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手動變速器維修
變速器分解后,要對其零件清洗、檢驗,確定其技術狀況。對于技術狀況差的零件進行修復或更換,以保證裝復后變速器的質量和性能。
3.3.1 變速器殼與蓋檢修
變速器殼與蓋的損傷一般為裂紋、支承座和座孔磨損、殼體變形等。
1.變速器殼與蓋裂紋的檢修
變速器殼與蓋的裂紋可用目測法或敲擊法檢查,凡未延伸到軸承孔的裂紋,應更換。如無配件,可采用環氧樹脂膠黏結,或用螺釘填補法修復,此外還可用焊接方法修復,但要特別注意防止焊后再裂。
2.變速器殼與蓋變形的檢修
變速器殼與蓋變形的檢查通過檢查殼和蓋結合平面的不平度進行衡量,可用平板或將二者靠合在一起,用厚薄規檢驗,當間隙超過規定值,應更換。如無配件,可用刨刀、鏟刀、鏗刀修平,但刨削平面時要注意基準的選擇。
3.變速器殼軸承孔磨損的檢修
變速器殼軸承孔的磨損,將使齒輪軸線偏移和兩軸線不平行,齒輪正常嚙合遭到破壞。當軸承與承孔配合間隙超過規定值,如軸承符合要求,可進行擴孔鑲套修復,在進行擴孔鑲套之前應檢查各軸軸心線與平面相互位置的偏差,然后先取加工基準,鏜削時既要恢復座孔的幾何形狀,又要消除軸心線與平面之間的誤差,采用整形和加工相結合的方法修理殼體是保證修理質量的關鍵。
4.變速器蓋的檢修
變速器蓋經常磨損部位是變速桿球節座及變速叉軸軸孔,球節座磨損通常是把球節裝入座孔后進行檢查,超過規定值,應更換。如無配件,修理方法一般有兩種:①修復座孔,用焊條堆焊后,再經車削使其達到正常配合。②將變速桿球節堆焊后再車削,在車削時應先將變速桿壓直,車削后再恢復原狀。檢查變速叉軸軸孔與變速叉軸磨損過大應更換。
3.3.2 變速器軸檢修
變速器軸常見損傷是各軸頸及花鍵的磨損、軸的彎曲等。
1.軸頸磨損的檢修
變速器軸軸頸磨損是變速器零件中常見的損傷現象。軸頸磨損過大,不但會使齒輪軸線偏移,齒輪嚙合間隙改變,傳動時噪聲增大,而且會使軸頸在軸承孔內轉動引起燒蝕。因此,裝滾珠軸承的動配合軸頸磨損超過規定值,與滾珠軸承內圈靜配合的軸頸產生規定間隙,應更換。如無配件,可將軸頸鍍鉻或堆焊修復。
2.鍵齒磨損的檢修
離合器從動盤主要是與輸入軸花鍵配合經常作軸向滑動而使鍵齒磨損,磨損嚴重時,應予更換輸入軸。輸入軸的軸承也易損壞,損壞的軸承應更換。

圖3.20 輸出軸彎曲變形檢查
1—V形鐵;2—百分表;3—輸出軸
鍵齒磨損在受力一側較為嚴重,一般可用相配滑動齒輪或結合凸緣配合檢查。變速器軸鍵齒寬度磨損,當與結合凸緣配合檢查間隙超過規定值,或鍵齒與鍵槽配合間隙超過規定值,應更換。如無配件,可用堆焊修復,堆焊時最好堆焊未磨損的一側,這樣使受力面保持原來金屬,可以保證修理質量。
3.變速器軸彎曲的檢查
變速器軸彎曲變形用圓跳度檢查,以捷達轎車五擋手動變速器輸出軸為例,如圖3.20所示。將輸出軸3放在V形鐵1上,一面轉動輸出軸3,一面用百分表2測量輸出軸3的圓跳度,其圓跳度標準值為0.02mm,使用極限為0.05mm。超過使用極限,應更換。
3.3.3 變速器齒輪檢修
變速器齒輪的損壞主要是齒面磨損成階梯形,齒面拉傷、剝落、燒蝕及銹蝕、斑點,齒長磨損變短,齒裂紋、打壞等。
一般若齒面有輕微銹蝕或斑點,在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可用油石修磨后繼續使用。對于輪齒裂紋、打壞、齒面疲勞脫落應更換齒輪。齒面斑點超過齒面的15%以上時,也應更換齒輪。
齒面磨損可通過變速器齒輪嚙合側隙檢查,以捷達轎車五擋手動變速器為例,如圖3.21所示。輸出軸與輸入軸按標準中心距安裝后,固定住一個軸上的固定齒輪3,轉動另一個軸上的被測齒輪2,用百分表1測量轉動齒輪的擺動量,即為兩齒輪的嚙合側隙。捷達轎車變速器齒輪嚙合側隙標準值為0.05~0.15mm,使用極限為0.25mm,超過極限應更換齒輪,注意應成對更換。

圖3.21 變速器齒輪嚙合側隙的檢查
1—百分表;2—被測齒輪;3—固定齒輪
3.3.4 同步器檢查
由于同步器各零件的配合尺寸要求較高,磨損后尺寸的變化會影響同步器的工作性能,以捷達轎車五擋手動變速器為例介紹同步器檢查。
1.同步環的檢查
應檢查同步環的變形、裂紋和磨損情況,如圖3.22所示。檢查磨損的方法是將同步環1壓在與之相配的齒輪2的錐面上,用厚薄規3檢查同步環1與齒輪2之間的端面間隙4,此間隙對各擋同步環是不同的。輸出軸一擋同步環與輸出軸一擋齒輪端面間隙,輸出軸二擋同步環與輸出軸二擋齒輪端面間隙的標準值為1.1~1.7 mm,使用極限為0.5 mm;輸入軸三擋同步環與輸入軸三擋齒輪端間隙標準值1.5~1.75 mm,使用極限為0.5 mm;輸入軸四擋同步環與輸入軸四擋齒輪端面間隙標準值為1.3~1.9 mm,使用極限為0.5 mm。超過極限應更換同步環。

圖3.22 同步環的檢查
1—同步環;2—齒輪;3—厚薄規;4—端面間隙
2.同步器滑塊的檢查
同步器滑塊有磨損、變形和損壞等損傷。磨損檢查方法如圖3.23所示,將滑塊1放在與之相配的同步器轂3的槽內,用厚薄規2測量滑塊1與同步器轂3槽側面的間隙。使用極限為0.25mm,超過極限應更換滑塊。

圖3.23 同步器滑塊的檢查
1—滑塊;2—厚薄規;3—同步器轂
3.同步器轂的檢查
同步器轂通過同步器轂內花鍵與軸的側隙進行檢查,方法如圖3.24所示。將軸4用臺鉗2夾住,轉動同步器轂1,用百分表3測出同步器轂的擺動量,即為二者的側隙。使用極限為0.12mm,超過極限應更換同步器轂。

圖3.24 同步器轂的檢查
1—同步器轂;2—臺鉗;3—百分表;4—軸
4.同步器接合套的檢查
同步器接合套需檢查同步器接合套的內齒部分的磨損,檢查方法如圖3.25所示。將接合套3放在有滑塊2的同步器轂1上,應能帶動滑塊2沿同步器轂1的軸向順利移動,否則應更換同步器接合套。

圖3.25 同步器接合套的檢查
1—同步器轂;2—滑塊;3—接合套
3.3.5 操縱機構檢修
1.操縱桿系的檢修
操縱桿系彎曲變形,可校正修復;如果操縱桿系運動時發卡,橫桿軸與鎖緊螺栓及鎖緊鋼絲不能鎖緊,則應更換操縱桿系或鋼絲;桿軸與襯套磨損,應更換襯套。
2.變速撥叉軸的檢修
變速撥叉軸彎曲,應更換或冷壓校正;鎖銷、定位球及凹槽磨損、定位彈簧變軟或折斷,均應更換。檢查變速撥叉軸定位凹槽處的磨損,若磨損嚴重,應更換變速撥叉軸。
3.換擋撥叉的檢修
換擋撥叉彎曲或扭曲可用儀器或與新叉對比方法進行檢查。如有彎、扭,可用敲擊法予以校正;叉上端導動塊磨損,可進行焊修或更換。換擋撥叉的檢查如圖3.26所示,需檢查換擋撥叉1與相配的同步器接合套3的側面間隙。方法是用厚薄規2測量二者的間隙,標準值為0.45~0.65mm,使用極限為1mm,超過極限應更換換擋撥叉。

圖3.26 換擋撥叉的檢查
1—換擋撥叉;2—厚薄規;3—同步器接合套
3.3.6 其他零件檢修
1.滾針軸承檢查
輸出軸或輸入軸有些齒輪通過滾針軸承套在軸上,滾針軸承磨損檢查方法如圖3.27所示。將軸1用臺鉗3夾住,一面上下擺動齒輪2,一面用百分表4測量擺動齒輪2的擺動量,即擺動齒輪2與滾針軸承5和軸2的徑向間隙,超過極限應更換滾針軸承。

圖3.27 滾針軸承檢查
1—軸;2—擺動齒輪;3—臺鉗;4—百分表;5—滾針軸承
2.圓錐滾子軸承檢查
檢查圓錐滾子軸承外圈滾道和圓錐滾子軸承內圈的燒蝕、磨損和損傷情況,若兩者有一個需要更換,必須成對更換,以保證圓錐滾子軸承能靈活轉動,其間隙在安裝中進行調整。
3.油封的檢查
在變速器輸入軸與離合器殼體之間、離合器分離軸與變速器殼體之間、選擋換擋軸與變速器殼體之間,驅動法蘭與主減速器殼之間、驅動法蘭與離合器殼體之間及離合器推桿與輸入軸之間均裝有油封,需檢查油封主刃口與副刃口的損壞、老化與磨損和油封彈簧的損壞與變形情況,如出現以上損傷要及時更換油封,以確保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