步還在不斷發展。在新一輪傳統產業升級為智能商業的過程中,特別是本身就有幾十萬億級的大產業,一定會出現平臺級、生態級的領先企業,這應該會是接下來10年的主流趨勢。
在接下來的10年中,智能商業的格局會漸漸確定下來。如果想要在未來的世界中迎風而起、獨領風騷,那么你必須在其中一個領域有足夠大的發展和突破。這是至關重要的10年,也會是創造歷史的10年。不過在展望之前可以先停下來看一看互聯網20多年的發展歷史,然后試圖理解其背后的本質因素,這對我們思考未來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