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序
-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
- (美)安德魯·卡內基
- 952字
- 2019-03-07 11:29:14
從活躍的商業活動引退以后,我丈夫應英美朋友的強烈要求,開始斷斷續續地記下自己早年的往事。不過,他很快就發現,引退以后的生活比從前更忙碌,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清閑。因此,他只好利用在蘇格蘭游覽的時間來寫這部回憶錄。每到夏天,我們都要在奧特納嘉荒野的小平房里蝸居幾個星期,過一過樸實的生活,就是在那里,卡內基先生完成了他的大部分寫作。他喜歡回憶往事,而寫作的時候,他就能重溫往事。他就這樣筆耕到1914年7月。那時,戰爭的陰云開始集結,我們一聽到8月4日的重大新聞,就立即離開了山間的隱居處,回到斯基伯,以便更密切地關注時局。
這部回憶錄的寫作就在那時終結了。從此以后,個人事務已經不能再提起他的興趣。他曾多次企圖接著往下寫,但他發現這無濟于事。在此之前,他曾過著一個中年人的生活——或者說是年輕人的生活——每天打打高爾夫球、釣釣魚、游游泳,有時一天要做三件事。他總是很樂觀,也盡量樂觀一些,即便在希望破滅的時候。但是,世界的災難深重得讓他心碎。一次嚴重的流感和兩次嚴重的肺炎使他衰老了下去。
先于卡內基先生幾個月去世的人說“他本來不該承受年老帶來的負擔的”。也許,對那些能近距離了解他一生的人來說,他人生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日子,就是他以自己的方式來承受“年老帶來的負擔”的那段日子。他總是那么體貼、樂觀、有耐心,對別人帶給自己的絲毫快樂或幫助都心懷感激;他從來不為自己著想,而總是為讓大家過得更好著想;因此,在他去世以前,他的精神甚至越來越好了。
他在手稿的襯頁親筆寫道:“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人們會摘錄這本書里能讓公眾感興趣的小部分內容,予以出版,而我以個人名義出版的數量會更多,因為我的親友們可能會喜歡這本書。我想,明智的做法是,對這本書做大量刪減。因此,編輯此書的人應該仔細一點,不要保留太多無用的內容,浪費人們的時間,而且,應該找一個聰明細心的人來當這個編輯。”
有誰還能像我們的朋友——約翰·C.凡戴克教授那樣符合這一描述呢?當我把這部手稿拿給他看的時候,他說:“為這份手稿的出版做準備,是一種愛的付出。”——當時他還沒有看到卡內基先生的注釋。因此,這項選擇是雙向的,而他從事這項“工作”的方式也證明,卡內基先生的選擇是明智的——這是一種建立在珍貴美好的友誼基礎上的選擇。
路易斯·惠特菲爾德·卡內基
1920年4月16日于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