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陶淵明論
  • 魏耕原
  • 5字
  • 2019-12-20 17:53:36

一編 思想論

第一章 陶淵明農(nóng)家思想及與儒道之關(guān)系

陶淵明思想向來畛域于儒道范疇。其實,陶與先秦農(nóng)家思想有不少切近。首先體現(xiàn)在“并耕而食”的生活方式與觀念;其次,先秦農(nóng)家反對“厲民自養(yǎng)”的思想,體現(xiàn)在《桃花源記并詩》推展出的“秋熟靡王稅”上;并以農(nóng)家思想對儒道思想予以選擇與取舍。

在中國詩人中,陶淵明既平凡又充滿個性,既偉大又充斥矛盾。陶詩屬于詩化的哲學(xué),哲學(xué)的詩化。因而,他曾被稱為“中古時代之大思想家”(陳寅恪語),可以說,也是中國詩人中的“大思想家”。他的思想看似純凈而又復(fù)雜,外似曠達而內(nèi)具矛盾。如同其詩風(fēng)格,平淡而又奇異,自然而又豪放。蕭統(tǒng)稱之為“與道污隆”的“大賢”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梁昭明太子文集》卷四,《四部叢刊》本。,杜甫《遣興》卻說“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韓愈則看出他“然猶未能平其心”韓愈:《送王秀才序》,《韓昌黎全集》卷三十,中國書店1991年版,第288頁。的一面,白居易《與元九書》卻指摘他諷喻詩無多,“偏放于田園”。在逐漸被推揚為偶像的宋代,對陶淵明思想的認識更見深入。臨近易代之際的隱士林逋說他是“以退為進”的顏子,“愚不可及”的寧武子一類,“名節(jié)與功臣、義士等”林逋:《省心錄》,寶顏堂秘籍本。。曾鞏稱之為“抱道”之“長者”曾鞏:《過彭澤》,《曾鞏集》卷三,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2頁。同乎此論者,尚有辛棄疾。其詩《書淵明詩后》云:“淵明避俗聞道,此是東坡居士云。身似枯枝心似水。此非聞道更誰聞。”謂淵明未聞道者,是杜甫,而非蘇軾,亦屬誤論。,黃庭堅把他視為“骯臟猶漢相”的諸葛亮,只是“時無益州牧”的劉備而已黃庭堅:《宿舊彭澤懷陶令》,任淵等《黃庭堅詩集注》,中華書局2003年版,第57頁。,至于南宋,開了后來元明清“政治詩人”之說的先河如辛棄疾《賀新郎》:“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fēng)流,酷似臥龍諸葛。”。蔡正夫則說他是超前的佛祖:“達摩未西來,淵明蚤會禪”注1,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二徑直謂為“第一達摩”何文煥:《歷代詩話》下冊,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575頁。,比蔡氏所論有過之而無不及。理學(xué)家說他“有志于吾道”(陸九淵語),真德秀把他視為同調(diào)同出圣門的儒家:“淵明之學(xué),正自經(jīng)術(shù)中來”真德秀:《跋黃瀛甫擬陶詩》,《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六,《四部叢刊》本。,朱熹卻看出“淵明所說者莊老”朱熹:《朱子語類》第8冊,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3243頁。。總而言之,說他是大賢,是高尚之士,是隱士,論其思想,是儒,是道,是佛,說法紛紜,莫衷一是。下至元明清,亦復(fù)如是。

注1施德操:《北窗炙錄》卷上,清姚覲云手抄本。

迄至今日,論述陶淵明,莫不涉及思想,說法也多種多樣,說是儒家,或是道家,或外儒內(nèi)道,或先儒后道,或道主儒次,或儒道佛三家兼容。就其趨向,基本在儒道兩家打轉(zhuǎn),形成一種思路模式,很難走出這種套版反應(yī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皮山县| 夏邑县| 长阳| 泾川县| 兰溪市| 涟水县| 会理县| 新河县| 五莲县| 亚东县| 海林市| 怀来县| 余干县| 绥阳县| 武邑县| 鸡西市| 宜章县| 襄樊市| 若尔盖县| 莱州市| 卢氏县| 汉源县| 平安县| 临潭县| 神木县| 巴彦县| 隆化县| 通渭县| 青川县| 三门峡市| 屏南县| 榆社县| 玉溪市| 和平县| 遵义市| 奉贤区| 郧西县| 同德县| 余姚市| 绵阳市| 观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