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4章 《黃庭經》

  • 道家秘術
  • 于長生
  • 3837字
  • 2020-01-04 23:01:55

經中認為肝開竅于目,如日月之明,五行之關鏡。

肝氣上與三焦氣合,下為口中津液,津液過玄膺、明堂入丹田,真氣流布,百骸受潤,則無疾病。

脾為倉廩之本,納谷物生味道,化糟粕。

它認為脾居中央,橫在胃上,外應臉色;脾胃相合供應營養,那么血脈通暢,筋骨強健、肌膚豐潤、營養全軀,就能延年益壽。

故它重視脾的功能,稱脾為下黃庭宮、人體的根本、五臟的要樞。

肺為氣之本,開竅于鼻,布氣于七竅,主耳目聰明。

認為肺氣起自三焦,能調理五臟之元氣,人若能把津液吞進丹田,那么膚色亮澤,百脈通暢,齒堅發黑,不會衰老。

腎者精之處,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骨。

經中認為腎主五臟六腑、九竊津液之相連,開竅于耳,腎氣充足,則耳聰目明,筋強骨健、百脈通暢。

又腎藏精,認為人若止精可長壽。經文認為,膽主決斷,為六腑之精。

人若膽、力互用,能攝虎兵。

又認為膽外名于眉目之間,喜怒皆行此處,憤則發上沖冠。

——————觀點

認為人體各部位都有神靈居住。

三部八景二十四神,是指將人身分為上元宮、中元宮、下元宮三部分,每部分的元宮都有八景神鎮守,即上部八景神鎮在人身上元宮中,中部八景神鎮在人身中元宮中,下冊八景神鎮在下元宮中。

經中認為人們若能存思三部八景二十四神,則三田五臟的真氣調和,不會有疾病,甚至能乘云升仙。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神的名字并非隨意起的,而是根據人身各器官的功能、所處方位以及顏色、狀態等,加以提煉概括成的。

如對面部七神的介紹:“發神蒼華字太元”;“腦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壟字靈堅”;“耳神空閑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倫”;“齒神峰字羅千”。

這些神名都是對相應器官進行形象的概括,各具特色。

經中認為,人體正是靠這些神的主宰,才是以維持生理活動正常地進行,才能“形與神具”。

這些神有別于超自然力量的神,而是主宰人體生理活動的“功能神”。

這也反映出古時人們對人體器官功能的一些正確認識,但他們卻將人體器官功能的主宰歸結于神。

——————存思法

“存思百念視節度”即要求存思身中百神,呼吸上下如一而除雜念。

并認為“可用存思登虛空”,這是把存思之法當作學仙之道。

可以說,存思是道教上清派典型的修煉方法,也是《內景經》的核心內容。

所謂存思之法,《內景經》中包含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指存思身內諸神,另外指存思身外之物。

——————內容

道教認為人體多神,而以五臟神為主,故重視存思五臟神的色、形、氣、服飾、姓名等。

《內景經》對于存思心、肝、脾、肺、腎等五臟神,都分別加以論述,其中對存思心神的論述最多。

如經中述道:“心典一體五藏(臟)王,動靜念之道德行,清潔善氣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棟梁,晝日曜景暮閉藏,通利華精調陰陽。”

這是認為心有神靈,且是五臟之王,倘若經常存思心神,那么陰陽和順,臟腑調勻,均無疾病。

存思肝神:“肝氣郁勃清且長,羅列六府生三光,……五色云氣紛青蔥,閉目內眄自相望。”

肝屬東方木位,主青,故肝氣旺盛清而且長時,如東方之木主春,肝為生氣之本,閉目冥想生氣遍照體內五臟之腑,與臟腑相應,上為五色云,如日月星辰光亮明徹,久久即可自己內視臟腑。

“內視”是存思法中一種重要思想,就是指修煉者閉目存思,潛神入定后,內觀形體,神氣充溢而使體內朗然洞徹的景象。

關于存思脾神:“脾長一尺掩太倉,中部老君治明堂,……黃衣紫帶龍虎章,長精益命賴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

脾居中宮,存思脾神,即可增長精氣,延長壽命,心虛洞鑒,神靈自通。

關于存思肺神:“肺部之宮似華蓋,下有童子坐玉闕。

……素錦衣裳黃云帶,喘息呼吸體不快,急存白云和六氣,神仙久視無災害,同之不己形不滯。”

肺為金宮,在五臟之上,狀似華蓋。

童子、白云都是指肺神。當喘息不定呼吸不暢、身體不快時,就趕緊存思肺神,便能調和六氣而無災害,常用此道,可保形體不枯衰。

關于存思腎神:“腎部之宮玄闕園,中有童子冥上玄,……蒼錦云衣舞龍幡,……百病千災急當存,兩部水王對門生,使人長生九天。”

腎為水宮。玄闕園,喻指腎之外形。童子、水王都是指腎神。

當人正生病時,就應立即存思腎神,這樣便能逢兇化吉,免除疾病而能升天成仙。

關于三丹田之名,提到泥丸、心、臍等與之相關的名稱,丹田有上、中、下之分,故合作“三田”。

每一丹田中各居著一位神,故有“三神”。

又因丹田之室,方圓一寸,故稱寸田,下面分別簡介三丹田。

上丹田

眉間內入三寸為上丹田宮,也叫泥丸宮。

“泥丸百節皆有神,……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圓一寸處此中,同服紫衣飛羅裳,但思一部壽無窮,非各別住俱腦中,列位次坐向外方”。

講的是泥丸宮在一身之首,是百神之主,泥丸百節都有神,它們都受腦主持而排定坐次,泥丸九真都穿紫衣羅裳,人們只要意守上丹田,存思九真神,就可以延壽不老。

中丹田

就是指心,又叫絳宮。經中述道:“六腑五臟神體精,皆在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自長生”

講的是,六腑五臟息息相關,共同維持人體正常運轉,它們各有所轄,有不同的運作方式,但都受心主宰,故心存則五臟六腑聽令而正常運行。人們若意守中丹田,存思不舍,自會長生。

下丹田

又叫氣海、精門、名關元、命門等,在臍下三寸處。經中講述下丹田的重要性:“或精或胎別執方,核孩合延生華芒。”

道經認為下丹田是人命的根基、陰陽的門戶、五氣的本元;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胎之處,內有真神赤子居住,故稱下丹田為“命門”、“生門”或“生宮”。

“核孩”,指宮中的陰陽神名,也叫“伯桃”,字“合延”。人們若意守下丹田,存思陰陽之神,則陰陽之氣不衰,生命不枯。

與三丹田相對應的,還有上黃庭宮在腦中,與上丹田相應;中黃庭宮也與中丹田一致,都在心中;只是下黃庭宮在脾中,與下丹田不一致。

總而言之,就是以三丹田和三黃庭為樞紐,注重存思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神,強調積累精氣作為長生要訣,即“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為真”。

——————外經

一是關于吐納行氣的方法。強調這方面的內容,如“象龜引氣至靈根”,“呼吸廬間入丹田”,講的是人應當效法長壽之龜,引氣到丹田,以保持體內元氣。

又如:“人盡食谷與五味,獨食太和陰陽氣”,“呼吸廬間以自償,子保完堅身受慶”,講的是常人都吃五谷,品五味,而修煉黃庭經者的形狀只食太和陰陽氣,以充實體內元氣,經常這樣做,就會使元氣充足,神氣合一身體健康無損。

二是關于咽津和寶精、固精的問題。道教常稱津液為玉液、玉漿、醴泉、靈液等,認為此液由煉氣而產生,是五臟之精華,甜美清香。

若人們勤加修煉,漱津咽液,那么就以去病防病,強健身體。

《外景經》很重視津液的作用,如“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玉池清水上生肥,靈根堅固老不衰”,“津液醴泉通六腑,隨鼻上下開兩耳,窺視天地存童子,調和精華治發齒,顏色光澤不復白。”

可見經常叩齒咽津,可使齒堅發亮,童顏常駐,其妙無窮。

歷來道經甚重視寶精、固精的問題,《太平經》主張“人欲壽,當愛氣尊神重精”,《內景經》也強調說:“急守精室勿妄泄,閉而寶之可長活。”

《外景經》也強調固精、寶精的意義,如“長生要慎房中急……閉子精門可長活”,“急固精以自持,……神還歸老復壯”。

三是恬淡無欲的思想。《外景經》反復強調這種思想,并在數處加以闡述:“物有自然道不煩,重拱無為身體安,虛無之居在幃間,寂寞廓然口不言”,

“扶養性命守虛無,恬淡自樂何思虛”,“近存子身還自守,清靜無為神留止”,

“恬淡無欲養華,服食玄氣可遂生”等等,這些都強調修煉者要恬淡無欲,清靜無為、虛靜自守。

這些思想是對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哲學思想加以繼承,并有所發展,運用于存思修煉中。

——————外景經

除了主要講存思身內之神以外,還講到存思身外之物,即存思日月星辰。

大致過程是:調整體內元氣,使與所攝取的日月星辰的外氣相結合。

經中數處講到此法,“出日入月呼吸存”,“高奔日月吾上道,郁儀結善相保,乃見玉清虛無老,可以回顏填血腦。”

存思日月星辰,便有相應的仙人相保,就可以返還章顏,讓精氣充沛血脈腦際。

無論是存思身內諸神,還是存思身外日月星辰,強調修煉存思之法必須精誠苦修,“至道不煩決存真”,

“能存玄真萬事畢,一身精神不可失”,“晝夜七日思勿眠,子能行此可長存,積功成煉非自然,是由精誠亦由專”,

這些都強調修煉要專心一臻致、矢志不移,也只有如此,才能得以登仙入道。以上大致就是主要內容

——————總結

存思法,是古代道教推行的主要修煉方法之一,由于注重意念,靜思默想,簡便易行,很適合士大夫的口胃,故東晉以來,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黃庭經》所述的一些內修養生之術,與《周易參同契》的煉丹之道相結合,在唐宋時期流變為內丹道,成為中唐以后道教煉丹養生方術的主流,所以《黃庭經》與《周易參同契》都對后代道教產生重要影響。

不過,中唐以后道教傳播《黃庭經》與晉南北朝大不相同,晉南北朝重默誦,中唐以后則不斷有人為之作注,加以詮釋。

注家略可分為兩類,一類注重臟腑的性狀、功能及調護方法,以生理結構和醫藥知識為主。

如晚唐胡?《黃庭內景經五臟六腑補瀉圖》;絕大多數注家屬于另一類,以內修術或內丹道來解釋《黃庭經》,如歐陽修、白履忠等。

此外,有不少文士也甚喜歡該經,如晉代的王羲之給道士書寫《內景經》,而且仿其句式作辭贊,陸游更有詩句贊道:“白頭始悟頤生妙,盡在《黃庭》兩卷中。”

《黃庭經》在歷史上先后被禁過兩次,第一次是在北周武帝并禁佛道時受劫難。

從內容上講,《黃庭經》已完全排除了早期道書中反映民眾愿望和要求的政治思想,主要講長生久視之道,按理不會觸犯統治階級利益,也不會帶來消極的社會影響,故它完全是公元六世紀那場大辯論后佛道兩教受禁的犧牲品。《黃庭經》在元代又一次被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浩特市| 三原县| 陆丰市| 大埔县| 芜湖市| 临城县| 平南县| 新巴尔虎左旗| 永安市| 惠东县| 泊头市| 页游| 保德县| 三亚市| 司法| 乌鲁木齐市| 浮山县| 翁牛特旗| 房山区| 驻马店市| 句容市| 密山市| 蕉岭县| 蒲江县| 巴南区| 柞水县| 会泽县| 克拉玛依市| 盐津县| 瓦房店市| 长子县| 延边| 河间市| 嵊州市| 唐河县| 饶河县| 安吉县| 奉贤区| 宝坻区| 搜索| 泸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