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陶淵明論
  • 魏耕原
  • 5677字
  • 2019-12-20 17:53:41

三 非田園詩的奇趣

除了田園詩外,陶集中詠史、詠懷、擬古、雜詩等,也顯示了追求同樣奇情異彩的審美情趣,而且奇絕的筆觸伸展得異常廣泛。

他受過饑餓的威脅,所以一口氣寫了七首一組的《詠貧士》,對他來說,本屬題中應有之意,而在詠史詩史上,不僅前無古人,而且后無來者。西晉皇甫謐《高士傳》或許即藍本所在,體現的只是史家冷靜敘寫與客觀禮贊,陶詩不同的是每一貧士都滲透自己的影子,帶有系列性人我比勘與自我寫照的性質,使這一特殊的“貧士畫廊”從而具有異樣的光彩。前二首為總述與自畫像,以下所采用“對話”形式,即人即我。其二、三、四、七都用了“我”、“吾”第一人稱,使“對話”人我不分,每詩末尾結以議論,“若詠古人,又若詠自己”(清邱嘉穗語),幾乎泯去人我之跡。其五的“豈不實辛苦?所懼非饑寒”,為最見肺腑之言;“貧富常交戰,道勝無戚顏”,是陶公一生大本領。在實話實說中射發出“與道污隆”的異彩,在質樸平淡中閃動與世迥別的奇情亮節。在東晉門閥貴族極為特權時代,卻“大為貧士吐氣”(邱嘉穗),曠世罕有,已經夠奇絕了。明人黃文煥《陶詩析義》卷四說:“七首布置大有主張,‘豈不寒與饑’,‘竊有慍見言’,‘豈忘襲輕裘’,‘豈不知其極’,‘豈不實辛苦’,‘所樂非窮通’,‘固為兒女憂’,七首層層說難堪,然后以堅骨靜力勝之,道出安貧中勉強下手工夫,不浪說高話,以故筆能深入,法能噴起。”詩法確實奇絕,七篇或起調陡然醒快,或結語正反跌宕,中間或頓挫往復,每用“豈不”或“豈忘”句式起伏轉折,故“法能噴起”,顯得更加跌宕奇絕。另外,所詠“貧士”皆為先秦兩漢人物,“無論魏晉”,或許與《史記·循吏列傳》不取當代亦同一用意,故此組詩亦為詠史之作。

詠史詩既名為發思古幽情,故最具安全系數,可以不涉異患,而且又能寄托心意,澆憤然不平之塊壘,所以陶詩詠史詩與讀史的贊述和神話詩多至20多首,亦占其詩六分之一,數量與其田園詩比肩。所詠可分三類:一是荊軻、程杵、顏回、秦之三良、屈賈、韓非,大多為有所為而不成的悲劇人物;二是夷齊、箕子、二疏,以及《詠貧士》中的張長公、榮叟、黔婁、袁安、仲長蔚、黃子廉,屬于有所不為,亦帶悲劇色彩;三是精衛、刑天、夸父等神話人物,以及玄圃、神樹仙鳥,與游仙詩相近。

詠史詩中最為著名的是《詠荊軻》,尤其能見出陶淵明“又挾左思風力”(鐘嶸語)一面。詠荊軻詩,始見于建安文學,王粲殘詩有“荊軻為燕使,送者盈水濱。縞素易水上,涕泣不可揮”;阮瑀《詠史詩二首》其二“燕丹善養士,荊軻為上賓。圖盡擢匕首,長驅西入秦。素車駕白馬,相送易水津。漸離擊筑歌,悲聲感路人。舉坐同咨嗟,嘆氣若青云”,似亦殘篇。王粲、阮瑀、曹植都有詠三良詩王粲《詠史詩》、阮瑀《詠史詩二首》其一,均詠三良,曹植亦有《三良詩》。,由所詠的對象相同來看,這些詠史之作,可能都為同時共作,豪宕如曹植當亦有詠荊軻之作,惜其無存。完整者唯左思《詠史》其六,只寫酣飲燕市,易水送別與刺秦一概無言,意在張揚“與世殊倫”“賤者千鈞”的布衣精神,帶有蔑視權貴的批判鋒芒,激昂慷慨的風格與王粲、阮瑀的悲憤近似,卻與士為知己者死的悲壯異趣。陶作前半近于王、阮,整體主旨反而疏離于左思的主題,遺憾“奇功遂不成”,但“且有身后名”,而且“千載有余情”,明清論者多以為淵明目擊晉宋禪代,此詩深有寄托,“別有心事”,不便明言。今人多視為泛詠,與時事無涉。無論怎么說,此詩絕與平淡自然無涉。就連說過“淵明詩平淡”的朱熹,亦言:“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說得這樣言語出來。”這兩條在《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十中前后比鄰相連,反映了陶詩接受史上先后異論帶有普遍性規律。合觀似言:“平淡”只是陶詩外相,本相則為“豪放”,這種內外悖論的風格,只是不容易覺察罷了。故前輩學者有云:“人皆賞其沖淡,而陶之精神實不在沖淡,自沖淡學陶者多貌似而神非。”顧隨:《古代不受禪佛影響的六大詩人》,《顧隨:詩文叢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5頁。又云:“陶詩不是滯水而是暗潮,表面象是平靜,實質內容是動蕩的,充滿了英氣。‘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稼軒詞),雖躬耕而天下大局在其胸矣。《詠荊軻》的寫作,流露出的熱情可看出他不忘情社會。……對黑暗現實的不滿通過對英雄的頌贊表現出來。”顧隨:《駝庵詩話續編(三)》,同上書,第158頁。陶詩審美主要趨向,確實存在表面與實質的矛盾,即淡與奇的矛盾,而且融化得讓人“不覺”,就委實顯得更加奇異,這比起他人同題材的詠史詩,就更顯示出自家的個性特色。

那首被公認為“金剛怒目”的《讀山海經》其十,宋人就說過:“末句云:‘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何預干戚之猛耶?”周必大:《二老堂詩話》首條“陶淵明山海經詩”,何文煥輯《歷代詩話》,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656頁。今人據此甚至說:“陶淵明所表現的不是什么‘金剛怒目’式憤怒,也無意歌頌精衛、刑天的不屈精神,這是一首吟詠超然處世的達觀之詩。”陳興偉:《“金剛怒目”還是“放曠情懷”》,《文學遺產》1992年第4期。對此且不論是否讓人心悅誠服,陶詩的表層常常披上一領“平淡的外衣”,甚或悠閑的套裝,也確實時時帶有淡化的作用,而且常置于篇末,這也正是古往今來的論者大多認為“平淡”的緣由。然而這種淡化是否就消釋了動蕩的“實質內容”呢?答案應當是否定的。此詩末二句的喟嘆,表達的遺憾,并不輕松。失望的沉重,正見出期望的強烈,不正是用淡化的方式側面強化“猛志固常在”的期望嗎?

圖21 清 李瑞清 陶詩集句聯

上句出自《移居》其一,下句見《歸園田居》其一。在園中耕作的陶淵明,對世事并未忘懷,或借酒發之,如《述酒》;或借詠史詩間接抒發。他的詠史詩,并非“自娛”性,亦非平白無故而為之,多多少少都和他的思想與當時的政局變化,具有蛛絲馬跡的聯系。書者李瑞清,宗法北碑,故下筆堅實,然波折稍過,而得名亦在此。

至于陶淵明的詠懷詩,外淡內奇的審美特征顯得較為微妙復雜:或奇彩呈露,或淡與奇分裂,或乍看散緩,熟視骨力內充,卻有奇趣,或乍伏復起,抑揚跌宕。或如《東坡題跋》卷一所言:“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如《榮木》前兩章,一曰“人生若寄,憔悴有時”,一曰“匪道曷依,匪善奚敦”;而后兩章,一曰“徂年既流,業不增舊”,一曰“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一、三章說得神沮氣索,二、四章卻豪氣頓起,痛自猛厲,前后“四章互相翻洗”(黃文煥語),前后兩章各自為因果,前者氣索實則是為后者氣起的鋪墊。因此,“這絕非閑逸平淡隱士頹唐之作,而是壯心不已英氣奮發的”顧隨:《駝庵詩話續編(三)》,《顧隨:詩文論叢》,第159頁。。這詩每兩章之間是矛盾的,也是融合的,屬于蕭統所說的“跌宕昭章”“抑揚爽朗”的特征。

陶之詠懷詩有時很特殊,有些詩前后分成兩截,內容與情感截然相反,孰輕孰重,孰主孰賓,分辨起來并不容易。著名的組詩《雜詩》多數即這樣。第一首裂痕尤為顯眼。前八句一意,說人生無常,應當“得歡當作樂”,及時行樂之意顯明。接著卻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及時奮進意與上決然相左。詩的主意似游移不定,或認為“謂人當及時行樂”(清人馬墣語),或謂此與后六篇“皆是‘歲月不待人’意”(清人蔣薰語),或覺其中“憂中有樂,樂中有憂”(清邱嘉穗語),見仁見智,很難捉摸。這詩前半可作為酒店的廣告,后半可張掛于書屋勵人勤勉,二者關系散緩,重心不易看出。東晉南朝詩每多兩截結構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五:“晉宋以下,詩能不作兩截鮮矣。”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版,第245頁。,陶詩亦不例外,田園、詠懷諸作此類尤多。此首裂痕尤巨,細加按尋,再觀《雜詩》以下它作,所謂“及時勉勵”,恐非“行樂”聚飲。黃文煥《陶詩析義》卷四謂除第八首嘆貧,“余則慨嘆老大,屢復不休,悲憤等于《楚辭》”,所言大致不差。陶詩常于一首詩中議論與議論取意互不相同,或議論與寫景之間,都或多或少有些“散緩”或“疏離”,主要原因是作者在表層意義追求“淡化”效果,這種“淡化”起著“保護色”的作用。有意與中心拉開一段距離,形成特殊的“審美距離”。“采菊東籬下”與“刑天舞干戚”等名作,多屬此類。陶詩在閱讀上往往形成誤讀的原因,亦在于此。《雜詩》其二前大半寫素月秋風中的寂寞,后則言:“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由此可見前首“及時當勉勵”者,或許基于“有志不獲騁”。這些話確實有“非豪杰之士不能為此言”之感李光地語,陶澍集注《靖節先生集》卷四載何焯稱引。,距平淡靜穆則不以道里計。其五亦為兩截,前憶少壯猛志,后言雖無成而仍欲有為:“前涂當幾許?未知止泊處。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說得“沉著痛快”(何焯語)。其八寫躬耕帶來的貧困。結末四句則呈“分裂”:既言“人皆盡獲宜,拙生失其方”,是何等牢騷不平;但最后又說“理也可奈何,且為陶一觴”,卻又何等達觀解脫。這種自嘲自解,似乎釋憤心于散淡,實則與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同旨,只是加上末二句,著意減少些火氣,這才顯得和婉而“平淡”了。總之作于知命之年已過的前八首,如前人言,有“晉時人質語”(陳祚明語)——“正爾不復得”(其八),有“霸氣語”(王夫之語)——“揮杯勸孤語”(其二),有“險語”(何焯語)——“素標插人頭”,有“尋常語說得如此警透”(溫汝能語)——“值歡無復娛”(其五),還有“豪杰語”,以及壯語、悲語,“沉著痛切”語(鄭文焯謂其六),當然還有平淡語,但總體語意精警,促人深省,動人思潮,絕沒有“靜”感與“平淡”的意味。黃文煥謂這組詩:“腸太熱,意太壯,故入世多恨。使從少之時,專意頤養,不問世事,臟腑之間,別是一副心理,又何處可著許多憂愁哉?”所以他認為“悲憤等于《楚辭》”。正因有如許心事,回味人生,故情感與語言極具動蕩變化,結構“跌宕昭章”,措辭“抑揚爽朗”,而主題之所以并不那么“爽朗”,蓋因愁緒萬端,回顧人生如塵、盛年不再,大有不知從何說起之慨。特別是在主意已定,再加“淡化處理”所致,這正是陶詩屢用的看家本領。總之由此看陶公,并不那么平淡,也不那么曠達。這組詩非閑逸恬靜得心如止水,而是壯心不滅憤氣時發。動蕩的壯志和寧靜隱居是矛盾的,何況他的隱居本來就負氣帶性,看透了官場的黑暗!這種矛盾伴隨了他的后半生。他的不少詩就在這種苦澀或者有時震蕩的矛盾中滋生的。

圖22 清 黃慎 陶潛飲酒圖

黃慎長于人物畫與草書,在“揚州八怪”里,關于陶的書畫,他作得最多。這幅飲酒圖,拙趣橫生,人物低首飲酒顯得特矮,童子捧壺彎腰,一老一少,一大一小,映照得很幽默。陶捧的大碗,很淳樸,遮住半邊臉,童子彎腰背面與之相向,酒壺高擎,樸趣橫生。加上并列的特大兩酒壇,儼然是幅村老浪飲圖。使人想起:“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和郭主簿》其一)“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讀山海經》其一)《飲酒》的“一觴聊獨進,杯盡壺自傾”,杯在這里換成大碗大壇,怎能不讓人啞然一笑!

圖23 明 周澄 桃花源

桃林占據畫面大半,一條小路從山中洞口伸來,取材于《桃花源記》。該文是陶淵明的名作,“桃源問津”便成了繪畫的常見題材。畫面上繁茂的桃林,展示了和平美好的“桃源境界”。

他有許多看得分明不平的事,除了《雜詩》,還有《擬古》與《飲酒》,特別是后者,同樣屬于苦澀的微笑,外似平和的憤然。這組詩其中有一半說到“酒”,有歡飲、獨飲、酣飲、快飲;有“濁酒聊且持”的自慰,有“酒中有深味”的盎然。蕭統說他“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焉”(《陶淵明集序》)。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下說:“晉人多言飲酒,有至于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酒。蓋時方艱難,人各懼禍,惟托于醉,可以粗遠世故。”宋人吃過文禍虧,對此看得更清楚些。如此多的酒言醉語,這和陶詩那些閑淡言語一樣,大多同具“防護”效應。當然也有指東說西,拿重拈輕之異用。比如其五結尾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二句本出于《莊子·外物》及王弼《易》注,涉及魏晉玄學言意之辨。但未嘗沒有醉意,或者說這是明白人的“醉語”,是對“心遠地自偏”的宣示,高標“而無車馬喧”的傲示,所以這“醉意”朦朧的話,所謂玄言玄語倒不是他的“真意”。

關于這組詩的作年,時下基本采湯漢義熙十二三年說。義熙四年,劉裕刺揚州,錄尚書事,獨攬晉政。七年,為太尉。自八年至十一年,誅除劉蕃、謝混、劉毅、諸葛長民及諸弟、劉敬宣,逐司馬休之逃奔后秦。十二年,為相國,封宋公。次年北伐克長安,再過兩年便篡晉稱宋。這組詩涉及當時最為震動的政治大事,正在劉裕“王業漸隆”的火候上,題作“飲酒”自有一番苦心。作為總述的首篇,說“衰榮無定在”、“寒暑有代謝”,正可見出政局急遽變化,其二、三首言善惡不應、道喪千載,言非求名之時。其四的飛鳥失群,徘徊無定,似喻門閥社會的結束所引起士人的惶恐,并言已托身得所。回頭再看其五的結廬人境,把時局看得又是何等清楚;“而無車馬喧”,即對權力的角逐攘奪以及引起的斫殺、趨附,又是多么的厭惡與漠視;“心遠地自偏”一句,曾作為劉裕參軍的作者,又和驟然的新貴拉開多大的距離,橫眉冷對這一切紛變。至于秋菊的孤潔,南山的屹然,則是對“心遠”所包含底蘊的昭示;山嵐佳氣、暮鳥飛還,則回應首篇“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此時陶淵明拂衣歸田已“亭亭復一紀”(其十九),從中又興會出多少欣然。如果清楚這詩的緣由,還要說結尾的“真意忘言”甚至包括“心遠地偏”屬于魏晉玄學的范疇,就未必得其要領。我們向來習慣把這首詩看做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說得如何平淡、靜穆、自然、真率,由今看來對其中的“真意”就不能沒有距離了。老看著寫景的四句,卻不打量另外六句的議論,所謂采菊悠然的“無我之境”就會橫亙胸中,而作者這時實在是如詩序所說是“寡歡”的人。這詩四句寫景,不過以“田園景致”做個面子,屬于表層的田居生活描述,實際上滲透絕不隨波逐流趨赴新貴的一懷心事,正如這組詩寫了那么多的不平,卻用了“飲酒”做題目。它平中見奇,淡中見出倔犟傲然的人格。他以田園詩來詠懷,不僅昭示顯明孤潔人格,且蘊涵著深廣的社會憂憤。不過,他寫得很“淡”,淡得讓人幾乎捉不到心底的“真意”。這正是崇尚“平淡”的東晉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所致,形成不能不如此“平淡”的特色。后來從題材與平淡一路追蹤他的人,無論王、孟、儲、韋、柳,以及范成大、楊萬里,盡管唐人如何開放,宋人極意用力,高明者僅得一面,很難企及。究其原因,至少可以說,他那外和內剛骨相崚嶒的人格與風格,屬于時代處境生成的風格,蘊涵著無可奈何的一懷苦衷,這在非門閥社會相對寬松的環境中,是難以想象的,更談不上模仿得到位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丹县| 宁蒗| 克山县| 惠水县| 孝昌县| 万州区| 长宁县| 信宜市| 靖安县| 灯塔市| 澄江县| 巴南区| 客服| 江北区| 图木舒克市| 星座| 拉萨市| 尼勒克县| 永修县| 龙州县| 嘉黎县| 西吉县| 克山县| 大同市| 崇义县| 定远县| 信宜市| 集贤县| 三门峡市| 宣恩县| 钦州市| 长汀县| 淮北市| 怀远县| 怀来县| 榆中县| 贵州省| 钟祥市| 乌拉特后旗| 陈巴尔虎旗| 高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