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際關系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
國際關系學是在20世紀發(fā)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它從哲學、政治學、歷史學、法學等社會科學中分離出來,并不斷吸取其他新興學科的營養(yǎng),從而具有鮮明的綜合性和跨學科性。
國際關系學主要研究構成國際關系體系的各行為體(主要是主權國家,同時也包括國際組織、跨國公司、恐怖組織等)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與相互關系,以及國際關系體系的運行機制和演變規(guī)律。
具體而言,國際關系研究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大層次。宏觀研究是把國際關系當做一個體系,對其結構特點、運行機制、主要功能、動力和制約因素等進行系統(tǒng)研究,以揭示和把握國際關系運行和演變的規(guī)律。微觀研究主要是研究以國家為主的國際關系行為體的性質(zhì)和特點(如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國家實力)、行為體之間的互動(如談判、互訪、貿(mào)易、戰(zhàn)爭等)、行為體之間所形成的關系(以政治關系為主,表現(xiàn)為沖突、競爭、合作)以及行為體與體系的整體或部分形成的關系(如體系的革命者、改造者、維護者等)。
隨著國際關系體系中非國家行為體(如國際組織)的出現(xiàn)及其地位和作用的不斷上升,國家為單一行為體所構成的國際關系(international)體系已變成世界(world)體系或全球(global)體系,國際政治(international politics)也變成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
推薦閱讀
- 近代日本對華官派留學史(1871~1931)(東方歷史學術文庫)
- 中俄關系中的黑龍江界河因素研究
- 國家行動
- 國家如何思考:對外政策中的理性
- 國際勞動和世界變革
- 中華民國外交史:1911~1921
- 從小泉內(nèi)閣到菅內(nèi)閣時期的中日關系
- 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新型大國關系與國際秩序構建
-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當代中國外交
- 中國對外援助與國際責任的戰(zhàn)略研究
- 云大地區(qū)研究(2019年第1期/總第1期)
- 冷戰(zhàn)后美國亞太戰(zhàn)略(1989~2009)
- 國際關系實用手冊
- 挫敗的中立:1954-1964年的老撾與冷戰(zhàn)
- 宗教與冷戰(zhàn)初期的美蘇外交研究:1945-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