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北大德國研究(第1卷)作者名: 陳洪捷本章字數: 693字更新時間: 2019-11-26 14:31:46
發刊詞
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的有識之士如饑似渴地向西方學習,學習一切能夠學到的東西,引進一切能夠引進的東西,以圖富國強民。德國作為新崛起的列強之一,自然備受中國人的關注。自晚清以降,中國與德國在經濟、技術、醫學、教育以及政治、軍事等領域的交往不斷加強,日趨頻繁;與此同時,德國的社會思想、哲學、音樂、文學、藝術、法律等對中國的影響更是深入,以至于構成了中國近代社會文化變遷的重要思想資源。在學術領域,中國現代學人介紹、引進和研究德國思想、文化與制度,乃至經濟體系、軍事制度,可謂碩果累累,為中國現代思想、學術、文化和制度的發展提供了觀念資源、學術方法和制度借鑒。
中國和德國都在發展、在變化,中國與德國之間的交往亦隨著時代、觀念、角色、興趣、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中國人對德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學術的關注和研究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深化。對于中國的德國研究來說,更面臨著擴大研究視野和革新研究方法的新任務。國內各個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在德國研究領域辛勤勞作,為德國研究開辟出一片片熟土,而我們現在面臨的任務,就是將它變為良田,并使之產出更豐碩的果實。而現有的德國研究限于傳統學科的藩籬,固然有深耕細作的優勢,但卻使中國人才濟濟的德國研究力量相互隔絕、彼此生疏,不同學科之間的對話難以開展,對相同對象所做的不同專業研究的成果無法共享,而方法的創新、理論的構造,更是我們的軟肋所在。有感于此,我們愿意與國內外同仁聯手,共同打造一份旨在創新的跨學科的德國研究刊物,為德國研究提供一個跨學科對話的平臺和創新的空間。
愿中國所有從事德國研究的同仁一起來分享這片學術的自由天地,為中國打造高水平的德國研究。
推薦閱讀
- 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與利用
- 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古典文獻學基礎
-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在圖書情報領域的應用研究
- 文件、信息商業化服務機構建設研究
- 檔案保護技術
- 李一氓文存(第四卷):古籍整理
- Mobi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jects
- Practical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Security
- 信息資源的公共獲取機制研究
- 邂逅法學圖書館: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師生原創文集
- 守望與思索:人文清華講壇實錄III
- 魯迅輯校古籍考
- 高校圖書館工具書管理與服務研究
-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研究報告2018(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報告系列)
- 檔案與少數民族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