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計算機配置方案
不同場合需要的計算機配置不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更加看重的是各種辦公軟件的實用性與管理維護,因此,適合中小企業的是臺式計算機配置。
適合中小企業的臺式機產品多數都在市場上進行銷售。當然,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從廠家直接訂購的方式購買。這類產品的價格高低不等,從幾千元到上萬元的都有,具體價格要根據產品配置高低來決定,中小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進行購買。同時,部分臺式機會搭配一些適用于中小企業管理維護的實用軟件,選購的時候,企業IT人員要將這一因素考慮進去。
1.配置要點分析
CPU類型。5000元以下的中小企業臺式機一般都采用AMD Sempron、Intel Celeron系列處理器,具備普通的性能,能夠滿足常規的企業辦公應用需求;5000~10000元的中小企業臺式機,采用的一般都是AMD Athlon 64 X2、Intel Pentium E、酷睿2系列處理器,具有更強的計算性能,能夠承擔更重的企業級計算負荷。
內存。5000元以下的中小企業臺式機,使用的往往都是256MB~512MB內存;5000~10000元的中小企業臺式機采用的是512MB~1GB內存。當然,512MB內存是中小企業計算機最普遍的配置。中小企業如需更好地運行辦公軟件,比如Office 2007、Photoshop等,就要選購512MB以上內存。
硬盤。在中小企業臺式機中,最為常見的是80GB~120GB硬盤;在6000元以上的中小企業臺式機中,160GB硬盤是標配。
顯示設備。在中小企業臺式機中,液晶顯示器是產品主流配置。在價格為5000~8000元的產品中,17~19英寸液晶顯示器最為普遍。
2.定位難統一,以需求為著眼點進行配置
在商用PC市場,定位產品線時,PC廠商會定位不同級別,比如低端商用PC、中高端商用PC和高端商用PC,為不同規模的企業生產適合它們的產品。PC廠商需要做大量市場調查,才能做出最終的決定。可是,我國中小企業的概念定位至今依然比較模糊。
從普通意義上來說,中小企業的概念異常寬泛,比如工業企業人數為2000人,資產為4億元,銷售收入為3億元,同時具備3個指標才算大企業,缺少任何一個都算中小企業。當然,這個標準也只是泛泛而談,不一定完全科學。一般來看,人員、資產等規模不大,較為零散的企業,都能夠算作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是一個廣義的范疇,無法從總體上做出概括。過去那些有優勢的網吧,其實都是中小企業的特殊市場。面對龐大而復雜的市場,PC廠商需要不斷深入地細分、研究。
從國外對于企業規模的衡量標準來看,企業的人員數量、營業額等都是主要的衡量指標。但在我國,尤其是IT類行業,這些標準都是不合適的。從企業的IT應用水平、IT設備購買能力來看,一些單位是行業客戶,具有行業特性。
主流PC廠商對于中小企業標準的認識并不統一,美、日等國家對中小企業也是各有定義,無法統一。通常,外商口中的中小企業,在我國可能都被大眾公認為中、大型企業,因此國外中小企業采購的PC產品檔次要比國內中小企業高些。為了滿足市場需求,PC廠商就要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性質的企業,推出不同類型的PC產品。
3.中小企業PC需求轉變,效用成本最重要
從中小企業PC市場可以清楚地看到,過去中小企業的采購和個人采購很相似,都異常重視控制成本,看重價格因素,所以DIY市場份額比較大。可是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小企業已經對信息化的價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已經知道信息化建設對企業提高生產力、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性。因此要想滿足中小企業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PC產品就要朝著更全面的方向發展。
如今,中小企業用戶的人員非常緊張,沒有專業的高技術計算機和網絡管理者;同時,由于資金的限制,中小企業在PC方面一般都要求很高的投資回報。因此,中小企業需求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轉變上:一是過去對功能、性能的要求比較低,價格制勝,現在涉及的領域更加廣泛,對應用功能的需求更全面、更個性、更復雜;二是過去的產品基本上都是臺式機,隨著移動商務的發展,筆記本的需求快速增長。
由于資金的限制,中小企業在購買PC機時更加理智,希望采購的IT產品能促進企業經營,更加看重IT產品的效用。在采購IT產品的決策過程中,中小企業主要關心的問題是產品的可靠性和性價比,如果某款計算機產品物美價廉、品牌過硬,就會成為中小企業購買的首選。
隨著信息化理念的不斷深入,中小企業PC端用戶已經意識到了IT設備的重要性,但是他們不愿意聆聽空洞的信息化理論,而是更加關注IT設備提供商生產的產品能夠為自己帶來什么實際的好處。因此廠商不僅要用實物的方式讓消費者直觀感受到領先的信息化理念和產品性能,還要從應用的角度,更加重視用戶對產品安全性能的關注這一特點。在日常辦公中,機器一旦發生故障,往往會給用戶帶來較大的損失,因此對中小企業PC端用戶來說,產品的應用價值非常關鍵。
隨著客戶業務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客戶對PC的需求也發生了巨大改變:過去重視購買價格、產品性能等方面,如今看重的是整體成本、產品功耗、環保等。在整體成本中,除了產品購買成本,使用中的管理成本和系統的功耗成本都是重要組成部分。可見,客戶對系統管理和功耗的要求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