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三七開
- 大明好皇帝
- 善棋
- 3138字
- 2019-05-07 23:29:00
東北平原的土地全部開發出來,按照后世的數據,朱厚照可以得到至少4億畝的耕地,如果把內蒙外蒙也算進來,還可以得到10億畝左右放牧牛羊的草場。
別小看了這10億畝的草場,如果能納入朱厚照的統治之下,大量的牛羊肉進入市場,可以極大地豐富大明百姓的餐桌。
大量廉價而健壯的蒙古馬進入大明,可以最大限度的促進大明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此外,羊毛產業也是一個大生意,這是絕對不能錯過的。
當然,比起開發東北平原,奪取蒙古10億畝的草場需要大費周章,畢竟草原上還有韃靼蒙古和瓦剌蒙古兩個很大的勢力,只有收服了他們,才能將大草原的經濟利益最大化。
東北平原的4億畝耕地,這是多大一塊蛋糕……
大明朝文官集團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大明士紳地主集團。
這個集團對土地的愛好是無止境的,金銀都只是身外之物,只有土地才是代代相傳的家族寶藏!
如果要讓這個地主集團聽從指揮,加入到開發東北平原的大事業上來,那么朱厚照就必須拿出足夠大的利益才行。
朱厚照很大方,他決定拿兩億畝地送給文官集團,作為開發東北平原的謝禮。
如此厚重的利益,不管是謝遷還是李東陽都沒辦法提出反對意見,文官集團必將匍匐在朱厚照的腳下,成為皇帝最忠實的擁躉,比親兒子還乖。
剩下的兩億畝地,當然歸朱厚照了。
朱厚照計劃將1億畝地拿出來,用于封賞?;庶h這些忠實的手下們。
還別說,保皇黨現在的力量太弱小了,一億畝地根本分不完。
剩下的1億畝地,那當然是朱厚照的了。
作為開發東北平原的首要功臣,這是朱厚照應得的好處。
這1億畝地將作為皇帝的私產,將會成為皇帝操縱土地市場的一把利刃!
首先皇帝將會以極低的租金將土地交給農民耕種,今后不管東北三省的土地如何被兼并,失地的農民都能從皇帝手里租到廉價的土地來生存,不至于成為沒飯吃的流民。
最重要的是這1億畝地還能平抑和操縱土地租金,如果租公家的一畝地一年只要交兩到三成的谷子作為租金,那么其他的地主就沒辦法哄抬地租了。
在中國古代,農民租地主的土地,基本都是五五開,佃農一半,地主一半,還算是公平。
如果碰到黑心的地主,搞三七開,只給農民伯伯留三成的谷子,那就太黑心了,這是赤裸裸的剝削。
而且在農閑時期,佃農還要免費給地主家干活,逢年過節的還要上門送禮。
那些大地主要是敢收高租金,農民伯伯們大不了不種他們的地就是,反正可以去租公家的地。
皇帝只要兩到三成的租金呢!誰耐煩去受這些黑心黃世仁的剝削。
那些大地主坐擁幾千上萬畝的土地,總不能自己去種,而且土地荒在那兒也不行啊!必須有產出才能維持,因為每一畝地朝廷每年都是要收稅的。
可以說,這些地主名下的土地越多,失血就越嚴重。
最后這些大地主們只能乖乖按照市場二八分成,或者三七分成的標準,將土地給農民耕種。
這樣農民伯伯們都能吃飽飯,地主們也能合理的獲得土地收益,這才是雙贏的局面。
前面說到地主家的每一畝地都要收稅,這也是朱厚照未來必須要執行的一個政策!
那就是攤丁入畝!
把朝廷賦稅攤入田畝之中,而不是按人頭收稅。
人頭稅是非常的不合理,老百姓每戶家庭都要按照人頭來交稅,家庭人口越多,賦稅就越重,極大地阻礙了人口的發展。
而將人頭稅廢除,將稅銀攤入田地之中,那么對于沒有土地或者只有少量土地的農民來說,大大減輕了負擔,甚至于直接卸掉了負擔,因為沒有土地就意味著不用交稅。
而對于兼并了大量土地地主來說,兼并的土地越多,朝廷征收的稅就越多。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把征稅對象從廣大農民身上,轉移到了大地主身上,這將極大地打擊土地兼并,鼓勵農民伯伯們的生產積極性。
“劉瑾!如果你能用舌頭舔到你的胳膊肘,朕賞你一千畝地?!迸吭跁郎匣貞洺瓕懜咧姓握n本的朱厚照,突然抬起頭沖著蹲在門口看《史記》打趣道。
“皇爺!君無戲言!”劉瑾猛地抬起頭,激動道。
最近宮里的太監們都不知道小皇帝中了什么邪,對下人們再也不賞賜金銀了,而是封賞土地。
當然這個土地不是現成的,東北平原現在還在關外沒開發,所以這些土地只是一種寫在紙條上的期貨。
不過朱厚照在紙條上都蓋了皇帝的私人印章,同時注明了此土地三年或者五年之后才能找皇帝兌現。
當然朱厚照很狡猾的沒有注明這些土地的位置,所以等這些太監將來拿著紙條找他兌換實物土地的時候,才會發現這些地全在千里之外的關東。
但是皇帝的信用在這??!
朱厚照是大明朝最大的地主,他手里得皇莊少說也有兩百萬畝以上的山林土地,而且基本都是出糧率最好的水田。
皇帝手里可沒有荒地!
大家都以為皇帝會拿這些上等的水田賞賜給大家,所以這些紙條上的價值是實打實的,可以直接拿來當錢用。
“你先舔到再說!”朱厚照嘿嘿一笑,打開抽屜從里面抽出一張一尺長,半尺寬的印著復雜花紋,中間寫著“一千畝”字樣的紙條,在手里晃了晃。
如果有人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朱厚照的抽屜里有厚厚一疊這樣的紙條,少說也有一百張。這還只是放在明處可以看到的,在朱厚照的藏寶室里,至少還有好幾箱這樣的紙條,十畝,百畝,千畝,甚至連萬畝的都有。
這是朱厚照前幾天命令司禮監下屬的寶鈔司精心繪制印刷的一批土地券,共計一百萬畝的土地。
大明前幾任皇帝濫伐寶鈔,這種紙幣已經崩潰,形同廢紙了,鑄幣稅一分錢都收不到。
在研究了高中政治經濟學中的銀行的一些知識之后,朱厚照決定以關東平原一億畝土地為信用擔保,發行新的土地券。
土地券其實就是朱厚照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的鈔票。
當然朱厚照腦子里的金融知識太匱乏了,尤其沒有成體系的金融理論,所以他也不敢真的把一億畝土地全都印出來,只能先拿一百萬畝土地試試水,純屬玩票性質,在皇宮內部圈子里先用著。
當然朱厚照怎么都沒想到,他試水的這一百萬畝期貨券,在流入市場之后因為皇帝堅挺的信用而價值飆漲,甚至達到了和黃金等價的程度,一畝地就是一兩黃金。
因為這一批期貨券上都印有皇帝的私人印章,也是僅有的一批,幾十年后這批期貨券還擁有了收藏價值,特別是最稀有的“一萬畝”期貨券,說是價值連城都不為過。
等到朱厚照開發了東北平原后,他才真正創辦銀行,以一億畝土地為信用擔保,向市面上發行了市值達五億兩白銀的土地券,基本解決了國家缺銀的局面,穩定了物價,緩解了大明朝的經濟危機。
1億畝地發行了10億兩白銀,這等于是東北平原的一畝地價值十兩銀子。
這其實是有些低估了土地券的價值,畢竟在南方地區一畝上等的水田價值超過10兩銀子,而東北平原的黑土地糧食產量高,土地價值并不比南方的水田要差,甚至還有勝出。
在經濟學理論中只要在合理的范圍內,貨幣超發一點也是可以的。畢竟誰也不會真的拿著土地券去找皇帝換土地,超發兩三倍其實都沒問題。
但是朱厚照太害怕土地券崩盤,會危害到大明脆弱的經濟,所以非常謹慎的只發行了10億土地券。
因為有1億畝土地的信用擔保,這就導致在正德年間土地券異常的堅挺,畢竟在理論上這些土地券都是能百分之百兌換土地的。
后來有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土地券和土地之間的差價,在南方收入土地券然后跑到東北買地,然后再拿著地契去南方換成土地券,這一來一回能夠謀取到驚人的暴利。
等到朱厚照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市場上倒騰土地券的行為隱隱已經危及到大明的經濟了。
朱厚照把這事兒交給劉瑾去解決,九千歲出手那有什么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宰殺了一大批土地券掮客之后,并不出來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之后,這股妖風總算是剎住了。
不到三個月時間,這個危及大明金融的隱患,就被劉瑾給消滅在了萌芽之中。
當然這是后話了。
現在的劉瑾還是個沒什么從政經驗的小太監。
他放下手中的書,擰著胳膊,使勁想要用舌頭去舔到胳膊肘。
當然這只是朱厚照在逗劉瑾玩,人體的骨骼結構是不允許自己舔到胳膊肘的,怎么努力都是徒勞的。
“大家別都看著,誰能做到這一千畝地酒鬼誰了,這個約定隨時有效!”朱厚照晃了晃手中的土地券,好讓周圍伺候的小太監們都看到。
于是在文淵閣里出現了一個奇景,太監們都像著了魔一樣,躲在角落里拐著胳膊肘伸著舌頭去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