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上流社會人士紛紛雇傭以色列人當私人保鏢,一些富豪甚至擁有由以色列退役軍人訓練的私有軍隊。南美洲的軍事集團也以聘用以色列顧問為一種時尚。此外,以色列雇傭兵的身影還出現在伊朗、印尼、斯里蘭卡等許多國家。
可謂是全球各地遍布以色列的雇傭兵。
雇傭兵的實力真的很強,幾十個單兵作戰能寄強悍的雇傭兵足以造成一場毀滅的打擊。
著名的雇傭兵公司,EO。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私營武裝要算南非的雇傭兵公司。
該公司聘請的軍事專家多來自南非、北美、歐洲、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兵源主要來自南非和納米比亞,擁有儲備兵力數千人,全是訓練有素的退役軍人。
EO曾經派出一支小型快速部署的、有著良好的空中保護和裝甲的雇傭部隊,幾天內就平息了盧旺達的危機,輕輕松松賺了幾千萬美元。
塞拉利昂自發生內亂以來,反政府武裝攻勢凌厲,政府軍節節敗退。
無奈之下,政府沒有其他辦法了,于是,政府于和EO簽訂了一份為期兩年的合同。
EO派出300名雇傭軍協助政府軍作戰。不出幾個月,反政府武裝即潰不成軍,不得不與政府軍簽署了和平協議。
EO公司報酬不菲,不僅每月有120萬美元進賬,還得到了鉆石礦的開采權。
不久,巴布亞新幾內亞又找上門來,請求EO幫它圍剿鬧獨立已達9年之久的反政府武裝。這一次,由于巴政府后來發生的政變而中斷了合同,但EO仍然從中獲得了3000多萬美元的高額利潤。
之后,EO公司再次震撼世界。
它在過去兩年半里對安哥拉政府的鼎力相助終于使反政府武裝同意談判了。安哥拉政府為此支付了6000萬美元,而EO所付出的代價僅為20名雇傭兵的死亡。
這個數據是極其恐怖的!
美國軍事雇傭公司的市場主要在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
在沙特阿拉伯,它們幫助訓練武裝部隊的各個軍種。在安哥拉,美國軍事雇傭公司更是遍地都是,其中最出名的是空中搜索公司和職業軍人儲備公司。
美國的職業軍人儲備公司主要從事商業保安活動,現有雇員300多名。
翻開雇員名單,其中會有許多大家都熟悉的人名,比如,“沙漠風暴”中任指揮官的卡文·弗納。
曾經身為美軍駐歐洲部隊指揮官的科羅斯比厄·布奇·圣等。
后來,該公司接了一樁好買賣,為波斯尼亞訓練武裝軍隊。
就這么一樁買賣,該公司當年就收入高達2000多萬美元。
這些私人軍事公司大多與五角大樓關系密切。它們在政府的秘密支持下大搞海外軍事活動。
對此,美國政府極力辯解,說這些公司在“教人如何在民主國家管理部隊、聽從文官支配和尊重人權”。
而事實上,那些受訓者學成之后,往往干起了戰犯的營生。
事出有因,冷戰后,美軍人數極速驟減,大批退伍軍人轉入民營部門。
對政府來說,大搞軍事民間化是有不少的好處的。
既可甩掉軍人包袱,又可保持地緣政治影響。政府和商人一拍即合,軍人雇傭公司生意便紅火起來。
雇傭兵活躍在世界上,無論是氣候嚴寒、山勢崎嶇的阿富汗山區,還是蚊蟲肆虐、酷熱難耐的非洲雨林,到處都可以看到一個奇特的人群———雇傭兵,參與反政府的軍事政變中和聯合國的維和行動。
為了與傳統雇傭兵形象區分開來,現代的雇傭兵機構更愿意人們把他們稱為PMCs。
PMCs通常都是經過正規注冊的商業公司,提供各種諸如人員訓練、情報搜集和個人財產保護的工作。
雇傭軍是不顧國家民族利益和一切后果而受雇于任何國家或民族并為之作戰的職業士兵。
使用雇傭軍不但經濟上耗費大,而且在政治方面上,是具備一定的風險的。
14世紀初葉拜占庭帝國雇傭的西班牙邊民幫助拜占庭帝國打敗土耳其人以后,就轉過來攻打他們的雇主,并在肆意蹂躪色雷斯兩年之后,繼續糟蹋馬其頓。
在15世紀,由瑞士、意大利和德國士兵組成的各個自由連受雇于各國親王和公爵。
這些被雇傭的傭軍往往性格貪婪、殘忍、毫無組織紀律,在作戰前夕直接逃跑,緊接著大肆搶劫。
他們逃跑多半是由于雇主不不愿意或者沒有支付酬金的能力。
但如果能夠及時將薪酬付完,雇傭軍還是有戰斗力的。
瑞士的各個州政府就曾大規模養兵,供歐洲各國雇傭,這些雇傭軍享有很高的聲譽。
但西方的一些史學家,都用這樣的語句形容14世紀至18世紀的瑞士雇傭軍。
“他們最吃香的、也是最為聲名狼藉的。”
法國18世紀時,瑞士雇傭軍是其正規軍里的精銳部隊。
但是從18世紀末葉以后,雇傭軍多半已經轉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某些第三世界國家,政府和反政府集團都曾雇用雇傭軍戰斗,工作,其戰績還是相當出色的。
盡管國際社會上一直強烈反對使用雇傭軍,但實際情況卻還是背道而行。
雇傭軍的規模還在不斷的擴展,完全不受社會反對的影響。在全球許多的熱點地區,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
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種族,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為了錢而冒險,也有因為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而戰的,還有厭倦了平靜生活想尋求刺激的。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雇傭軍這三個字,在英文當中是“惟利是圖者”的同義詞。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正是對這類人的最為生動、定位最為精準的描述。
從古希臘時代開始,雇傭軍就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以戰爭和冒險為職業,開始遍地世界。
英國向外擴張時同樣也使用了大量的雇傭軍。
他們打仗時是一只兇狠的軍隊,而掠奪資源和進行商業合作時就以公司的面目出現,達到謀取最大利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