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關系學入門
- 邢悅
- 761字
- 2019-12-20 17:27:27
3.國際關系中有哪些主要的大理論?
當前國際關系學界最有影響力的三種大理論流派是:現實主義(realism)、自由主義(liberalism)和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
從1948年摩根索的《國家間政治》的發表,到1979年沃爾茲的《國際政治理論》問世,現實主義一直是國際關系學界占主導地位的理論范式。20世紀70年代,現實主義受到新自由主義(“新”是相對于20世紀初的理想主義而言)的挑戰。羅伯特·基歐漢和約瑟夫·奈的《權力與相互依賴》一書的問世,可以說是新自由主義向現實主義挑戰的宣言。此后,新自由主義在與現實主義的論戰中確立了其在國際關系理論中的重要地位。同時,新自由主義啟迪和激發了國際關系學中第三大主流理論——建構主義的誕生。1999年,亞歷山大·溫特的《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的出版,標志著社會建構主義理論的成熟。由此,國際關系理論界形成了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和建構主義三足鼎立的局面。除了這三大主流理論外,還有后現代主義、源于馬克思主義的激進主義、女性主義等等。
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的研究路徑能夠抓住當代世界政治的復雜性。因此,掌握各種各樣的競爭觀點,要遠好于僅僅知曉單一的理論學說。理論之間的競爭能夠揭示出它們本身的優勢與缺陷,并推動理論不斷完善,同時還會揭示傳統思維中的謬誤。
對國際關系的理解最好在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和激進主義三大傳統的框架內進行——它們之間長久地處于競爭的狀態中。現實主義強調國家之間持續不斷的沖突;自由主義找出了消除這些沖突的幾種方式;而激進傳統則描繪了國家之間關系體系可能如何演變。這三大傳統之間的界限在某種程度上是模糊的。
——斯蒂芬·沃爾特
不同的理論是建立在對人性、國家等不同的假定的基礎上的,所以,不同的理論對國際關系學研究的重大問題——和平與戰爭以及沖突與合作有著不同的見解。表3-1列出了三種主流理論的主要觀點以及彼此之間的差異。
表3-1 三大理論的基本概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