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結束了,吃過午飯,媽媽收拾完三個大手提包,一手叉著腰坐在床邊,小宛看見了,跑過來攥著小拳頭給媽媽捶腰,媽媽笑著說,”我的小棉襖長大了,可以幫媽媽捶腰了呢。“
小宛笑,小拳頭更有力更有節奏的捶著,邊捶邊歪著頭問:
”媽媽,我們又要搬家嗎?“
”不搬家,爸爸媽媽打算,這個寒假我們一起回市里的房子去,一直住到明年你們倆開學,好嗎?“
”好呀好呀...”
小宛高興的拍手跳了起來,一溜煙跑出去告訴哥哥。
天漸漸黑下來,晚飯開始前,爸爸去院子里關大門,葛長貴扛著一袋子東西迎面而來,爸爸驚奇的問:“老葛,你怎么來了?快進來。”
葛長貴從肩上卸下袋子,”孩子他媽讓我給你們帶了些自家地里種的農產品。“邊說兩個人邊一起提著袋子進了屋。
葛長貴打開系袋子口的麻繩,如數家珍般的翻著袋子:”有紅薯、胡蘿卜、白菜和洋芋,喜歡吃的話你就跟我說,我再給你們送些過來,特別是紅薯,我們在沙地里種的,特別甜,孩子們應該會喜歡吃。你們家不像我們這些在農村務農的,有地可以種些菜和糧食,除了自家吃還可以拿到集市上去賣。“
小宛把頭鉆到袋子里掏了個紅薯出來,用手摩挲著紅薯上的土,高興的說:”我特別愛吃紅薯,謝謝葛老師。“
”那就好,明天讓媽媽給你和哥哥蒸幾個吃,嘗嘗老師家的紅薯甜不甜。“
爸爸留葛長貴一起吃晚飯,葛長貴看見餐桌擺好的食物還冒著熱氣,逃一樣的往門口走去,出了門口騎上三輪車還不忘催促一句:
“你們趕緊回去吧,這個季節飯涼的快。”
寒假開始了,晴空萬里的早晨,吃過早飯,爸爸用三輪摩托車載著一家人往市里的房子駛去,一路上小宛和小元唱著歌,夾雜著摩托車嘈雜的聲響,坐在駕駛室的爸爸心情似乎好了許多。這些天他想了很多,關于自己熱愛了半生的這個職業,關于男人喜歡追逐的名與利,關于旁人對自己的看法,唯一讓他覺得虧欠的是對這個家庭付出。一路跌跌撞撞至此,家人給了自己陪伴和溫暖,而自己又為他們帶來了什么?如果哪天現實的生活已經撐不起自己那份理想與熱愛,從新開始,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剛到老房子門口,鄰居家聽到摩托的聲響出來打招呼,一番寒暄之后,爸爸媽媽打開門領著手提包進了家門,小宛和小元在門外被鄰居拉著聊天,小安問小宛:
“你們去哪了?我還以為你們再也不回來了呢?”
小宛應著,”我們回來了呀。“
”劉奶奶說你被一個大個子的男的用車拉走了,那人是誰啊?“
”胡說!“小宛嚷著,媽媽出來叫兩個孩子回家。
房子因為太久沒有人住,在深冬的季節感覺格外的陰冷和凄涼,爸爸用大掃把打掃著院子里的落葉和塵土,媽媽抱了被子出來晾曬,兩個孩子在大人的指揮下也進進出出的忙碌著,夕陽斜照,爸爸生起了煤爐,暖氣片漸漸熱了起來,四個人大半天的忙碌,屋子里仿佛又恢復了往日的溫暖與生氣。
晚飯后,洗漱完,兩個孩子爬上了大人的大床上,一家人依偎在一起,爸爸說著以前的笑話,小宛樂的捧腹,小元纏著一遍遍的講著以前那個故事,捏著鼻子,學故事里囊著鼻子說活的人,媽媽也跟著笑,笑出了眼淚。
躺在軟軟的床上,小宛學著哥哥的樣子,像毛毛蟲一般滾來滾去,小宛趴在暖暖的被子里,說:
”哥哥你快聞聞,曬過的被子有股太陽的味道。“
夜里,爸爸把兩個熟睡的孩子抱回了他們各自的房間,關上房門的那一刻,熟悉的場景在腦海中重現。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如果能回到從前,如果...
沒有如果。
早上溫暖的陽光透過紗簾照在了床上,媽媽今天也是休息,不用趕著去上班。一家人還在睡著,媽媽起床去準備早餐,爸爸一夜無夢,睜開眼伸了個大大的懶腰,很久沒有睡過這么踏實的覺了。
吃過早飯,一家人一起去了后面的老房子打掃,滿院子一片荒蕪的景象,光禿禿的石榴樹上掛著幾個干癟的石榴,小宛問正在掃院子的爸爸:
”爸爸,你說這個石榴樹還活著嗎?還會發芽開花嗎?“
爸爸過來掰了一下樹枝,”嘎巴”一聲,數枝脆生生的被折斷了,”估計是凍死了,怕是活不成了。“
說著又去掰下面的數枝,這次沒有掰斷,還有些軟塌塌的感覺,爸爸又說,”樹沒死,還活著呢,明年春天天氣轉暖的時候就會發芽,放心吧。“
小宛凝重的表情一下子就放松了,還活著就好。
吃過午飯,媽媽把兩床自己縫制的棉花被子和從鎮集市上買的農產品搬到了三輪摩托上,一家人一起去了沈博家。
四個孩子還如以前,一見如故,靈筠帶著孩子們一起在房間里玩新買回來的游戲機,四個大人在客廳里喝茶聊天。
爸爸輕描淡寫的聊著這一年自己工作上的種種過往,沈博聽出了他絕望之后的無奈與平靜,對夢想的堅持,對家庭的守護。十分感慨的說:”哥,如果真有你被迫離開的學校的那一天,盡可以來找我,若你不嫌棄,可以隨時到我的公司來,咱哥倆休戚與共、同舟共濟。”
爸爸重重的點著頭,拍了拍沈博的肩膀。
新年的鐘聲再次敲響,孩子們摟著糖果睡著了,兩個大人站在窗前,媽媽望著窗外遠處騰空而起的煙花,緊緊的握著爸爸的手,五彩的煙花照亮了兩個人的臉,一切都過去了,新的一年到終于到來了。
春季開學伊始,爸爸又像往常一樣有條不紊的開始忙碌著,教育組例會上,傳來了葛長貴即將調往市中心小學的消息,爸爸由衷的替他高興。晚上下了課,葛長貴請爸爸在鎮上的小酒館喝酒,兩個人喝到摟著肩膀,在乍暖還寒的夜里踏著星辰歸去。
孩子們漸漸的長大,為了補貼家用,兩個大人決定承包幾畝農田,學著種植農作物,養幾只家禽,孩子們慢慢的也可以分擔一些家務,全家人一起忙碌起來。暑假寒假不再只是玩,除了學習,放牛放鵝也變成了兩個孩子暑假里的日常,爸爸調侃兩個孩子說,“你們都兩個人都被封官了,一個牛倌,一個鵝倌。”
倆孩子笑的人仰馬翻。
新學期,小元離開爸爸執教的學校,升入了聯合中學的初一年級,在新生開學的課堂上,小元又見到了很多轉學之前班里的同學,大家都變了模樣,變成了大一個號的自己。
聯合中學離家遠了一倍多的路程,爸爸帶小元去買新的自行車,小元有些不情愿,嘴里嘀咕著:“我那個車還挺好的。”最終小元選了一輛二手半成新的自行車,美滋滋的騎著往回走,邊騎邊低頭看,一路跟在爸爸后面心滿意足的哼起了歌。
飯桌上,爸爸跟媽媽商量著,要把小元原來的舊自行車賣掉,小宛攔著不讓,“別賣了,給我騎吧,去年哥哥就教會我騎車了。班上很多同學都自己騎車去上學,往后也不用爸爸載我去了。”
爸爸說:“你哥哥原來那輛車太舊了,你要真想自己騎車去上學,我再給你買一輛吧?”
“我那個車除了鈴鐺不響,渾身哪都響,哈哈哈...”小元笑著補充道。
小宛也樂的哈哈笑,“那多好呀,在路上遇到牛群啊羊群啊就不用按鈴鐺也不用下車了,它們早就嚇的躲到一邊啦。”
”我給你好好修補一下,修好了你騎一次試試,如果不行咱們就換新的。”爸爸算是同意了。
”不用換,我看還有一些同學走著去上學呢,我也可以的。“
”你走著去上學,路上的牛啊羊啊看見你得嚇的趴下不敢走了。”哥哥笑的趴在桌子上。
媽媽也笑著問,”為什么牛羊都怕你妹妹啊?“
哥哥笑哈哈的指著小宛說,”有一次放學我騎車載著她回家,半路遇到兩只小牛,我們下車躲過了小牛,妹妹要騎車載我,我還沒來的及跳上后座,她就撞到了趕上來的小牛屁股上,小牛被撞倒了,車子也倒了,她也趴到了小牛背上,小牛氣的瞪著眼’哞哞‘的叫,笑死我啦...”
一家人笑的前仰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