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隱喻的生命
  • 張沛
  • 918字
  • 2019-11-26 14:49:39

序言

跨文化、跨學科的研究路向體現著21世紀學術研究的時代精神。《隱喻的生命》一書匯通中西方的隱喻研究成果,分別從修辭學、(狹義)詩學、語言哲學以及認識論—存在論哲學等四個維度入手,對隱喻的轉換生成特性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力求證明隱喻是不斷轉換生成的有機存在,而從隱喻主體的角度來看,人類的語言、文學、認知乃至本體生存都具有轉換生成的隱喻本質。

本書可以說對隱喻做了比較全面的學術史考察(涵蓋中西古今),在豐富翔實的材料基礎上,清理了中國與歐美隱喻研究的歷史,初步實現了對本土研究資源的自覺,大致厘定了隱喻研究的基本區域與研究方向,并在方法論、認識論、存在論等哲學領域內進一步深化了隱喻研究。作者將西方隱喻研究的發展歸結為修辭學、詩學、語言哲學、認知研究等四個階段,又獨創地將中國隱喻研究歸結為哲學研究(先秦)、詩學研究(漢魏隋唐)和修辭學研究(唐宋明清)三大過程,并以此為綱對中西隱喻研究材料進行了清晰完整的梳耙整理,同時也不乏頗有創見的品評。

本書最重要的理論貢獻是以“美”(情感—修辭)與“真”(邏輯—認知)的沖突與和解為核心,通過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實,論證了隱喻是不斷轉換生成的有機存在,人類的語言、文學、認知乃至本體都具有轉換生成的本性。特別是本書的“隱喻的哲學研究”一章體現了作者的理論水平和深邃的思考能力,其中關于“轉換生成:隱喻的生命形態”的論述更是充分闡明了這一道理,從而推進了隱喻研究從認識論到本體論的深化。

在西方學術界,二十年來隱喻研究已發展為一門顯學,著作連篇累牘,但在理論上很少與東方特別是中國的隱喻實踐與歷史經驗相連。《隱喻的生命》對西方的隱喻理論有較全面的把握,同時又相當深刻地發掘了中國本土的深厚隱喻傳統,在此雙邊互動的基礎上初步建構了自己的隱喻理論體系。從這一點來看,可以說他的研究不僅屬于世界前沿,而且是獨一無二的。

本書以張沛的博士論文《轉換生成:隱喻存在的生命形態》為基礎,在北京大學英語系兩年博士后研究期間繼續予以琢磨推敲與補充深化。應該說張沛博士的這本專著顯示了世紀交接之際中國跨文化、跨學科研究的實績。因此,我很高興看到本書出版,并期待著作者今后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是為序。

樂黛云

2003年7月28日于北大朗潤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塘县| 平江县| 吴桥县| 离岛区| 辰溪县| 玉田县| 利津县| 博罗县| 灵丘县| 东明县| 墨玉县| 鲁山县| 长子县| 鸡西市| 凤翔县| 台南县| 文水县| 永顺县| 岢岚县| 盐山县| 濮阳县| 都匀市| 大丰市| 盖州市| 应城市| 广州市| 贵定县| 泸州市| 乐山市| 梓潼县| 龙陵县| 襄汾县| 大港区| 巴马| 洛隆县| 谢通门县| 滦南县| 武胜县| 阳泉市| 平乐县| 方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