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何謂民族?

關于民族與敘事的關系,巴巴在《民族與敘事》的導言中就開宗明義地指出:“民族,就如同敘事一樣,在時間的神話中丟失了它們的源頭,只有透過心靈的目光才能全然意識到自己的視野。這樣一種民族或者敘事的形象似乎顯得極為羅曼蒂克并且具有過多的隱喻性,但正是從政治思想和文學語言的那些傳統中,西方才出現了作為一種強力的歷史性觀念的民族?!保?span id="kph9mz9" class="italic">NN 1)由于巴巴關于民族與敘事以及民族國家的觀點在該書中的闡述最為系統,因此,我們不妨先從該書所使用的幾個重要概念談起。

首先,什么是民族?這里的民族(nation),漢語中也譯為國家,臺港地區有時譯為“國族”,是指具有共同的語言、地域、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人的共同體。根據霍布斯邦的考察,“民族/國家”的概念大約出現于1780年代。Eric Hobsbawn,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Programme, Myth, Realit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1882年法國的東方研究者何南在巴黎大學講演“何謂民族”時,即提及“民族”是相當晚近的發明:“民族……是歷史中一件非常新的事物。古代對民族是不熟悉的;埃及、中國、古巴比倫決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意義上的民族。”(NN 9)那時何南就已經意識到,民族并不是什么“天然”的實體,它總是容易分裂為更小的部分如氏族、部落或者由于語言差異或宗教差異而導致的不同群體。民族的這種不穩定性是其作為社會建構之本性的必然結果。但是關于民族的種種神話,卻很容易將民族主義永久化;在民族主義中,一些具體的識別物被用來創造出所謂亙古不變的“民族傳統”等十分排外的同質性觀念。何南指出,國家的建立必須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建構,以分享共同的經驗進而形成“生命共同體”,才構成正式的“民族國家”。這也就是安德森所說的“想象的社群”(或譯“共同體”)。

民族不是“種族”(race)。“種族”又稱“人種”,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遺傳特征的人群,如黃種、黑種、白種等。種族是用以將人類區分為身體上、生理上和遺傳上不同的群體。種族觀念首先假設人類可被區分為不變的自然種類,這些種類通過血緣和身體特征得以識別;其次還隱含著這樣的觀點:人類的個體性格、思想和能力,以及智性和道德行為等,可以被關聯于種族始源;而反過來,有關某群體種族始源的知識也能為其行為提供某種解釋和說明。在文化批評界,種族尤其與殖民主義的興起有關聯,這是因為:對人類社會作出這樣的等級劃分,是與殖民主義霸權意欲控制被殖民者以及為帝國主義事業正名的需要分不開的。“種族主義”則是指那種鼓吹種族區分和種族歧視的反動理論或意識形態,它推崇并肆意宣揚各種族生來就分為優等和劣等甚至更多的等級,而優等民族則負有統治管理劣等民族的權力和使命。種族主義不是種族觀念的結果,而恰恰是其存在的原因。如果沒有種族主義中隱含的對等級分類的潛層欲望,“種族”是不會存在的。種族主義也是一種思考方式,它認為某個群體的身體特征是不可改變的,這種身體的固定特征可以被直接地、因果式地聯系于他們的心理特征或智力特征,并以此為基礎區分出“優等的”和“劣等的”種族群體。

我們比較熟悉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其實與帝國主義實踐聯系十分密切,尤其反映在這樣一種悖論中:帝國主義思想既對被殖民主體進行貶低,同時又將后者理想化。一方面,對土著的貶低可以用社會達爾文主義來為統治甚至滅絕“低劣”種族正名,因為這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十分符合自然法則的。另一方面,種族改良的觀念與帝國主義意識形態的“文明化使命”不謀而合,這種使命感總是鼓勵殖民霸權去擔負起所謂的“白人的重擔”,提高低劣種族在各方面的條件和狀況,此時的低劣種族又是孩童般天真而且具有可塑性。在所謂科學的種族理論的支持下,這種假定的種族優越性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追求其統霸世界的計劃而沒有負罪感,更談不上受懲罰。Bill Ashcroft, et al.eds., Post-Colonial Studies:The Key Concept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 pp.198-199,201.

由于種族一詞假設人類被區分成固定的、遺傳決定論的生物類型,因而越來越為人所唾棄。從1960年代始,族群或者族裔(ethnicity)一詞被越來越廣泛地用以指稱依據文化、傳統、語言、社會類型和祖先等區分的人類的不同變化形式。族群性指屬于某個族性群體的各種特性的融合:一種共有的價值、信仰、規范、趣味、行為、經驗,以及對記憶和忠誠意識的組合。種族體現為一種建立歐洲與其種種“他者”的等級劃分方式,它是根據固定的遺傳性標準來識別和判斷人的;而族群則通常被用來表達一種正面的自我認識,它通常為其成員提供某些益處。不同族群的區分主要基于文化特征或民族特征。Bill Ashcroft, et al.eds., Post-Colonial Studies:The Key Concepts, pp.80-81; Andrew Edgar, et al.eds., Cultural Theory:The Key Concept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2, p.132.相對于偏重生物學意義的種族一詞,族裔或者族群是一個比較容易被人們接受的中性概念和詞匯,在學術研究中使用得較為普遍。

對另一個關鍵詞“narration”,我們一般譯為“敘述”或“敘事”,前者具有動詞特征,后者具有名詞特征,因此本書將巴巴主編的論文集譯為《民族與敘事》,其實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國家與敘事”或者“國家與敘述”。艾德加等說,敘事是指“語言被組織成一種結構,因此以一種連貫有序的方式傳達對事件的陳述說明。……霍米·巴巴提到敘事與認同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在民族主義和后殖民主義的領域中”Andrew Edgar, et al.eds., Cultural Theory:The Key Concepts, pp.253-254.。在這種語境下,敘事就是指民族的文學或文化生產,或者民族的寫作與表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鲁特旗| 祁连县| 丽江市| 潼关县| 西宁市| 尤溪县| 息烽县| 稷山县| 鄢陵县| 务川| 伊金霍洛旗| 孝感市| 石林| 临沂市| 磐安县| 湖南省| 崇信县| 乌鲁木齐县| 平舆县| 德钦县| 嘉义市| 中卫市| 靖边县| 乐业县| 郁南县| 新安县| 东山县| 泰兴市| 庆元县| 杭锦后旗| 桂林市| 六安市| 海城市| 九台市| 松桃| 泾川县| 石门县| 长海县| 浮山县| 水富县|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