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陶淵明論
  • 魏耕原
  • 1530字
  • 2019-12-20 17:53:36

一 陶淵明農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陶淵明的思想確實與儒道兩家關系極為密切。究其原因,首先是和東晉的社會思潮不無關系。流行兩晉的玄學,是用改裝的老、莊、《易》組合的。無論《易》如何接近道家,它本身屬于儒家要經,新興的玄學要取代儒家,不能不先借助傳統悠久的儒家經典以立足。

其創始人王弼與何晏,正是以《易經》與《論語》釋義起家的,而且,“儒學自有其社會效用,是玄學所不能完全代替的。玄學陣容中,很少有人完全站在儒家基本思想的對立面。儒家基本思想或者被包涵于玄學之中,或者尚獨立存在于玄學之外,繼續起著或多或少的作用。《三國志·魏志·王昶傳》王昶誡子侄‘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是多數當政居位的玄學名士立身行事的共同傾向。這實際上就是《莊子·天下》所說的‘內圣外王’之道”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357頁。。所以,魏晉乃至南朝士大夫儒道兼修者為多,即使東晉上層當權人物,王導、庾亮、謝安莫不出入玄儒,儒道兼宗。陶淵明生活在這樣的大氛圍中,其與儒道之關系密切,自不待言。

的確,儒道對陶淵明一生具有深刻的影響。不過,陶淵明的經歷,畢竟不同于一般魏晉士人。即使把他看做“隱逸詩人”,他也和通常的隱士有別。據《晉書·隱逸》載,兩晉之際及東晉隱士有任旭、郭文、孟陋、翟湯、翟莊、翟矯、劉之、翟硎先生、謝敷、龔玄之、陶淡,最后一位即陶淵明。這些隱士們,或閉門講習,或久居深山窮谷無人之處,或弋釣獨往,或暢游山澤,悠然得就像旅行家。其中只有潯陽翟湯子孫三代采取“耕而后食”的隱居方式,和陶淵明相似。陶淵明的后妻翟氏即出該族,“志趣亦同”。與陶淵明出于同宗的陶淡,憑祖父陶侃基業“家累千金,僮客百數,淡終日端拱,曾不營問”,于山中結廬,養一白鹿以自隨,簡直如神仙中人。然而陶淵明缺乏“嘉遁”之資,連距他最近的廬山,也無力選擇,故而婉拒了劉遺民同隱的邀請。陶淵明《和劉柴桑》:“山澤久見招,胡事乃躊躇?直為親舊故,未忍言索居。”他沒有享用青山秀水的福分,只能作“回鄉隱士”,老老實實地扛起鋤頭,辛辛苦苦地早出晚歸耕種。即使布衣蔬食,也要自己耕鑿出來。他的隱居連“肥遁”也算不上,只能看做“瘦隱”或“貧隱”。這是和東晉絕大多數隱士不同的第一點。第二,那些隱士們同樣絕大多數從來沒有做什么官,然而陶淵明卻在官場出出進進,方才“覺今是而昨非”,于是灰心死念,賭氣跑回家,呆在鄉下“隱”起來,嚴格說來,充其量只能算個半拉子隱士,這和那些壓根未做官的隱士比起來,或許更要“深愧平生之志”,恐怕也擔不起“千古隱逸之宗”的尊號。然而他終于在仕與隱中做出決然選擇,這種選擇有歡樂,有痛苦,也有難言之隱,所以在《歸去來兮辭》的宣告中隱約其辭,或假托督郵,又寄托妹喪。而且在隱居后苦樂常常交戰,陶詩真實地裸露了這種長期困苦的矛盾,艱苦的勞動使他在反復的思索中,堅定了隱居的信念。長期農村耕作與農夫般的生活,在與粗樸而淳厚的農夫交往中,詩人自覺而又熱情地投入了“思想改造”,并且對于士人久貯胸中的儒家觀念與道家意識,給予了過濾與選擇,從而形成自家獨特的思想。第三,陶是從官場營壘過來的人,看慣了也看透了門閥社會世家大族的相互角逐,安逸浮華,萎靡疲軟,望空為高,大道喪失,真風告逝,“大偽斯興”,乃至于“閭閻懈廉退之節,市朝驅易進之心”(《感士不遇賦》),所以決然以《歸去來兮辭》為宣言書,不,應當是決裂書,決心奔到貧窮的鄉下。說他是“逃祿”也好,“退避”也好,他的隱居還是帶有鮮明的政治色彩。由此他開始了新的生活方式,也滋生了一種新感情,新觀念,新意識,以至于形成了一種新思想,也就是農家思想,并且對原有的儒道思想予以檢驗與取舍。

圖1 明 馬軾 歸去來兮圖卷(農人告余以春及)

此圖取材于該辭“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有事”指春種。陶淵明歸隱后親自參加勞動,這是他的“常業”。這里把陶淵明畫成一個旁觀者,未免令人惋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永德县| 兴义市| 胶州市| 蓬莱市| 义马市| 盱眙县| 阿图什市| 南昌市| 灵璧县| 靖宇县| 蓝田县| 漳浦县| 平潭县| 铜鼓县| 驻马店市| 邛崃市| 惠东县| 伽师县| 宁都县| 东乌| 淮南市| 太湖县| 临湘市| 贵德县| 那曲县| 永吉县| 通河县| 海盐县| 章丘市| 贵德县| 顺义区| 历史| 连南| 高安市| 内江市| 津南区| 榆社县| 镇安县| 赣榆县| 凉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