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人艱不拆
- 大宋一鍋端
- 半面公爵
- 2974字
- 2014-03-21 18:39:00
老趙冒著被太原老百姓戳脊梁骨的危險,硬是強逼著一方群眾舉家搬遷,不管愿不愿意,老趙都不會給你第二個選擇。
正如他即位那天對自己發(fā)過的毒誓一樣,永遠不要因為悲天憫人的菩薩心腸禁錮了手腳,永遠不參和毫無收獲的麻煩事兒,永遠不要停下前進的步伐。做皇帝就跟坐過山車一樣,只要上了車,你只有閉著眼睛往前走,甭管前面有多少大起大落,你都得學會坦然面對。
在河東地區(qū)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這都是老趙有意為之,因為老趙深切感受到現(xiàn)在軍隊勢頭正勁,形式一片大好,何不趁此機會讓隱藏在北漢背后的契丹人見識見識我大宋軍威?
事關重要,炫耀肯定不是主要目的,向遼國開戰(zhàn)不僅僅是彰顯大宋國力,更重要的目的在于,老趙一直惦記著被石敬瑭當作砝碼送給遼國的那塊地盤——燕云十六州。
老趙認為燕云十六州自古以來都是中原地區(qū)固有的領土,大宋朝廷對其擁有無可爭辯的所有權,不管歷史曾經(jīng)發(fā)生過什么齷蹉的勾當,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太祖在世的時候曾經(jīng)有想過先拿契丹動刀子,后來考慮到北漢未平,這倆國的關系異常親密互為犄角,老趙也就放棄了收復燕云十六州的打算。
燕云十六州具體的范圍包括那些地區(qū),為什么中原朝廷歷任皇帝都將收復燕云十六州最為畢生最高理想和追求,燕云十六州到底有何重要性?
燕云十六州的大致地理范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部分地區(qū)以及山西大同、應縣一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原政權與北方國家重要屏障,燕云十六州被遼國占領后,這一地區(qū)成為中原老百姓與少數(shù)民族進行民間貿(mào)易往來的集散地,這里有點類似混合居住區(qū),各個民族的百姓都有,部分漢人和契丹人、女真族都居住在此地。
因為人員構成復雜,商業(yè)來往頻繁,燕云十六州是遼國經(jīng)濟發(fā)展最快的地區(qū),就好比剛興起改革開放那會的北上廣地區(qū)。無論是從歷史使命來看,還是從經(jīng)濟和軍事戰(zhàn)略位置而言,燕云十六州都頗具誘惑力。
搞定這塊地區(qū),也就意味著剪除了遼國伸向中原地區(qū)的爪牙,這對于大宋向北擴大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遼國近年來與大宋的關系并不融洽,甚至可以說是處在僵持階段,遼國幾次直接插手大宋與北漢的戰(zhàn)爭,在大宋平定地方割據(jù)政權時期,遼國當時的態(tài)度也十分曖昧,總之老趙對遼國沒什么好感,契丹人就像一雙看不見的幕后黑手,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給他下絆,長此以往始終不是個事兒,思慮到這些老趙更加堅定了繼續(xù)北上的想法。
公元979年6月12日,距離收復河東已經(jīng)過去了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以來老趙忙著接受和改造北漢遺留下的官員隊伍,隨后又重新將河東劃分為幾大軍事功能區(qū)和備戰(zhàn)緩沖區(qū),實施強制性的居民遷移行動。
在這期間,各個方面軍都分散到州縣留守,并趁此機會進行快速休整。一個月以后,老趙在鎮(zhèn)州現(xiàn)身,他的出現(xiàn)立即引來當?shù)厥剀姷年P注,大家都很關心一個話題,那就是接下來部隊該何去何從?
那日,老趙精神抖擻,吩咐軍隊人員檔案管理處負責人張質(zhì),讓他估算一下目前宋軍集結在河東地區(qū)的軍隊數(shù)量,老張很專業(yè),辦事也很認真,經(jīng)過他匯總各方資料進行精確計算后,很快就把結果送到老趙手中。
老趙順便就是否繼續(xù)北伐這個問題與張質(zhì)深入交換了意見,
“老趙,你在管理處干的時間最長,就目前的態(tài)勢而言,你以為我們是應該繼續(xù)北上,直奔遼國老巢呢,還是打點行李班師回朝?你不用考慮太多,就以你的專業(yè)眼光來幫我分析分析?”老趙甚是認真,老張也不該怠慢。
“啟稟皇上,單從兵力上來看,遼國分布在關內(nèi)部隊并不是很多,而且這些部隊都談不上是遼國的精銳,相反這次我們可是調(diào)動了大部分嫡系部隊參戰(zhàn),如若進展順利,我方擁有絕對優(yōu)勢,關鍵在于能否步步為營,分期取得階段性勝利,只有采取這樣的進攻模式,我們才有更大的把握向遼國更為縱深的地方開進。”
“你的意思是,現(xiàn)在我們不能直接奔襲遼國上京?呵呵,你說的很對啊,事實上我對此也沒有多少把握。我們連續(xù)打了幾個月的仗,士兵們已經(jīng)出現(xiàn)倦怠情緒,這時候我不得不作萬全的考慮才行。”
“皇上所言甚是,微臣以為,繼續(xù)北伐是可行的,只不過必須讓底下的將領們記住,不打則已,打則必勝,沒有必勝的勇氣,我想部隊就不可能有更大的進攻空間。”
聽了老張這番建議,老趙頓時茅塞頓開,他立即下筆寫了一封調(diào)兵詔令,命令所有休整部隊立刻出發(fā),以最快速度以北京為中心點,沿著邊境線機動,爭取盡快將部隊在保定附近地區(qū)全部散開,形成一張大網(wǎng)。
幾天過去了,命令也下發(fā)到各個州縣駐地,可部隊的機動效率很低,遠遠沒有達到老趙的預期,老趙為此大動肝火,他搞不懂部隊正值士氣正旺的時候,為何行動如此緩慢?
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原來宋軍拿下太原后,大伙經(jīng)過幾個月苦戰(zhàn),就指望著太原城破之后能夠發(fā)點小財,譬如到大街上搞點副業(yè)之類的,老趙連下多道命令,特別強調(diào)城破之后士兵不得搶掠,更不能驚擾城內(nèi)的商戶和老百姓,這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愿望落空了。士兵們又開始指望太原大勝后,皇上能夠犒勞全軍,發(fā)點辛苦費什么的,這樣大伙心里至少也好受些,結果,老趙又讓大家愿望落空了。太原攻下之后,老趙宴請了參戰(zhàn)的將領,卻沒有提及賞金的事情,后來因為其他事務耽擱,老趙就徹底把這事兒給忘了。
想想看,大家遠道而來,跑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賣命,最后任務完成了,撒也沒撈著,大伙心里很是不爽,積極性受到極大影響。
心情決定態(tài)度,心情不好,吃飯不香,走路也比以往慢了很多。
將士們心中有事兒,卻又不敢明說,老趙急著向遼國發(fā)飆,徹徹底底把打賞的事情給拋到身后,老趙、將領、士兵的思維著陸點不在同一條,就像在打太極。
不管怎么說,上頭的命令必須的百分之百的貫徹執(zhí)行,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就算是有天大的委屈也得給我把仗打完了再說,這是老趙給軍隊設定的理想狀態(tài),而現(xiàn)實卻時常讓理想萬分尷尬。
領導很生氣,后果很嚴重,老趙在行營中走來走去,心情別提有多郁悶,都說萬事開頭難,這仗還沒正式打部隊就這番消極怠工,要真干上了,那大宋軍隊豈不是注定要吃敗仗的。不行,這樣的勢頭不能任其蔓延。
“來人,傳我命令,把所有未按照預定時間到達指定位置的將領都給我?guī)У竭@兒,我要好好問問他們?”
“敢問陛下,您準備問他們什么?”站在一旁的馬步軍都軍頭趙延溥瞧著皇上臉色不對,他知道老趙這時候正在氣頭上,故意這么問他一句。
“我.。還能問什么,問他們是想要白綾了斷,還是鬼頭刀伺候?丫丫個呸的,一個個到了山西都他娘的成了生意人,現(xiàn)在都敢跟我討價還價了,我要是不殺幾個人,今后他們還不上房揭瓦了?”
老趙說完,瞪圓了眼睛四下打量,就跟喝醉酒撒潑的張飛一般,殺氣騰騰,怒火中燒。站在旁邊的趙延溥卻笑了。
“你笑什么,這有什么好笑的,難道你沒聽懂我剛剛在說我要殺人嗎?”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怎么殺,殺多少但憑皇上樂意。只是,陛下如今正準備對遼國用兵,要是把這幫將領都殺了,試問陛下接下來由誰來替您賣命,以后又有誰敢為陛下出力?”
趙延溥似笑非笑的看著老趙,老趙心情驟然緩和了許多,臉上的怒氣也消了不少。
“唉,你這人說話就是太露骨,我剛才不就是想發(fā)發(fā)心中的怒氣而已,你又何必跟我較勁呢,大道理誰不懂呢?怎么說我也是一國之君,底下人不爭氣,我恨鐵不成鋼,發(fā)泄一下心中的怒火總是可以的吧,都說人艱不拆,你忒不懂事了。話說,你真是我趙家人么?”老趙鄭重其事的問道,其實話語之間,怨氣已消,這會兒只不過是君臣二人互相在抬杠而已。
對此,趙延溥付諸一笑,他暗自琢磨著,敢情這位雷厲風行的領導也有私下生悶氣過嘴癮的時候,看來做皇帝也并非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