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蝶變:澳門博彩業田野敘事
- 劉昭瑞 霍志釗
- 8850字
- 2019-05-07 17:44:54
四 澳門外勞
外勞是外地勞動工人的簡稱,也稱為外雇,即外地雇員。據澳門政府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澳門外雇接近14.56萬人,而包括外勞在內的澳門居住人口總數為61.45萬,也就是說,在澳門生活、居住和工作的人中,平均約每5個人中就有1個是外勞,其中又以來自內地的外勞占大多數,但內地外勞是不能進入賭場工作的,包括保安、賭場內餐飲等。另據澳門統計局的數據,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澳門總就業人數為37.2萬人,那么,外勞約占澳門就業人數的三分之一。澳門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外勞的貢獻,這是澳門社會各界的共識,但大量外勞的進入所導致的社會矛盾,在賭權開放之初已凸顯出來。
1.內地勞工來澳門
外地勞工在澳門所具有的合法身份證件是“身份識別證”,或稱“非本地勞工身份識別證”,即人們俗稱的“藍卡”。澳門政府對用人單位申請外勞名額有嚴格的數量限制,就內地勞工而言,如果循正常途徑來澳門,須經過國家認可的有資質的勞務公司,并需進行相關培訓,具備體檢合格證明和由原居住地發出的工作出境簽證,再由澳門相關部門發出工作許可后,才能以外地雇員的身份來澳門工作。根據商務部批準的目錄,目前全國具有向澳門輸出勞務資質的企業不到10家。
實際上,能來澳門工作的外勞,除了必須經過勞務公司外,相當部分的外勞還要經過“中間人”。30歲的受訪人L女士出生在廣東省河源市,在珠海長大,大學畢業,是2008年辦過來的,也算是一位老資格外勞了,她說(2013年1月8日):
來澳門工作,就像去外國一樣,要遵守勞務派遣制度,勞務公司會負責安排勞工來澳工作以及證件續期所需辦理的一切手續。我也一樣。不過大多數的勞工,可能會多一個步驟,即找中間人。在珠海,正規的對外勞務公司有兩個,但每天交表格的人太多了,被挑出來的機會太少,并且都是清潔工之類的。后來我媽不知道怎么結識了一個所謂的“老鄉”,專門介紹別人去澳門面試上班的,也就是我所說的中間人。
中間人是怎么產生的呢?L女士說,大部分澳門用人單位申請到外勞名額后,不會直接登廣告找人,而是將信息交給澳門的某些勞務公司,由他們負責審查,并在面試合格后負責其他手續的辦理。而這些勞務公司的一些做法催生了“中間人”,如L女士所說:
這些勞務公司不會在內地登招聘廣告,他們會把信息告訴一些人,讓他們介紹人來面試,當然這個過程也是他們獲取暴利的過程。我不知道一個勞務公司會把這些信息“賣”給多少個中間人,但我知道不少中間人以此為職業,并賺了不少錢。
中間人又是如何賺錢的呢?L女士說:
中間人會把信息透露給親戚朋友,一傳十十傳百,想去澳門工作的人都要到中間人那里填寫個人履歷,然后等候“召見”,事成后,應聘成功的人就要給一小筆錢(幾百塊不等)“犒勞”中間人,再交一筆大錢(幾千到上萬塊不等)給勞務公司作為“中介費”。如果中間人再發展下線,應聘的人就要交更多的費用。我所知的一個女孩,也是我的同事,她幫親戚找人,她親戚是中間人,事成后,她的親戚會給她500元,她的親戚再收500元。
有些已在澳門的內地外勞也做起了兼職中間人。L女士說她的一位高中同學,現在工作之余,有時會在QQ群里發布一些澳門招聘的信息,說想去澳門工作可以找他,L女士說:
我知道他不是在勞務公司上班,他有自己的工作,做中間人是他的副業,不過就沒有問過他是屬于哪個層次的“經銷商”了。我也在其他網站上看到一些澳門招聘信息,提供比較多類型職位的,但都是私人發布的,估計都是些中間人自己上傳的,真實性不清楚。就算真的有,也是不知道要收多少中介費的那種。
據另一位了解內情的人說(2011年6月2日):
還有些中間人獲知哪家公司申請到多少名額,搶先在內地通過不同方式放風,說手上有多少勞工名額,要交報名費,如果成功辦理簽證,這些錢就算是介紹費和手續費。據我所知,4000是他們收取的最低費用,還有的人交了6000、8000,甚至有1萬多的。
一旦由勞務公司確認了個人資料,澳門招聘單位則會派人來面試,L女士當時應聘的是一家公司的文員,也是她現在仍在上班的單位,她講述了當時的面試經歷:
當時面試的地點是在拱北地下廣場的肯德基,我現在的主管買了一杯飲料坐在那里就開始了面試。想起來也好笑,因為沒有場所提供,只能大家裝作是顧客坐在那里,實際上卻是在用人家的地方面試。那天下午去了大概有10個人吧,有面試文員的,也有面試其他職位的。
她所說的這一面試場面,筆者2012年12月在拱北地下廣場的一家餐廳里也曾見到過。不過L女士的這家公司現在已改變了做法,她說:
現在我的主管都不會再到拱北去面試了,會挑些可以過來澳門的人在公司面試。現在的勞務公司以及中間人都做得比以前專業了,應聘人需要填寫統一的履歷表格,會被囑咐準備好簽證以便過澳門面試,還有統一的面試安排,面試還要交押金。
L女士面試成功后,交給了中間人6000元,算是她對中間人的酬勞。她說:
我覺得內地的外勞大軍真的養肥了好多人,包括中介、澳門的出租屋市場,甚至內地的一些政府機構也利用外勞辦理健康證以及辦自助過關時趁機撈一把。
不僅中間人索取介紹費,有些澳門不良勞務公司也會索取,對此澳門媒體有報道,指外雇管理欠缺監管,有的澳門本地勞務公司在介紹內地人員進入澳門時,向被介紹者索取1萬至3萬元不等的高額介紹費。更有集團式作案的,他們利用不法手段套取政府外勞配額后賣出以牟利,2012年破獲的一起案件顯示,一個外勞配額售予內地人至少3萬元。
還有大量的“黑工”存在,他們則是通過偷渡、逾期不歸甚至假結婚等方式來到澳門,這個數量政府無法掌握,而一旦發現,雇主也只會受到罰款處理。
當然澳門大部分外勞還是循正常途徑過來的。一位老資格外勞對澳門的內地外勞有很仔細的觀察,他將內地勞工的素質分為兩類,關于第一類,他說(2011年2月16日):
這一類是通過勞務公司公開招聘或者團隊相互介紹進入澳門的,他們基本上是百里挑一,無論人的品相、專業技術都是上上等。他們吃苦耐勞,工作、生活沒有怨言,又肯加班,澳門的企業最歡迎這樣的勞工。所謂的團隊,可能有很多人不懂。中國大陸30年的改革開放,全國人力市場的形成,出現了很多專業工作團隊,例如一個建筑工頭帶一群工人,因為要在市場競爭中生存,素質越來越高。
還有一類非團隊式的勞工,素質和受教育程度都較差,年齡也偏大。這位老資格外勞說:
他們通常來自于珠三角農村,在澳門為親戚所開的小商店打工,是親戚通過申請配額過來的。這部分勞工各方面的水平較差,但一樣肯吃苦耐勞。這類人雖然較少,但從事的卻是門面行業,所以不了解的人容易產生錯覺,以為大陸同胞水平如何低下。
大量內地外勞中也有少數循“特招”途徑來澳門的,前提是認識澳門方面的人。如一位在一家外資賭場酒店管家部(房務部)做房務員的外勞,2008年來到澳門,月薪7500澳門元,他就是通過特招進入這家賭場酒店的。他的一位朋友認識這家賭場酒店管家部的頭,該人向人事部推薦指定人選,人事部直接與珠海的一家勞務公司聯系,各種手續辦好,花費1萬元左右。進入公司后,簽正式的合同,試用期3個月,3個月后每月開始交530元的公積金,酒店也會交出同樣的數額,工作滿兩年后可以全數取出。這種特招來的外勞,待遇顯然還不錯。
2.外勞在澳門的生活與觀感
筆者在澳門做田野期間接觸過一些外勞,其中也包括部分外籍人員,他們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對澳門的觀感,也有自己的訴求。
上文已提到的受訪人L女士是離金沙賭場不遠的一家公司的文員,她對工作現狀及其待遇相對滿意,認為這家公司能比較好地執行澳門政府的《勞動關系法》以及2010年頒布的《聘用外地雇員法》。她說(2013年1月8日):
我的工作時間固定,一周五天半,休一天半。星期一至五,早上9:30-13:00,下午14:00-18:30。星期六上午9:30-13:00。從來沒有加過班。大家都很準時下班,同事說我們公司很難得。假期方面,隨澳門的公眾節假日放假,每年有6天的帶薪假期。如果我懷孕了,公司繼續聘我的話,還可以享有56天的有薪產假。
關于薪水部分,L女士說:
2008年2月我剛入職的時候,工資是港幣5500,當時應該是包括了底薪和生活補貼。每到年底,公司就會作一次工資調整,剛開始因為公司效益好像不怎么好,開頭的兩年都是只加了300元,其他同事不是很清楚。到前兩年,加薪的幅度才大一點,加到現在,每個月工資港幣7800元,其中有7300的底薪加500元的住宿津貼,那個500元是政府規定要給我們外勞的,如果他們不提供給我們住的地方,就必須給這筆費用。
除了每月的固定工資以外,有時候會有100或者200的月獎金,年終獎不定。關于和本地員工的區別,L女士說:
我估計我們公司給外雇的工資會比本地的少2000左右,另外就是外雇沒有醫療福利,公司只給買商業保險,如果發生工傷和意外事故,可以獲得賠償。另外,外雇的有薪年假比本地辦公室的少8天。不過像金沙這樣的一些大公司,本地服務員工資和外雇服務員工資以及福利都是一樣的。
受過高等教育的L女士還算是幸運,能找到一個文員的職位,而部分30歲上下的內地男性年輕外勞,不少同樣接受過高等教育,來到澳門后卻只能從事底層工作,與他們所受過的教育并不匹配。2011年10月11日晚上8點,筆者來到百利宮賭場,在門口的專線車處,有位30歲左右年輕人在記錄免費專線車次的來往時間。筆者在這里候車時,因為詢問車次的時間,聽出他操著明顯東北口音的普通話,于是和他有簡單交談。他畢業于哈爾濱的一家大學,是通過勞務公司派過來的,到澳門后,妻子也遷往珠海,他則兩地奔波。他說:
我在澳門工作已經快5年了,工資1萬左右,13個月糧,公司幫你存點強積金,不包吃住。在澳門,不論工作多少年,都不可能成為澳門居民,所以永遠沒有出頭之日。如果你要離開現在的公司另去其他地方就業,一定得先辦妥離職手續,否則,你就上了黑名單,再也進不了澳門打工了。
下面是一位來自于珠海的“80后”年輕人講述他在澳門一家賭場酒店做兩年外勞的經歷。該年輕人在北京的一家大學讀的是英語專業,2007年來到澳門,工資6000左右。他剛來澳門時分配做門童,然后轉做行李生。時間久了,他對行李生一職有獨特體會,也知道利用職業方便賺取外快的一些方法,他說(2010年9月28日):
去住星級酒店時,千萬別以為你給行李生10塊20塊小費,他們會很開心,你會很牛B。其實在澳門,行李生最討厭的就是收了你10塊錢,幫你拉行李上房間,你還沒完沒了地問當地有什么好玩的啊,好吃的啊,怎么才能實惠點啊。要問在柜臺問。在澳門賭場酒店的行李生們都有自己賺錢的門道,這些可能是澳門的特色,其他地方未必管用。
他敘述了賺取外快的方法:1.炒房。在節假日前夕出錢到旅行社訂好房間,比如2000元的房間,提前一個月在旅行社大概可以1500訂下,然后到了“爆房”那天,也就是客人找不到房間時,私下和客人交易。他說,我知道曾經有人在年初三將800多的房間,賣到1.5萬。2.刷卡。當有賭客問及如何從卡里提錢時,行李生會將客人帶到事先有合作的當押店,如果刷了100萬,那么行李生可以分到4萬。3.介紹賭客去情色場所甚至召妓、陪游等,不過主動要求才會幫忙,收入不多,但比拉行李收小費可觀。
筆者也接觸過不少從事餐飲服務業的內地外勞。
2012年1月5日中午筆者在規模中等的龍城餐館里吃飯,這里有一位20歲左右女服務員,來自河南鄭州,來之前在珠海做過一年多的服務員,能說一些粵語,來澳門已經半年。她每月薪水4000多元,餐館管吃管住,另外每月得給勞務公司300元。該餐館還有一位來自廣東湛江的年輕女服務員,所回答的內容基本相同。與筆者一起用餐的W先生說:
4000多塊錢,如果以前澳幣不貶值還可以。現在是找不到澳門女孩子干這種活了,都去賭場做荷官了。
2012年1月9日晚8點,筆者在一間名叫“家鄉小食”的燒烤店吃晚餐,這個燒烤店坐落在上海街的一條小巷內,與老四川飯店的東側門一街之隔,里邊經營有揚州炒飯、面食河粉等,主要還是客人隨點即煮的各種青菜、魚丸、魷魚等,筆者在這里吃了一份20元一盒的揚州炒飯、10元一份的茼蒿青菜。店內有2名店員,女性45歲左右,男性40歲左右,吃飯期間筆者和他們聊了起來。
女性店員來自珠海市香洲區前山鎮,通過外勞公司介紹而來。她說,店鋪老板的老家也是前山的,現在是澳門人。她在澳門快兩年了,工資每月5000澳門幣,每天需要工作10個小時,店主管吃,并提供一個床位。但是她大多數時間下班了還是會回珠海,第二天再趕過來上班,因為過關后還得乘公交車才能到家,如果過關時不是特別擁擠的話,回去的路上大約需要一個小時。她的外勞身份屬一年一簽,如果現在的店鋪繼續需要,或者是能找到其他需要合法外勞的工作場所,就有資格申請續簽,否則就得離開澳門。續簽時還得通過外勞公司,并需要再給500元續簽費。
以她現在每月5000元的工資,扣除需要每月支付給外勞公司的500元,再扣除每月200元的澳門社會保障基金,實際上到手的是4300澳門元,她說:
不知道為什么要我們這些外勞交社會保障基金,我們有病或其他事情,澳門政府也不會管我們。去年過年老板給了2000塊錢的花紅,今年給不給還不一定,就看他高興不高興。
店內的另外一名陳姓男性服務員也是珠海前山的,和那位女性服務員一樣,和店主有點親戚關系。他是2010年9月份來澳門的,每月工資也是5000。他有兩個孩子,大孩子剛讀初中,小的才6歲,妻子在家沒有工作,偶爾打一些零工,以帶孩子為主。他的父母過去都是農民,但是現在家里沒有了田地,不過好在自己已經有了房子,所以能出來打工,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每天也是趕回珠海家里住,加上店內管每天的三餐,這樣在澳門就不用花什么錢。他每天晚上11點下班,關閘12點閉關,有一個小時時間夠趕上過關回珠海。他說:
不管是在珠海還是在澳門,都掙不到錢,現在就是過一天算一天,能慢慢將孩子養大,也許日子會好一些。我只是上過初中,沒有文化,年齡又大了,在哪里都找不到收入好一些的工作,能在這里做算是不錯了。
這家名為“家鄉小食”的燒烤店,在筆者2013年年初再路過這里時,已經改成藥品商店,那兩位來自珠海的外勞已不知去了哪里。
澳門有不少來自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的底層外籍勞工,主要集中在建筑工地、保安行業、情色服務場所等。田野調查期間,筆者接觸過幾名賭場外籍保安,有關資料見第五章第二節的敘述。這些外籍保安的收入在1萬元左右,外資博企要高一些。他們也是通過本國的勞務公司過來的,身份證明文件也是“藍卡”,外出比如說想去珠海,就得使用護照。來自菲律賓42歲的受訪人R先生用護照去過珠海,不過也得辦簽證,期限7天,辦一次要花300元。他還提及早年來澳門做外勞的一些菲律賓人(2013年2月5日):
1980年代來澳門的菲律賓外勞,遇見到1996年的那次大赦,所以有些菲律賓人能夠在澳門定居下來,享受與澳門本地人同樣的待遇,現在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賭場以外的娛樂場所上班的外籍勞工,他們的薪水要低不少。但大致上說來,這些娛樂服務行業的外籍勞工收入和來自內地的餐飲業外勞差不多,但會略高一點。以一些娛樂場所的咨客為例,28歲的受訪人H,來自越南南部胡志明市第11郡,爺爺那一代從中國廣西來到越南,現在已經去世。H是居住在越南的第三代華人,能用粵語、普通話交流,漢字寫得也很好。他說胡志明市的華人主要集中在第11郡和第5郡,其中第5郡的華人最多,但很多人到現在還沒有能夠完全融入到當地社會之中,如他本人越南話讀寫能力都不太好。越南排華時他還沒有出生,不過他聽爺爺說過,很多華人死在了海面上。關于在澳門的生活,他說(2013年2月1日):
我來這里已經將近一年了,是通過勞務公司過來的,每月5300元,上班期間每天公司管一頓飯,其他自理。現在和公司的七八個外勞同事在新馬路合租一間房,每月5000多元,大家均攤。至今連珠海都沒有去過,下班后就是和同事喝酒、睡覺,哪里都沒走過。澳門的物價太貴了。
37歲的受訪人F也是一位咨客,越南河內人,有兩個孩子,大的6歲,小的才3歲,因為孩子小,太太沒有出來工作,全家靠他在海外打工養活。他先是在臺灣高雄做建筑工人,共待了4年,其間學會了說中國話。2011年11月通過一家中介公司來到了澳門,每月工資5000多澳門幣,他與8個同胞在附近的一家公寓樓租住了一個套間,平均每人每月連水電費大約800元,除了吃飯及留下一點零花錢,每月能寄回家里2000元。他每天要上9個小時的班,比如早上8點5分上班,到下午5點15分下班,中午飯公司管,但每月要從工資中扣掉500元。他說,這附近一帶越南勞工不多,女性主要是桑拿按摩,男性還是建筑工人多。
與H、F一起在那家娛樂場所做咨客還有三位來自緬甸的外勞。一位是30歲左右的女性,通常晚上上班。2012年9月10日筆者與她攀談,得知她來澳門剛8個月,普通話能說不能讀,她說她很欽佩昂山素季,她的薪水則與其他男性咨客大致相同。另一位緬甸男性外勞普通話說得更好一些,但也是不能讀。不遠處的利×酒店的門前,也有一位來自緬甸的男性咨客,30歲左右,他來澳門已經5年了,會說粵語,每月薪水5500元。
2013年8月13日,正值尼特號臺風掠過澳門,但這家娛樂場所的人流仍然不少,來自緬甸北部東枝的受訪人T先生這天在門口值班,昨天則是他的35周歲生日,他有兩個孩子,漢語說得很好,幾乎聽不出外國人口音,他說:
我的祖籍是四川,加上兒子這一代,在緬甸已經是第四代了。在緬甸家鄉很多時候也都說華語。我來澳門兩年多了,每月5000多元,扣除吃飯、住宿、水電等等,每月能寄回家里的也就是2000來元。在澳門,有錢會感覺這里真好,沒錢就很難受。
前文屢次提到的受訪人L女士,她的一些感受可能代表了很多外雇的內心想法:
我的公司還算不錯,也曾告訴我們會逐漸縮小和本地雇員的差距。但迄今為止幾年了,從一些細節方面來看,公司對你還是區別對待,想對公司有認同感是有難度的。我進公司前主管就已經聲明,我們這些外雇是沒有升職機會的,我們來這邊工作就是為了多掙點錢而已。我進公司這么久,也不是沒有見過升職的外雇,只是真的很少,也不過就是營業員升為高級營業員,外雇始終是外雇。但對于公司來說,如果不是有外雇輸入的限制,我相信澳門雇主更喜歡聘請外雇,一來工資相對低點,二來外雇比較聽話,肯干活。
L女士有時也不想再干了,但回到內地又有什么發展前景呢?還不如在澳門,畢竟收入還是高一點。她還談起了她所了解的其他一些外勞在這方面的感受:
感覺在中山市居住去澳門上班的人也很多,那些人比我還累,因為路途更遠一些,在澳門上班真的很累。有些人從澳門辭職回去了,可是后來又再回澳門工作。例如我表妹的同學,還有一個是我遠房親戚的女兒。按表妹同學和親戚的說法,從澳門回來后不適應拿低工資了,不夠花,所以又回澳門。我覺得來澳門工作的人就是為了份工資,沒聽誰說過做得開心的。
以被視為勞動密集程度最高的博彩業為主要產業的澳門,本地勞動力不足是必然的,對此體會最深的莫過于澳門本地的中小企業。外勞的廣泛存在,一般居民也有切身感受,54歲的受訪人L先生,在澳博屬下的一個社會服務部門上班,他敘述了自己的感受(2011年11月22日):
現在博彩業膨脹得太快了,令很多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緊張。以我現在居住的樓宇為例,我家左邊住了內地的勞工,右邊住了香港的勞工,樓上樓下住的又有菲律賓的勞工。唐樓中的外地勞工就更多了。因為文化的差異,我們沒有辦法融入他們的族群內,幫我洗車的工人懂得說廣州話,我們相處得還算融洽。如果澳門再輸入更多外勞,我都不知道澳門會變成什么樣子。
3.賭場內外勞與本地人的矛盾
在外資賭場內部,處于管理層位置的往往是較高層次的外雇,包括香港地區和東南亞國家的人們。他們的英語水平相對較好,對外資賭場比較熟悉的受訪人Y女士說(2011年11月7日):
這些任職中層管理的外籍職員,其中以印度尼西亞、馬來人最為了得,通常是國語標準,粵語流利,英語順暢。
由于他們的地位及素質上的優勢,可能會產生對澳門本地人有形或無形的歧視,從而導致賭場內本地從業者的不滿。一篇發表在macaubbs上名為“澳門是外勞的天堂,本地人的地獄”的帖子代表了這種看法(2008年6月17日):
本人在數家賭場酒店工作過,這些公司的管理層通常都是香港人、新加坡人以及賓人(菲律賓人),他們來澳門主要目的是賺錢。還有一個目的,是想在澳門累積經驗后再得到升職加薪。也許還有的人會找個澳門人結婚后又馬上離婚,拿到澳門的身份證,就可以永久待下去,當然這是最低賤的做法。
這位發帖人還說:
大家都可能會發現,在一家外企公司,如永利、威尼斯人、星際銀河、皇冠、美高梅以及本地老公司新葡京,外地人排斥本地人不是個人對個人的個別情況,而是一群人排斥大多數澳門人。他們整體排斥澳門人,就是要造成澳門人能力不行這一印象,使得外資有借口不斷輸入外勞。本人也有聽到永利酒店餐飲部某香港外勞經理對澳門本地人說,“有我這個香港人在,你們澳門人沒路可走”。我有一個朋友在美高梅做水吧,9000元一個月,他說該公司的賓人當本地人是狗,有一次主管叫他們跪下來聽他講話,我朋友馬上帶頭反抗。外勞惡過本地人,這是什么樣的世界?
外資賭場管理層對待澳門本地人的態度問題,屢見之于報道,2011年5月下旬,澳門銀河一間餐廳20多名員工街頭抗議,聲稱在餐廳的工作條件苛刻,沒有超時工作補償以及外雇管理層出言辱罵員工等。
從事桑拿業的受訪人Y先生,2008年受聘來到澳門,盡管他不在賭場工作,但對賭場外籍勞工的職業狀況比較熟悉,他說(2012年1月6日):
任何行業都是高級人力資源價格貴,博彩業也是這樣。澳門幾家大型賭場初開張時,高層管理人員請的都是外國人,像銀河集團,最初高層都是來自馬來西亞云頂集團。他們有經驗,但是工資也很高,高的月薪達到20萬港幣,有一家博彩公司的餐廳經理月薪也達到12萬元。這些人一般是簽約一年,教會了本地人,他們也就走了,長期請公司也承擔不起。很多都是這樣,高層一般都做不久。
當然,以賭場內部而論,現在情況已有根本上的改變。根據澳門政府官方數據,2013年10月底,六大博企賭場共36783名員工中,外雇僅有76人,其中高層管理人員中,36名本地人、8名外雇;中層管理人員中,3559名本地人、68名外雇;基層管理人員9331人以及荷官23781均為本地人。非賭場范圍方面,本地高層占67.2%,外雇高層占32.8%;本地中層占82.9%,外雇中層占17.1%;本地基層占85.7%,外雇基層占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