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裝置主要是保持艇內的溫度、濕度等,使艇員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同時保證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它本身并不能產生氧氣。
空氣再生裝置是一種可以生成氧氣的裝置,它由再生風機、制氧裝置、二氧化碳吸收裝置等組成。
工作時,風機將艙內污濁的空氣經風管抽至二氧化碳吸收裝置,消除二氧化碳,再在處理過的空氣中加進由制氧裝置產生的氧氣,然后經風管送到各艙室供艇員呼吸,如此循環,以達空氣再生的目的。
這種空氣再生裝置通常還可用電解水來制氧,它分解出的氧氣可供 70~100人呼吸數小時,但由于耗電過多,不適于常規潛艇。此外,還有一些預儲氧氣的方法,如再生藥板、氧氣瓶、液態氧和氧燭等。
再生藥板是一種由各種化學物質及填料制成的多孔板,空氣流過時,就能產生化學反應,生成氧氣。一般潛艇上帶的再生藥板,可使用500~1500小時。
氧氣瓶是將氧氣儲存起來的一種高壓容器,使用時打開閥門即可放氣,主要供潛水鐘、深潛器等使用。
液態氧也是一種與氧氣瓶類似的高壓容器,它可供 100 名艇員使用 90天。
氧燭是一種由化學材料等制成的燭狀可燃物,點燃后即可造氧。一根 1尺長、直徑3 寸的氧燭所放出的氧氣,可供40 人呼吸 1小時。
空氣凈化裝置是將艇內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雜質控制在允許標準值以下的一種處理裝置,常用的有以下四種:一是消氫燃燒裝置,它主要是用電加熱器將流過的空氣加溫,然后在催化燃燒床的催化作用下使氫、氧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水蒸氣,氫就被燃燒掉了。
二是有害氣體燃燒裝置,其工作方式與第一種基本相同,只不過它所燃燒掉的是有害氣體。
三是二氧化碳凈化裝置,它通過一種特殊藥液來吸收二氧化碳。
四是活性炭過濾器,它是用活性炭作濾料,是由特制的炭組成的多孔性吸附劑來吸收各種有害氣體,進而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
其功能包括攻擊敵人軍艦或潛艇、近岸保護、突破封鎖、偵察和掩飾特種部隊行動等。
其主要攻擊對象首選為敵方的運輸船或商船,而航母、戰列艦、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艇由于大多擁有護航艦艇和飛機保護,攻擊風險較大。
潛艇也被用于非軍事用途,如海洋科學研究、搶救財物、勘探開采、科學偵測、維護設備、搜索援救、海底電纜維修、水下旅游觀光、學術調查等,超級富豪甚至用為海下移動豪宅。
與對空防御相比,航母的對潛防御相對較弱,以美軍最現代的大型航母為例,一個航母戰斗群擁有S-3A反潛機10架,SH-60B反潛直升機8架,再加上直接警戒艦艇上攜帶的少量反潛直升機,足以全天候、全時間、全方位地對航母活動海域進行周密地反潛警戒。
航母編隊編成內的艦只多,而且還有水下的潛艇和空中的飛機,經由神盾系統整合後組織指揮明確,不易出現對水下空間搜索的空白區;
航母編隊內部各艦艇的距離其實很遠,不易出現噪音干擾,搜潛聲納工作條件良好,現代對水下潛艇識別也比二戰時進步不少,只要曾經出海過的潛艇,必定被跟蹤且留下每個潛艇特有的聲紋紀錄;
在航母編隊的潛艇活動海區,為了防止誤傷,反潛機發現了潛艇後,將迅速比對聲紋,快速確定身分後進行攻擊。
雖然二戰中曾多次出現過避免誤判而暫停攻擊情況,讓攻方潛艇占領了有利的攻擊陣位,但是現代已經不會有同樣情形。航母本身也具有大量防水隔倉,這些艙室大量進水可避免航母浮力儲備和穩定性的喪失。
二戰中,被潛艇擊沉的航母雖高達40.5%,不過大部分是在訓練與運輸任務當中發生的,又或者發生在航母本身幾乎不具備航空戰力的情形下,反而狼群戰術碰上護航母艦的飛機開始巡邏後,戰損便直線上升,此事實說明潛艇發射的魚雷對航母作用不顯著,潛艇只能對付低威脅的目標,航母加上滯空時間長的螺旋槳飛機成為潛艇克星。
二戰期間在艦載飛機起飛離艦時,航母必須迎風高速行駛,而在準備下一波飛機放飛時,速度較慢,且航向和航速都比較固定,這也為速度相對較慢的潛艇占領有利攻擊陣位創造了有利條件,不過自蒸氣彈射發明之後就不再出現類似情形。
幸而現代潛艇裝備的發展,為潛艇突擊航母提供了可能。
在二次大戰中,潛艇攻擊像航母這樣的大型戰斗艦艇,首先必須突破層層警戒,而現代潛艇裝備的飛航導彈、遠程線導/自導魚雷,可以在航母的直接警戒或近程警戒之外就能占領攻擊陣位,進行準確的攻擊,當然,前提是對方預警能力薄弱。
核動力攻擊潛艇的水下航速雖然與大型水面艦艇的航速(巡航速度)不相上下,能從各個不同的方向占領有利的陣位。
潛艇速度的提高,噪聲的減少,下潛深度的加大,再加上遠射程的武器,其行動的隱蔽性,攻擊的快速性突然性將進一步增強,可對航母等大中型戰斗艦艇構成現實的威脅。
據美國國防部《AD867847》報告透露的情況來看,潛艇與航母的交換率為3-5:1。即損失3-5艘潛艇即可擊沉1艘航母。
為此,在對敵敵航母編隊組織突擊時,使用不少于3個潛艇戰術群的兵力(7-8艘潛艇),方可達成預期的作戰效果。
也就是說,在組織對航母編隊的突擊中,即使損失2個潛艇戰斗群的兵力(5艘左右),只要有1個潛艇戰術群的兵力(2-3艘)突破航母編隊的直接警戒而占位攻擊,即可達成將航母擊沉重傷的指標。
不過須注意此《AD867847》報告內容只流傳於中國境內的網站,其他國家幾乎完全無此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