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不少年輕人抱怨自己為什么沒有出生在一個大款或官員家庭,抱怨自己為什么出生在農村或小城鎮,抱怨家長沒有本事。在他們看來,正是家庭背景不同,才導致自己和同學在找工作上的難易不均。其實只要你努力,不說一定會富有,小康生活還是可以達到的。
這個社會沒有你想象得那么美好,但絕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差。雖然社會制度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方面,但從另一角度看,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況且,有些不公平未必不好。沒有一些不公平的存在,就沒有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社會就會裹足不前。試想一下,人們都生活在一帆風順的世界里,個個都豐衣足食、腰纏萬貫,個個都理所當然地認為生活就是這樣簡單與公平,社會談何發展?人們談何進步?正因為社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陷,所以才迫使人們為追求公正奮斗終生、死而后已。這樣一來,不公平為社會發展提供了原始的動力,為人類向更高級的社會過渡準備了充分的條件。
公元前1世紀,小亞細亞奴隸起義,提出建立一個“沒有富人和窮人,沒有奴隸和主人的太陽國”;中國歷代農民起義,都主張“均貧富,等貴賤”;孔子說“不患貧,而患不均”;孫中山則追求“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然而,這是一種理想,一種崇高的理想。作為一種信念,它無疑是合理的,將來,也許能變成實實在在的東西。但是目前生活中,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這又是無法真正做到的。我們不能超越歷史,強求平等。
為什么抱怨的人會說生活得這么累,因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沒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會埋怨生活,因為他知道,失與得總是同在的。
如果你背著對著整個世界,整個世界也會背對著你。命運是不可改變的,可改變的只是我們對命運的態度。然而,只要我們能夠以恰當的態度對待命運,命運也就不是那么可怕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