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突防工具時,無人機先于己方的攻擊機群從側面到達敵防空體系所保護的目標區,迷惑敵方雷達,消耗敵防空兵器。
這些無人機由于采用了增大雷達反射截面積和信號強度等措施,具有很強的欺騙性。敵方的雷達將首先截獲到這些假目標,但很難識別,導致把這些錯誤的情報傳遞到敵火控雷達系統和防空武器。
這樣,一方面可使敵防空雷達網在對付這些假目標上消耗大量時間,另一方面敵武器系統會對其開火或發射導彈,消耗防空火力,從而降低對己方攻擊機的威脅。
事實證明,誘餌無人機曾在幾次局部戰爭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使用美國的“鷓鴣”式小型無人機作為誘餌,欺騙敵防空火力,掩護自己的飛機進攻。
據介紹,曾有1架無人機誘使32枚“薩姆”導彈對其發射。
隨后,以軍的F-4戰斗機和A一4攻擊機緊隨其后,順利完成了對埃軍陣地的攻擊任務。
系統進行干擾,使其通信中斷,指揮失靈。發展趨勢是向干擾雷達和干擾通信同時進行方式發展。
因為要想使敵方地域的所有雷達都受到完全干擾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未受干擾壓制的雷達所獲得的有關目標的信息,可以通過通信線路傳送到已受干擾雷達陣地上。
所以,只有在干擾雷達時,同時對通信系統也予以干擾,才能使敵方高炮和導彈陣地無法得到所需要的情報信息。
為此,一架無人機可同時裝備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干擾設備,根據需要靈活運用;也可是兩種或多種不同用途的無人機或無人機與電子戰飛機之間的協同作戰。
英國研制的“君主”系統,就是使用多架無人機,分別攜帶電子偵察設備、雷達干擾設備和通信干擾設備,飛臨敵方陣地上空執行遂行電子戰任務的一個綜合系統。
在光電對抗中,無人機的作用潛力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它可以裝備煙霧裝置,瓦解敵方的光電制導武器的進攻;
也可以裝備閃光燈具,作為紅外誘餌,引偏敵方的紅外制導武器;還可以利用它機動靈活和滯空時間長的特點,把攜帶的曳光彈準確地投放到所需的位置上。
作為一種空中運載工具,無人機也能攜帶多種對地攻擊武器,飛往前線或深入敵占區縱深,對地面軍事目標進行打擊;
它可以用空對地導彈或炸彈對敵防空武器實施壓制;用反坦克導彈等對坦克或坦克群進行攻擊;用集束炸彈等武器對地面部隊集結點等進行轟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反輻射攻擊無人機。這是一種利用敵方雷達輻射的電磁波信號,發現、跟蹤,以至最后摧毀雷達的武器系統。
它不僅可用于攻擊敵方雷達、干擾機和其他輻射源,而且高速反輻射無人機加裝復合制導裝置等設備后,還可用于攻擊敵預警機和專用電子干擾飛機。
美國的“勇敢者”200型和德國的KDAR就屬于反雷達無人機。KDAR采用無尾、十字形機翼的布局形式,機翼還可折疊起來,放入一個6.1立方米的標準容器內。
該容器既是儲存和運輸的包裝,又是發射裝置,每個容器可裝20架KDAR無人機。
主要用于火力引導和對射擊效果進行評估。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蒼鷹”就是這樣一種無人機。它裝有測距機。
自動跟蹤電視攝像機、激光指示器和熱成像儀,可通過抗干擾的數據鏈向地面傳送位置修正指令,能為“銅斑蛇”激光制導炮彈和機載“海爾法”反坦克導彈指示目標。
如美國的“先鋒”式無人機裝有抗干擾擴頻通信設備、大功率固態放大器、全向甚高頻和超高頻無線電臺中繼設備等。
可在C波段進行數據、信號、話音和圖像通信,通信距離為185公里。無人機除了具備上述7種功能外,還有其他飛機所不具備的特長。一是費用低廉。
無人機的造價通常在幾萬至幾十萬美元之間。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價格差距十分懸殊,相當于有人駕駛飛機的1/100~1/1000。
無人機操縱人員只需半年的常規培訓,而培養一名有人駕駛飛機的飛行員,必須經過4年以上的專門培訓,且耗資巨大。
無人機執行與有人機相同的任務時,所耗燃料也相當少,通常只占有人機的l%。二是隱蔽性好,生存能力強。
無人機的長度基本在10米以內,重量大多在1~2噸之間;因此,它在空中活動十分輕捷自如,各種探測器材很難發現它的行蹤。
三是使用簡便,適應性好。無人機既可以近距離滑跑升空,也可以直接發射升空;既可以在公路上起飛,也可以在海灘、沙漠上起飛,因而可在前線廣泛使用。
無人機的回收也很方便,既可以用降落傘和攔阻網回收,也可以利用起落架、滑橇、機腹著陸。如加拿大的CL-227“哨兵”無人機還可以像直升機一樣進行垂直起降。
此外,無人機能適應各種環境,可以毫無顧忌地進出核生化武器的沾染區,并可以在各種復雜氣象條件下連續飛行。
據外刊報道,俄羅斯“埃尼克斯”公司宣布,將為俄國防部研制新一代無人機。
據悉,新型無人機能夠用于校正迫擊炮和火炮射擊的角度,并可用于地形照相偵察及執行其他任務,同時具備在信息化作戰條件下運送軍用物資能力。美國也在研究運輸無人機。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地震災情發生后,裝載有低空無人機航攝系統的測繪應急車連夜趕赴盈江縣實施無人飛機航拍任務。
3月11日上午,第一架無人飛機于9:00在盈江縣城順利起飛,對災區全境進行了長達50分鐘的航空攝影,成功獲取到盈江災區首批震后20平方千米、1000多張0.1米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
3月11日下午,無人飛機再次起飛,成功獲得第二批航空影像數據并在第一時間傳回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