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資產負債管理體系概要

一、資產負債管理的定義

正如第一章所介紹的,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資產負債管理伴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而誕生并不斷變化演進。在管理目的方面,從單純的缺口分析,發展到統一管理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實現資本最優配置;在管理對象方面,從初期的以存款、貸款、債券為主,演變為目前的幾乎涵蓋所有的表內外業務;在管理風險方面,從初期的以流動性風險為主,進化到目前涵蓋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在管理方法方面,也隨著金融市場和金融理論的發展而不斷更新演進。

關于資產負債管理的定義,北美精算協會將之定義為:資產負債管理是管理企業的一種活動,用來協調企業對資產與負債所做出的決策;它是在給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約束下,為實現企業財務目標而制定、實施、監督和修正企業資產和負債的有關決策的過程。對任何利用投資來平衡負債的機構來說,資產負債管理都是一種重要且適用的財務管理手段,對銀行、基金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而言更是常用的一個概念。資產負債管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資產負債管理,是指金融機構按一定的策略進行資金配置,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有機統一;狹義的資產負債管理,主要指在利率波動的環境下,策略性地改變利率敏感性資產的配置狀況,實現金融機構的經營目標,或者通過調整總體資產和負債的持續期,來維持金融機構正的凈值。因此,狹義的資產負債管理,主要是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的管理;而廣義的資產負債管理是包括多種風險管理和收益管理的綜合管理。

結合資產負債管理的歷史與發展,本書對于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定義如下:資產負債管理,是指在給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約束下,為了實現收益最大化以及經營體制健全化,而制定、實施、監督和修正銀行資產和負債的有關決策過程,它是實現銀行“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經營目標的基礎與手段。

二、資產負債管理體系的構建過程

資產負債管理體系不單單是IT系統的導入,它是商業銀行經營決策的過程體系,當然,在決策過程中有賴于其IT系統平臺——資產負債管理系統提供必要的信息。總體而言,資產負債管理體系的構建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資產負債管理理念的導入和管理流程的梳理;二是資產負債管理組織體制的構建與完善;三是IT系統——資產負債管理系統的建設與完善。在資產負債管理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這三個方面是順次遞進的,同時它們之間又是相互支撐、相互匹配的,表2-1描述了這三個方面的簡要內容。

三、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現狀及發展

(一)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現狀及原因

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理論和實踐與西方商業銀行相比尚存在很大差距。西方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經歷了從資產管理到負債管理再到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的漸進過程,已經成為一個比較科學的體系,其管理方法較為多樣,技術水平也較為先進。在中國,雖然有些商業銀行也在摸索推行資產負債管理,但目前使用最多的仍只是較為簡單、直觀、要求明確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1998年之后,國務院取消了對國有商業銀行貸款限額的控制,銀行監管機構開始推行“計劃指導、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間接調控”的監管體制,這實際就是要求商業銀行提高風險意識,推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2006年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后,銀監會開始實施包括資本充足率指標在內的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以指標控制的方式監管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四大類風險。

隨著巴塞爾協議Ⅲ的實施,資產負債管理將越來越被中國商業銀行所重視。2010年9月25日,銀監會召開了新資本協議擴大會議,接受評估的6家銀行的第一支柱下多數項目都已啟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并已投入使用;第二支柱項目處于建設階段;大多數銀行的第三支柱項目尚未啟動。而中國地方性商業銀行的現實是,核心業務系統正在升級或剛剛完成升級,內部評級系統準備建設或正在建設,市場風險管理系統、資產負債管理系統還處于規劃階段。

中國商業銀行建設資產負債管理體系比較緩慢的原因在于:一是對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二是在現有的市場環境和監管條件下,商業銀行也沒有動力去借鑒與實現現代資產負債管理。具體而言,以下三點制約了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體系的發展:

第一,利率管制政策客觀上形成了較高的存貸利差。中國一直實行利率管制政策,在這種制度下,監管機構不可能把存貸款利差壓縮到商業銀行難以承受的地步。長期以來,中國存貸款利差一直保持在2%的高水平以上,商業銀行只要稍微加強內部管理,控制不合理的費用支出,降低不良資產水平,利潤水平就會得到明顯提升。

第二,中國居民儲蓄傾向較高,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寬松。受文化傳統的影響,同時也是防止突發事件的需要,中國居民一直具有較強的儲蓄傾向,普通居民若有部分閑置資金還是會選擇存入銀行。在這樣的經濟與市場環境下,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仍然是以國內居民儲蓄為主,因具有大量客戶存款,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較為寬松,不擔心出現吸引不到客戶存款的情況。所以,大多數商業銀行根本都不去考慮通過貨幣市場融入資金擴大短期負債業務以實現快速發展,更沒有寄希望于通過大量借入短期頭寸以維持資產的流動性。

第三,中國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的發展尚不健全,金融遠期、金融互換、金融期貨等金融衍生工具才剛剛起步,這使得商業銀行即使想要通過對沖交易進行風險規避,也缺乏合適的對沖工具,在客觀上制約了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體系的發展。

(二)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發展趨勢

雖然從傳統上看,中國的商業銀行歷來重視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相對而言對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重視不足,對資產負債管理概念還比較淡漠。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金融改革的推進、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監管環境的變化,中國商業銀行將越來越重視資產負債管理,其具體理由如下:

1.中國金融市場不斷發展

首先,中國利率管制政策已經逐步放松,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商業銀行很難再長期維持一個有穩定回報的固定利差。其次,中國正在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為企業各類融資提供便利,企業直接融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商業銀行會逐漸面對“脫媒”現象,競爭將逐步加劇,經營環境將日益嚴峻。最后,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將使得銀行總資產規模和以外幣計價的資產與負債快速增加,這在客觀上增強了商業銀行進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動力。

2.競爭環境的激烈化

國內銀行業的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例如利率競爭、商品差別化競爭以及服務競爭等,同時,隨著銀行業的全面放開,國內商業銀行還面臨著與外資銀行的競爭。另一方面,國內銀行業還面臨著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資本市場分流資金的壓力。這些都將促使商業銀行通過資產負債管理更好地實現經營目標。

3.巴塞爾協議的實施

巴塞爾委員會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銀行監管國際組織,但事實上已成為銀行監管國際標準的制定者。從1988年的巴塞爾協議Ⅰ到2006年的巴塞爾協議Ⅱ再到2010年9月的巴塞爾協議Ⅲ,其監管標準越來越嚴格,風險計量越來越精細化、數理化。中國銀監會結合中國銀行業的實際情況,對巴塞爾協議的實施范圍及進程提出了具體要求,雖然沒有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實施巴塞爾協議,但巴塞爾協議的思想無疑代表著未來銀行監管的方向。2007年中國銀監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實施新資本協議指導意見》,標志著中國在分類實施、分層推進、分步達標的基本原則下,正式啟動了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工程;2009年資本監管新規的推出將影響中國銀行業的資本金壓力和盈利能力與盈利模式;2011年5月中國銀監會頒布的《中國銀監會關于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被稱為“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這些都意味著中國商業銀行將面臨著與國際接軌的外部監管環境。而資產負債管理的實施,可以解決巴塞爾協議Ⅲ中關于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利率風險的計量問題,因此,巴塞爾協議的實施是商業銀行重視資產負債管理的外部因素。

從以上原因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商業銀行經營環境出現重大變化,其利潤來源將會逐步收窄。為了更好地實現股東收益最大化目標,更好地適應監管當局的要求,中國商業銀行將會逐步加強資產負債管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垣县| 奉化市| 宁强县| 承德县| 兴宁市| 永清县| 石渠县| 莱西市| 屯门区| 遂川县| 白河县| 富裕县| 都江堰市| 北川| 监利县| 肥乡县| 广德县| 麻城市| 米易县| 奇台县| 石林| 长子县| 偏关县| 章丘市| 章丘市| 福安市| 昌乐县| 龙海市| 中西区| 敦煌市| 阿拉尔市| 观塘区| 镇巴县| 武冈市| 淄博市| 陵川县| 卢龙县| 东乡族自治县| 辽中县| 盐津县| 松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