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什么是國際關系的科學研究方法?

國際關系中的科學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在國際關系研究中堅持科學方法的學者被稱做科學主義者。科學主義者認為,國際關系學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國際關系的活動具有客觀規律,所以自然科學(如生物和化學)的研究方法,如經驗分析、假設論證、量化數據、建立模型等,同樣適用于社會科學。

科學研究遵循的是“試錯”的邏輯,它以假設起步,然后用可以觀察到的現象(observable implication)對假設進行檢驗,最后得出結論。所以,科學研究又被稱為實證研究。一般來說,科學研究包括四個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實證檢驗以及得出結論。

例如,查爾斯·金德爾伯格的《1929—1939年世界經濟蕭條》Charles Poor Kindleberger,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此書將經濟學上的公共產品理論引入了國際關系學,是以科學研究方法探求國際關系規律的代表性著作之一。該書的分析模式是:

問題:如何才能維持國際秩序的穩定?

假設:受奧爾森的啟發,金德爾博格認為,有且只有一個霸權國發揮領導作用時,才能保證世界穩定有序。

實證:本書通過考察大蕭條期間的國際秩序,發現當時并不缺乏和此前一樣睿智的計劃和主張,但都因為有能力承擔領導責任的國家被國內問題搞得茫然失措、置身事外而沒有發揮作用。

結論:霸權國發揮領導作用時世界井然有序,霸權國衰落時國際沖突增加。此結論簡稱為“霸權穩定論”。

再如,秦亞青的《霸權體系與國際沖突》秦亞青:《霸權體系與國際沖突:美國在國際武裝沖突中的支持行為(1945—1988)》,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此書是中國學者以定量方法研究國際問題的翹楚之作。該書的分析模式是:

問題:霸權國能帶來世界秩序的穩定嗎?

假設: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霸權國實力的消長與國際沖突的數量之間應該存在相關性。

實證:本書考察了1946—1988年美國國力的消長和同時期國際武裝沖突的頻度,發現霸權國強大不減少國際沖突,霸權國衰落不增加國際沖突。

結論:霸權國的實力消長與全球安全之間沒有直接的相關性。

需要指出的是,科學研究并非就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也是科學研究的一種方式。而且定性分析還是定量分析的起點和終點。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檢驗假設的方式。定性分析一般使用案例來檢驗假設,而定量分析則使用數據分析來檢驗假設。

科學方法旨在揭示事物之間內在的因果關系,有助于人們發現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預測的能力。但國際關系中人類行為的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超越了要求嚴密、簡約的科學主義所能承擔的范圍。同時,國際關系不僅是客觀存在,還是社會建構的結果。人的信仰、價值觀以及對國際關系的理解和認識本身也是國際關系的一部分。所以,在國際關系研究中,傳統方法與科學方法需要相互補充、相互推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常市| 高密市| 广南县| 竹北市| 龙里县| 年辖:市辖区| 通榆县| 靖西县| 永康市| 大姚县| 喀喇沁旗| 蚌埠市| 长海县| 蓝田县| 正安县| 西平县| 霍州市| 犍为县| 云阳县| 淳化县| 彩票| 厦门市| 荆州市| 海南省| 庆城县| 普定县| 天水市| 沁源县| 洱源县| 宾川县| 清新县| 井冈山市| 荆州市| 敦化市| 英吉沙县| 焉耆| 婺源县| 涞源县| 宜兰县| 罗定市| 安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