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夢回蓉城
- 大宋一鍋端
- 半面公爵
- 1879字
- 2013-10-17 21:38:30
孟知祥經過幾年的努力,把川蜀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生活日漸富裕,為了進一步增強自己的軍事實力,孟知祥先后創建了義勝、定遠等五大主力部隊,聲勢浩大。
不久之后李存勖被手下殺害,李嗣源趁機先入為主,承繼大統成為后唐的新一代君主,史稱唐明宗。后唐朝廷如此大的變故讓孟知祥更加堅定了自立為王的決心,風水輪流轉,皇帝的寶座咱們也輪流坐。
老孟在就任西川節度使期間的成績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此人便是安重誨。他因有擁戴之功,明宗也十分賞識他的才能,再加上明宗文化程度不高,很多時候安重誨都充當了明宗的耳目,成為其肱骨之臣。
當大家都在談論孟知祥在川蜀勞苦功高,治理有方的時候,安重誨卻眉頭緊鎖,憑借他天生敏銳的嗅覺,他發現了這其中隱藏著的危險信號,必須想辦法敲打一下老孟,讓他知道君臣之分,不要因為在地方上做老大做久了,就幻想改天換日了。
安重誨認為:皇帝只能是皇帝,就像節度使只能是地方官一樣,烏鴉再怎么努力也不能飛上枝頭變鳳凰。
于是,這一年的冬天,遠在四川的孟知祥接到了朝廷的命令,讓他將后唐此前在四川征收的二百萬軍費上交,此外朝廷還頒布關于蜀地繳納租稅的若干辦法。孟知祥心中十分清楚,這是自己的行為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朝廷此番作為無非就是想要試探一下自己。按照常理,作為地方節度使既然已經領悟了圣上的意思,那么只需要照章辦事就可以了,但孟知祥卻沒有選擇拖鞋。
左右都勸導孟知祥,咱們現在雖說已經今非昔比,但還沒有到和朝廷撕破臉皮的地步,還是忍著點為好。否則,一旦讓安重誨抓住這個把柄不放借機發難,就得不償失了。
這些道理孟知祥何不明白,只是大家都只是看到妥協帶來的暫時安寧,卻沒有想到一旦開了這個頭,以后朝廷就可以依葫蘆畫瓢,進一步采取措施削弱自己在蜀地的勢力,到了那個時候,才真正是滅頂之災。
怎么就不能挺著腰板做人?怎么就不能站著把錢給掙了?
孟知祥最后言辭激烈的拒絕了朝廷的命令,還把前來負責收錢的老朋友趙季良留在了自己身邊做官,還給朝廷發去了折子,詳細的列舉了自己在川蜀的所作所為,并再次強調自己的生活也不好過,手底下的士兵們也要吃飯,管事的官員們也要養家糊口,這二百萬對于朝廷來說是個小事,對于蜀地的黎民百姓來說卻是事關生死,言辭懇切,催人淚下,軟硬兼施下,此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安重誨哪會因此而罷休呢,他一向是不把皇帝以外的人放在眼里,當朝宰相都要讓他三分,更何況一個區區地方節度使?
一計不成心生一計,安重誨腦子里又閃現出另一個更為厲害的招數,他背著明宗私下委派自己手底下的太監李嚴前往成都出任監軍,要知道當時監軍制度已經被廢除,安重誨這一招雖然自己要害,但用得不好就會造成自殘。
底下的太監到了成都之后,孟知祥那叫一個客氣,大擺筵席為其接風洗塵,酒宴上李嚴傳達了上頭委任命令,孟知祥笑著問道:“大家都知道,地方藩鎮的監軍制度早就廢除了,今天你跑來我這兒,我看你是朝廷的官員好生招待,以表明我老孟是個懂得禮數的人。但你卻假傳圣旨,公然招搖撞騙,我孟知祥豈能容你損害圣上名聲。”
說完,孟知祥就命令侍衛將李嚴拖出去殺了,完事之后,孟知祥還不忘向朝廷請示,明宗知道這是安重誨的手筆,如今孟知祥將問題拋給了他,明宗也只能從大局出發,對此事采取冷處理。
借力打力,見招拆招,孟知祥與安重誨明宗之間幾個回合下來,還是孟知祥占了上風。
事情并沒有到此結束,安重誨開始加快削弱蜀中勢力的進程,他先后委任自己的心腹前往東川與西川部分地區出任節度使,試圖從內部瓦解孟知祥的勢力,這樣的舉措不僅影響到了孟知祥,還讓東川節度使董璋寢食難安。東川節度使就想著和他的鄰居西川節度使孟知祥搞個聯盟,建立反抗后唐的統一戰線。
想法是好的,也很符合當時的形勢,只不過東川和西川兩股勢力自古以來就有些不太合流,時有摩擦,現在要雙方放下以往的成見看起來不是那么容易。所以,雙方磋商的過程是很艱巨的,但最終還是沒有能逃過俗套——共同的利益。
即便是再大的仇恨,面對共同的敵人和利害關系,大伙都知道結成同盟才是明智之舉,隨后西川和東川的長官經過會談,最終決定結為川蜀同盟與后唐分庭抗禮,隨后幾年同盟部隊與后唐軍隊陷入混戰,各有得失。
明宗去世之后,后唐朝廷陷入內亂,孟知祥抓住這一機會,解決了自己先前的盟友并順道接收了西川勢力,不久之后孟知祥便在成都正式稱帝,這就是史書上所稱的后蜀。令人遺憾的是,老孟如此苦心經營川蜀,好不容易盼到了做皇帝這一天,他的身體狀況卻讓人擔憂。
稱帝七個月后,孟知祥去世,一代英雄就此隕落。
孟知祥在位時間雖不長,但他在蜀地多年的耕耘,為后蜀后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川蜀蓉城的繁華便從這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