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學習,媽媽怎么辦
- 親親寶貝
- 1847字
- 2019-02-22 10:33:51
嘗試回憶法
很多對學習喪失興趣的孩子都有過這樣的挫敗體驗:自己把學習資料一遍遍地從頭到尾讀了七八遍,信心滿滿地自以為記住了,結果合上書之后,大腦依然一片空白。
關于這個問題,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試驗:讓三個學力水平相差無幾的學生A、B、C在同等時間內復習剛學過的一段內容。A同學把全部時間都用來讀;B同學用一半時間讀,一半時間試背;C同學用五分之一的時間讀,五分之四的時間試背。
測試結果顯示,A同學記住了三分之一,B同學比A同學多記了二分之一,C同學比A同學多記了一倍。B同學和C同學所做的“試背”,并不是死記硬背,這是一種及時反饋的“嘗試記憶法”。這種記憶方式可以促使孩子及時查漏補缺,提高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興奮性,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從而減輕孩子的記憶壓力,提升學習效率。
關于這種記憶方式,宋代教育家朱熹在《讀書之要》中也曾經提及,他說:“讀書之法,讀一遍,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讀一遍;讀誦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轉?!敝祆鋸娬{讀書時并非單純地閱讀,而是要做到“思量”,即思考和回憶相結合,交替進行,從而加深記憶。
那么,在了解了這種記憶方式后,家長該如何指導孩子應用呢?
1.考一考
家長可以指導孩子采用復述、默寫等方式進行記憶。比如,在指導孩子背誦《桃花源記》第二段“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時,可以先讓孩子讀熟,然后合上書嘗試背誦后,再按照下述方式默寫一遍:
林盡水源,( ),山有小口,( )。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阡陌交通,
(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樂。
又如,在識記一個比較復雜的數學定理證明時,孩子也可以合上書嘗試用筆演算一遍,如果過程中有忘記的,可以打開書本,再查漏補缺。
2.難點之處重點背誦
家長在指導孩子運用嘗試回憶法背誦時,要讓孩子重點回憶難點和關鍵點,也就是那些自己在回憶中容易卡殼的地方,比如背誦《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一句時,可以抓住“苦”“勞”“餓”“空乏”“拂亂”等關鍵詞語重點復述、回憶。
3.采用嘗試回憶法要注意時間分配
建議孩子背誦與回憶的時間分配為1∶4,這樣做,雖然每次回憶都很費時間,但是卻恰到好處地抓住了自己記不住的難點,從而加快了記憶速度。另外,家長要注意的一點是,在孩子進行嘗試回憶之前,可以規定一下背誦時間,這樣更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嘗試回憶法是一種由開始難記到后來越來越簡單的記憶方式,孩子通過一遍遍的記憶反饋,查漏補缺,可以增強記憶信心,特別是當孩子遇到較難的材料時,或者較長的材料,在讀幾遍后,就發現已經記住了其中的大部分內容,這無疑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心情,極大地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促使他們信心百倍地完成接下來的學習任務。
提高孩子的觀察力
有一位家長,每次帶孩子外出時,他都要求孩子觀察周圍的環境特點,比如有什么樹木,有幾座橋,湖中有幾只鴨子等,然后讓孩子閉上眼睛再說出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鍛煉,孩子識記周圍物體的速度越來越快,準確率也越來越高,同時口頭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觀察力對記憶力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正如列寧所說的,“如果把記憶看作是儲存知識的倉庫,那么觀察好比是攝取知識的大門”。
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除了可以通過讓孩子觀察周圍環境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外,還可以通過以下游戲提高孩子的觀察力。
1.觀察圖形和數字
家長可以制作一些圖形或者數字卡片給孩子看,每隔一秒鐘給孩子展示一張卡片,然后讓孩子快速地記錄所看到的圖形或者數字,十分鐘之后統計一下孩子的準確率。
2.觀察實物
比如,孩子在識記“狗”字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觀察狗的四肢、毛發等,然后問一問孩子“狗狗是什么顏色的”“狗狗生氣時怎么叫”“狗狗脖子上有沒有鈴鐺”,通過多方面的觀察幫助孩子理解記憶。再比如,孩子分不清小雞和小鴨,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小雞的嘴巴是尖的,小鴨的嘴巴是扁的,小鴨可以在水里游泳,小雞不可以在水里游泳等特征來教孩子進行分辨。
觀察可以使觀察對象在孩子的大腦皮層留下深刻的記憶痕跡而不容易被遺忘,觀察力之所以能夠提高記憶力,主要就是因為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