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書名: 親密的敵人作者名: 土火2019本章字數: 2518字更新時間: 2019-03-11 23:09:15
立夏的確有錢,更確切的說是何曉慧的富有在整個縣城都是有名的。就在何曉慧調到百貨公司不久,百貨公司果然施行承包制自負盈虧,習慣了大鍋飯的人都怕虧了要自己承擔,但何曉慧不同,她本就是奔著自己做生意來的,既然沒人愿意承包,她索性承包下了一門市部。幾百平米的商場里不僅賣以前的那些衣服內衣生活用品,還直接從上海廠家運來最時髦的衣服,甚至是當時最追捧的做工好面料佳的韓國服飾,一件這樣的衣服往往需要普通人兩三個月的工資,但是大家還是爭相購買,似乎能穿上一件就成了縣城里生活水準高低的標志,常常斷貨,有一次立夏隱約聽到何曉慧對肖建軍說這些衣服賣的價格都是進貨價翻了幾倍,但比起一些做服裝的個體戶還算是價格便宜了,每天賺錢流水似的。
每次剛進的貨,何曉慧要挑幾件自己穿,縣城的人看到了不管合適不合適都來搶購,因為大家都知道何曉慧有錢,有錢人的品位不會錯,有錢人都穿的衣服也一定不會錯。
張麗卻很少光顧,說著嫌棄話:“她那兒太貴了,我們這種人就街邊隨便買點便宜貨穿穿。”雖然她還是化妝打扮,五顏六色,卻也看得出材料不是很好。肖月家的情況的確每況愈下,肖建國成了普通售貨員,常常遲到早退,整天喝酒,以前當主任就沒想到給家里帶來什么好處,現在就別提了。張麗更是不把家放在眼里,每天也在外面跳舞打牌,反正都不著家。要是兩人都在家就會吵架,十有八九是關于錢。肖建國說張麗是葛朗臺,眼里只有錢,只見她錢進,沒見過她拿錢出來。張麗說他也半斤八兩,只有酒肉朋友,也沒顧過家。就是這樣,肖月才單純地想找他們少要點學費,這樣是不是就可以少吵架,當然這也培養出了肖月的早慧和冷靜,剛開始看到父母撕扯打鬧,她也嚇得痛哭喊叫,看得多了,也就不再驚慌,該干嘛干嘛,自己洗漱睡覺,上床前還要給父母燒好一瓶洗漱用水,張麗喜歡泡腳,要不會失眠。
肖蘭蘭去了廠里上班,肖月就搬到了她房子里住,周末肖蘭蘭回來,兩人就擠在一張小床上。有時,肖蘭蘭去找二嫂就,晚上不回家,就和立夏睡,有時,肖月去找立夏玩,也喜歡住在立夏家。一早起來就可以吃到各種新奇東西,灌裝的八寶粥,盒裝的方便面,還有外國的巧克力,汽水,冰淇淋隨便吃,在九十年代初都是稀罕物,連肖月都覺得這生活很不可思議。
后來,李宗江從百貨公司調到糖酒副食品公司,成了肖建國的上級,擔任了以前肖建國曾當的主任,不過現在改革后改稱經理。世間的事就是這么諷刺,多年前兩人還職位相當,還因為升遷鬧出了誤會,現在一個成了另一個的上級。有次喝了酒,李宗江謙虛地說:“建國,我們是一起長大的,他是有能力的,就是運氣不好。”兩人繼續做著鄰居酒友,現在還多了一層同事關系,李宗江提撥肖建國當了門市部組長。張麗見肖建國當了組長,聽起來好聽多了,還可以占點小便宜,兩人的關系緩和了不少,只是不能提到錢,尤其家里還有一個這么能賺錢的人對比。
張麗就打著哈哈說:“哎呀,這錢算什么,還不就是拿來花的,人不就一天三頓,你錢多吃十頓,還是沒錢只能吃兩頓,媽,您說是不是。”
陳秀芳敷衍道:“是,你說的都對。”心理卻在暗暗諷刺,這么多年,工資都長了多少次了,也沒見你們多交生活費,一家三口怎么夠。尤其是老三沒成家也理所當然的不交生活費,肖蘭蘭高中畢業在城里的電器廠,沒住在家里也不交生活費,現在她和肖父也都退休了,也就是他們還要拿生活費貼補這么多口人。幸虧這時候何曉慧因為生意太忙,肖建軍也要上班照顧不過來,孩子正長身體天天吃食堂也不好,就讓立夏到奶奶家吃飯,交的伙食費足夠這么一大家子全部開銷,還水果糧油一箱箱的搬去,松茸蟲草花膠也從沒斷過。肖建軍也知道這是何曉慧變相地想多給父母錢。不過陳秀芳倒不覺得有什么,一大家人,錢多的多給點是理所應該的。
肖父自從退休后,把廚房當成了他的陣地,連陳秀芳都只有能打下手。他覺得老二家給了這么多伙食費,聽何曉慧說孩子喝魚湯好,就一次買十幾條鯽魚養在洗澡盆里,每天熬鯽魚湯給肖月和立夏喝,直到兩個孩子聽到鯽魚兩字就干嘔為止。
立夏不僅包里錢更多了,何曉慧對她的管教也比以前寬松了,因為何曉慧真的很忙,要管理商場,要聯系廠家,要看貨選貨談價格,每天早出晚歸,她對立夏說,我這么忙還是為了家里,這家里掙得一切以后還不都是你的。這話讓立夏感到責任重大,人都是環境動物,容易受影響,父母都這么努力,她又怎么能掉隊,學習特別用心。
所以就算立夏書包里的錢多得冒出來,她也從來沒拿錢去做壞事。肖月說:“這期《星周刊》來了。”立夏就屁顛屁顛地跟在肖月身后去買各種雜志,她們都喜歡看電視劇和港片,肖月還特別喜歡看娛樂新聞收集明星貼紙,什么霞芳玉紅(林青霞,梅艷芳,張曼玉,鐘楚紅)這些明星的緋聞信手捏來,聽得立夏一愣一愣的,羨慕肖月知道的真多。這些都是從各種周刊看來的,有了立夏這個大戶,凡是有的娛樂周刊什么《當代歌壇》之類每期都買。還有各種《故事會》,《少男少女》,《中外少年》,只要有的,他們能看懂的都買,書店的老板,每期都把立夏要買的雜志,先疊好一大堆放在一邊等她來拿。
肖月也經常說:“你吃過檸檬味棒棒糖嗎?哇,那個書店有賣韓國的自動鉛筆好漂亮哦。”
立夏兩眼發光:“真的啊?我們去買啊。”
小學生能買的也就是零食和各種又貴又無用的外國文具盒,自動文具盒,自動卷筆器,立夏買了很多。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那個很漂亮的韓國自動鉛筆,立夏剛用了兩天就丟了,明明放在文具盒里,那只能是被偷了,一定是班上的人拿走的,立夏四處看看,馬上內心暗罵了自己兩句,都是那么熟悉同學怎么可能是小偷。
第二天,她又買了一支,沒想到等她做完課間操回到座位上,鉛筆又沒了,立夏的心理竟有些小開心,哇,班上果然有小偷,她也沒有錯怪。整個一節課,肖立夏都處于這樣的興奮之中,腦子里編織著各種故事,按照電視劇和書上的故事走向,這個小偷一定是因為家庭貧困,他又體諒父母,不愿意讓父母花錢為難才來偷她的筆。立夏想自己反正也就多買一支筆也無所謂,她想要不再去買一只同樣的自動鉛筆放進文具盒里,然后在旁邊寫一張紙條告訴小偷,想要這支筆可以拿去,以后不要偷東西了,這樣是犯法的。甚至想到要不要順便再留點錢在文具盒里,給小偷,說不定他生活真的很需要錢,要不誰愿意當小偷,她這樣就是救助貧困家庭,做了一件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