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送孩子上北大(3):28位北大新生家長的家教手記
- 秦春華
- 935字
- 2019-12-13 18:35:59
注重行為習慣與學習習慣的培養,助孩子進步
1.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從兒子的幼兒園時期開始,我特別注重培養他良好的行為習慣。記得在兒子四歲多時,我為兒子反復出現的不良行為習慣,如吃飯拖拉、不講道理、沉迷于看電視等行為傷腦筋,不知道該如何有效地引導他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足。為此,我設計了一個“爭創小紅花”的活動,買了一塊小黑板掛在墻上,把要求兒子做到的內容,如自己穿衣、吃飯、刷牙洗臉、認真聽講做作業、不與小朋友打架等寫在黑板上,做到了就貼上“小紅花”,累計獲得20朵“小紅花”,他的合理要求就可以得到滿足(包括買十元以下的玩具、逛公園等)。這項措施實施后,兒子身上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逐步得到了糾正,雖然后來也時有反復,但總的來說,兒子已成為一個講道理、明是非、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好孩子。
2.遵守學習時間的習慣培養
兒子進入小學前,我明確要求他必須養成遵守學習時間的習慣。在學習時段,必須專心學習,不允許離開座位干其他任何雜事,即使有客人來,在學習時段也不能和客人一起玩,必須完成作業后才能玩。
3.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培養
從小學時期開始,我便明確告訴他,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有責任、有義務把它做好。如果由于作業沒做好或考試沒考好受到老師的批評(在兒子的心目中,老師是最神圣的,他非常聽老師的話),便要按照我們之前的約定,取消他喜歡的所有活動一個星期至一個月。所以,兒子從小到大都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就是放學回家,不用任何人的督促和監督,便很自覺地完成學校和我額外布置的作業,做完作業后,才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如看電視、打籃球等(平時家里不開電視,只有星期六、星期日才能看一個小時的電視)。每次考試后,一發現兒子學習上的問題,我都會及時與他的班主任、任課老師及他本人進行溝通,了解原因,分析問題,及時制定下一步要采取的措施。對他不會做的題目,我不會直接告訴他答案,而是與他一起朗讀題目,引導、啟發他思考題目的含義,直到弄懂為止。
4.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針對兒子喜歡看書的特點,從小學開始,每逢他生日的時候,我便把書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他,而不再買其他任何玩具,這些書既有世界及中國名著,也有哲理故事書籍等。在閱讀之前,我會提出一些有建設性、指導性的意見或提綱給他,讓他帶著問題閱讀,邊看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