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國際關系學入門
  • 邢悅
  • 1138字
  • 2019-12-20 17:27:30

4.如何從體系層次分析國際關系?

從體系層次分析國際關系,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1)體系的結構特征。它包括三個內容:一是世界體系中權威的組織形式,它既可以是水平的,如近代以主權國家為主體形成的世界體系,也可以是垂直的,如古代東亞以中國為中心形成的朝貢體系。二是體系中行為體的性質,它決定了體系內是什么樣的組織在參與運作。目前,世界體系中的行為體可以分為三類:主權國家、國際組織(包括政府間國際組織和國際非政府組織)和跨國公司。主權國家仍是世界體系的主角,但非國家行為體的地位和作用不斷上升。三是行為體互動的范圍和層次,即行為體互動的領域及互動的頻率和強度。有學者認為,在經濟相互依賴的國家之間,爆發長期的、大規模的戰爭已經變得困難或不可能了。與此同時,一旦相互依賴的世界爆發了危機或沖突,大多數國家都將難以幸免于難。

(2)世界體系中的實力關系,即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大國或國家集團的數量及其戰略關系。它決定著國際關系的游戲規則和世界體系的穩定性。同時,世界體系中“極”的數量發生變化,體系的互動模式也會發生相應變化。例如,在單極體系下,大多數國家采取“搭車”的對外政策,避免與霸權國對抗;在多級體系下,大多數國家會采取“均勢”政策,以維持體系的穩定。

(3)世界體系的經濟模式。它是決定世界體系運作方式的重要因素,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一是生產力發展水平。它決定著大國在世界體系中所爭奪資源的內容,也決定了國家實現對外政策目標所使用手段的技術水平。在不同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下,國家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資源并不相同。在農業社會,國家間爭奪的資源主要是土地和人口;在工業社會,國家間爭奪的主要是原材料、資本和市場。同時,隨著生產力的提高,戰爭武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冷兵器發展到熱兵器乃至核武器時代。二是經濟相互依賴的程度。當今世界,工業民主國家之間,隨著相互依賴的加深,經濟關系已經在這些國家的對外事務中占據核心地位。三是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程度。當做為國際社會行為主體的國家被劃分為相對富有和相對貧窮兩大類時,不僅會導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緊張關系(即南北矛盾),而且發展中國家的內部問題會外溢到國際社會,從而產生一系列全球性問題。

(4)世界體系的行為規范。它是決定體系如何演進的一個重要因素。體系出于兩個原因發展出規范:一是行為體自身的安全需要,二是行為體之間互動的實際需要。國際規范可以使國家避免遭受任意的武力攻擊,也可以通過規范國家的行為而使其對外政策具有一定的可預見性,從而有利于實現國家之間的合作。近代以來,體系的行為規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些扎根于歐洲文化的行為規范受到來自新崛起的大國(如美國和蘇聯)和發展中國家的挑戰,當今世界的行為規范已經越來越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滁州市| 汉中市| 土默特右旗| 萝北县| 防城港市| 德化县| 岳普湖县| 东山县| 青海省| 泰宁县| 乐山市| 大厂| 禹州市| 正宁县| 澎湖县| 如皋市| 建阳市| 淳安县| 砀山县| 兰溪市| 安徽省| 余江县| 阜城县| 友谊县| 龙江县| 托克逊县| 元谋县| 印江| 万盛区| 新野县| 商河县| 房山区| 安多县| 民县| 青冈县| 宾川县| 长子县| 偃师市| 满洲里市| 灯塔市| 天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