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經濟性是由于飛行軌跡穩定,飛行參數控制精確,提高了飛機的厚重性,加上發動機的控制技術(FDX),使推力穩定,燃油量減小。
電傳操縱技術及計算機的運用使得操縱系統的安全裕度大大增加,對于飛機的失速、風切變、超速等復雜狀態都提供了很好的保護程序,加上設備本身也有很好的自檢自測性能,把飛機各系統故障均顯示在ECAM屏幕上或自動處理或提供人工處理依據,對保證飛行安全性又大大提高了一步。
另外電傳操縱系統在滿足側駕駛桿在選擇目標軌跡外和除了對復雜狀態的保護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會對飛機提供廣泛的保護措施,當駕駛員輸入由計算機解讀并按序移動飛行操縱面時,然而不管飛行員輸入操縱量如何,計算機都能防止過大的機動動作和超出安全飛行范圍的失控。
因此,電傳操縱系統在必須做極端飛行機動動作或飛機進入劇烈的天氣狀態時都能有助于它自身的安全性能,對保證航空安全向前又邁了一大步。
側桿和側風幾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從傳統飛機桿狀的側桿飛行的飛行員,對于電傳側桿飛機來修正側風問題值得討論。
首先,側風的修正一般通常分為三種方法:側滑修正即用跑道的航向來校準飛機的正確性向風來的方向壓適量的坡度產生側滑,同時向相反的方向蹬舵,制止飛機因坡度而室航向偏轉,保持飛機縱軸與航跡一致,與跑道中心線一致直到接地為止;
偏流修正法即視飛機的航向與跑道的著陸航跡之間差一個側風偏流角使飛機著陸航跡與跑道方向一致;
混合修正法一般用于側風較大時用一部分偏流帶一點側滑進行修正五邊的著陸軌跡。但無論用那一種方法進行修正側風,一般在飛機接地前的瞬間均應將飛機的縱軸與跑道的方向修正到一致,否則就有沖出跑道的危險。
大、重型飛機如空中客車A330、空中客車A340機型修正側風時通常為偏流修正,即向上風方向修正一個偏流,使飛機航跡與跑道方向一致;
在短五邊時,通常采用混合修正法因為偏流較大,有時對飛行員的視線有一定影響,所以短五邊可以減小一點偏流角而帶一點側滑角;
而長五邊進近中,飛機的側桿通常處于中立位,飛機平穩保持選定的俯仰和橫滾姿態,在姿態限制內飛機能夠抵御由側風引起的顛簸影響,即使強烈的擾動氣流也能保持穩定,不需飛行員操縱側桿,幾乎百分之百的補償因速度和外形而引起的配平改變,這就是電傳操縱系統的自動配平和最小地速保護功能。
在模擬機訓練時,當學員五邊進近不穩定時,有時教員會說把手松開飛機反而較人操縱側桿時穩定,這就是電傳操縱那個的靈敏度較高,修正量和提前量都要適度掌握,一旦掌握不好就會變成我們通常說的“五邊炒菜”。
而重型機的起飛,修正側風不需要動側桿,只需用舵保持方向,飛機離地后,飛機會自動修正側風,而飛行員只需跟指引針飛行即可,而傳統飛機在側風較大時起飛,需壓桿蹬舵保持方向,離地后需人工修正起飛航跡,這就得益于電傳操縱系統的特種功能。
總之對于電傳操縱系統的飛機和傳統飛機的側風修正有一定的區別,量度必須掌握好才能保證其起飛降落中的穩定性和安定性。
中子彈是一種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的低當量小型氫彈。更正式的名稱是強輻射武器。中子彈是特種戰術核武器,爆炸波效應減弱,輻射增強。
只殺傷敵方人員,對建筑物和設施破壞很小,也不會帶來長期放射性污染,盡管從未曾在實戰中使用過,但軍事家仍將之稱為戰場上的“戰神”一種具有核武器威力而又可用的戰術武器。
一般氫彈(三相彈)由于加一層貧鈾外殼,氫核聚變時產生的中子被這層外殼大量吸收,產生了許多放射性沾染物。
而中子彈去掉了外殼,核聚變產生的大量中子就可能毫無阻礙地大量輻射出去,同時,卻減少了光輻射、沖擊波和放射性污染等因素。
對核武器來說,1945、1963、1996是三個重要的年份。
1945年出生,1996年冬眠;1963呢?這一年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問世。這一年還有一件事,麥克納馬拉在參議院作證,說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不會影響中子彈的發展。
這是中子彈第一次登臺亮相。
也就是這一年,中子彈的結構示意圖在美國亮相,從示意圖看,他們已經抓住了問題的至少一個關鍵,即钚彈引爆、氣體助爆、氚氘并用。誰也沒想到,從這個起點到第一次成功,美國人走了十幾年。
要是從大腦里的方案開始,差不多二十年。在美國那種隔三差五沒事就炸一次的核爆實驗頻率中,這個時間是很恐怖的。
中子彈,亦稱“加強輻射彈”,是一種在氫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威力為千噸級的小型氫彈。它屬于第三代核武器。
第一、二代分別為原子彈和氫彈。中子彈的特點是爆炸時核輻射效應大、穿透力強,釋放的能量不高,沖擊波、光輻射、熱輻射和放射性污染比一般核武器小。
核武器都具有核輻射、沖擊波和光輻射等殺傷力。中子彈主要利用爆炸瞬間發出的高能中子輻射來殺傷人員。
中子彈爆炸時,核爆炸射出的中子數比同威力的裂變彈大5到6倍,高能中子的比例也大幅增加,其核輻射效應特別大。
如一枚千噸級TNT(黃色炸藥)當量(核爆能量單位)的中子彈,在距離爆炸中心800公尺處的核輻射劑量,是同當量純裂變核武器的20倍左右。中子彈爆炸時產生的沖擊波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