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送孩子上北大(3):28位北大新生家長的家教手記
- 秦春華
- 1259字
- 2019-12-31 15:35:05
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17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提出:“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訓,而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一個從小就有著良好習慣的人,長大后必定是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我們正是以這個原則為指導,特別注意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例如,小到整理床鋪和房間、收拾書包和文具、遵守時間,大到有始有終地按預定計劃完成該做的事情、培養責任感和主動性等。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我們要以身作則,如我們要求孩子遵守時間,那我們自己必須做到每次都不遲到。如果只是要求孩子時很嚴格,自己卻沒有首先做到,是不能讓孩子信服的。
跟大多數家長一樣,在今天這種應試教育的環境里,我們很難做到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完全不在乎。但是,孩子本來就處于這種壓力較大的環境里,我們更應該盡量去體諒他。我們從不給孩子定下太高的目標,因為我們明白太高的、不合理的期望只會帶給孩子更大的壓力,甚至會變成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我們起碼在表面上并沒有把成績看得太重,只要孩子盡力了就好。要讓孩子明白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分數,而是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和素質,掌握知識才是硬道理。在任何情況下,一次兩次的落后并不代表最終的失敗,就如在圍棋對弈時經常面臨的盤面暫時不夠,但最終翻盤勝利的棋局一樣,只有意志力頑強的棋手才能笑到最后。能經常復盤總結的棋手即便是輸了的棋局,他也會從中不斷進步,這正應了一句名言:失敗是成功之母。
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先生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曾解釋四個學習的境界:“境界一,熟能生巧,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掌握課本上的內容,知道問題的答案;境界二,舉一反三,具備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能夠舉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境界三,無師自通,掌握了自學、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沒有老師輔導的情況下主動學習;境界四,融會貫通,可以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和工作實踐,懂得做事與做人的道理?!弊鳛楦改福覀兌急M量把握每一個機會,幫助孩子提升學習的境界,從死背升華到融會貫通。同時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如在剛接觸數學的幾何時,我們就和孩子一道用紙板親手制作各種幾何圖形以加深孩子對它的了解和認識,并告訴孩子和我們生活相關的各種圖形。有一句格言說:“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就是這個意思。
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啟發孩子主動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我們會和老師配合,幫助孩子自己擬訂學習計劃、確立目標。孩子剛上高中時,為了盡快適應英語老師的全英文教學,就擬訂了一個計劃,每天利用上學和放學回家的途中練習聽力40分鐘,直到完全能跟上老師的步伐,達到百分之百聽懂老師所講的每一個詞。還有個問題是跟英語老師交流時知道的,就是小孩在上英語課時除了老師的提問,他上課很少主動發言。下一個計劃,他就要求自己每周至少一次舉手發言,一周后衡量自己是否做到。后來達到了這個目標,再定下一個計劃,他就要求自己每天至少一次舉手發言。孩子正是在這種不斷地制訂計劃、執行計劃、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