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落魄進士
- 大宋一鍋端
- 半面公爵
- 2170字
- 2013-12-11 14:09:15
公元973年,長江邊上,一位漁夫打扮的男人從山上的寺廟中走出,只見他一手拿著一捆繩索,一邊謹慎的撥了撥自己的大斗笠踱步來到江邊。來人放下手中的繩索,朝著對岸眺望了一陣,這才慢條細理的忙活開來:他先是將繩索一頭捆在江邊的一塊大石頭上,反復拉扯了幾次,在確定已經捆綁牢固后,他便將剩下的繩索扔進了停泊在旁邊的小船中。他警覺的四下張望,在確認周圍沒人之后,這才縱身跳進小船。
男人一邊劃動船槔,一邊將船中剩余的繩子放入水中,就這樣小船緩緩的劃到了對岸,上岸后,此人用力將繩子繃緊,霎那間,江面上便升起一根繩索,宛如蛟龍出水一般醒目,男人仔細的做了記號,然后又將小船劃了回來。
緊接著他又在江邊重新選擇了一個點,繼續重復著上面的動作。
很明顯,這個男人不是打漁的,這兩個月來他一直在這附近活動,每天都重復著相同的事情,沒人清楚他這是在干嘛。
這個地方叫做采石,南宋時期改名叫做采石磯,從名字字面意思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地方是專門用來開采石料的,相當于現在的采石場,這里沒什么特別之處,就是石頭比較多。
忙碌在采石磯的男人叫樊若冰,戶籍南唐,身份落魄進士。此人是一個十分悲催的有志青年,跟其他有抱負的年輕人一樣,樊若冰也希望通過自己不斷努力學習,將來獲得進入仕途的機會,從而一展自己的才能為南唐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老實說,樊若冰的想法很好,符合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而且樊若冰本人確實也有幾分才干,要是運氣再好一點考個好功名,飛黃騰達那就是分分鐘的事兒。只不過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樊若冰連續五次參加考試,借以失敗告終,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下,樊若冰最后一點信心也被消磨殆盡。
正如大家了解的那樣,古代的文人,又特別是那些懷才不遇,千里馬遇不到伯樂的大才子,他們面對這樣的境況,大多數都會選擇妥協和放棄,最多也就是借酒消愁,寫點隱喻的詩詞而已。
畢竟,在讀書人看來,拿筆桿子的,怎么也斗不過槍桿子。
樊若冰卻是其中的一個例外,在幾次考試失利后,他進行了深刻的總結反省,將這一切的罪過都歸咎于南唐政府,他認為南唐政府高官腐敗無能,毫無識才的眼光,而當朝皇帝也廢棄政事,整日沉迷于詩詞歌賦以及佛學研究之中,總總跡象表明南唐政府已經危機四伏,如同一艘破敗不堪的大船,只要稍微遇到一點大浪,必將是船毀人亡的結局。
樊若冰看得如此透徹,也讓他堅定了另尋高就的決心,他縱觀中原大地靠得住且勢頭正猛的也就剩下大宋。
樊若冰仔細分析了大宋近年來的擴張舉措,他敏銳的察覺到了其中摻雜的危險信號——下一個目標,南唐。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那就投靠大宋吧,就這么定了。
選擇好了下一個去處,樊若冰決定給老板一個見面禮,這也算是禮尚往來吧。
樊若冰在長江邊上忙得不亦樂乎,老趙在開封城里也沒閑著,他正召集手下左右智囊為自個兒出謀劃策,謀劃的內容主題為如何進一步做好攻陷南唐的準備工作,按照慣例老趙首先在會上作了發言,內容涉及大宋近年來的對外戰略的落實情況,下一步計劃實施綱要等方向性措施。
老趙用一口正宗的官方腔調闡述了近年來疆域擴張計劃取得的成績,也一針見血的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鼓勵文武百官一起攜手并進,為大宋迎來下一個發展勢頭做好準備。講完客套話之后。老趙臉色突然變得輕松許多,像是換個人似的,他起身離開了座位,慢悠悠的在與會的大臣們的身后來回踱步。
老趙一邊轉悠,一邊帶著閑談的語氣說,
“各位都是我大宋的肱骨之臣,對老趙我也是很了解的,我這個人向來都是直接了當,有什么說什么,剛才那番話只是例行公事你們大可以忽略。下面我來說說今天通氣會的重點議題。”說到這兒,老趙腳步驟然慢了下來,放低了聲音繼續說道,“其實,今天召集諸位前來,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讓各位幫我弄明白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什么’,另一個是‘怎么做’,不知道各位心中可明白我的意思?”
老趙收斂起笑容,一臉嚴肅的回到位置上,他并沒有坐下,而是指著桌上的地圖上南唐所在地,帶著一絲詭異的眼神盯著參會的大臣。能夠出席這次非正式會議的自然都是些聰明人,老趙這般隱晦的說辭,怎能難倒他們。
不一會兒,就有人出主意了,
“微臣以為陛下目前首先應該解決怎么做的問題,南唐李家幾代人的耕耘,可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拿下的。如今陛下既然已經在考慮這件事兒,那么就必須先了解對手,摸清對方的底細,只有知己知彼,這仗才有勝算,所以微臣希望望陛下多做計較。”
大臣們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在動手之前先弄清楚敵人大概的情況,比如軍事力量分布,地理位置、布防情況等信息是必須要掌握的。老趙思慮的重點也是在此,關于南唐的軍隊實力早在后周時期,老趙身為后周將領就已經見識過。周世宗征討南唐,最終雖然以南唐歸附告終,但南唐憑借長江天險,占據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單憑這一點,就足以讓大宋望而卻步。
綜合了各方面因素,老趙認為當務之急,就是全力以赴搞情報。然而老趙冷靜下來仔細一想,大宋距離南唐這么遠,平日里除了南唐委派使臣前來朝賀以外,雙方根本沒有什么來往,老趙對南唐對李煜的印象也僅僅只剩下“謙卑恭誠”這幾個字,其他的老趙竟然一無所知。
沒有途徑,沒有渠道,這情報怎么搞?你總不能直接跟人說,嘿,哥們,我馬上就要打你了,你給我點情報吧。我想只要是腦子沒有秀逗的人,基本上都不會做出這樣的蠢事。
所以,通氣會之后,老趙這些天是茶不思飯不想,小曲也不聽了,覺也睡不著了,做夢都在想著如何搞到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