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社交廣告:題壁詩
當代詩人發表詩歌,有報紙雜志還有社區。但是,在古代沒有媒體的時候,詩人們在哪里發表詩歌呢?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論壇(英文簡稱BBS),那就是墻壁。尤其是唐代的題壁詩,堪稱唐代的社交廣告。
唐代的題壁詩,每一首單獨拿出來,都是一幅獨一無二的文學或書畫作品。當時文人喝酒寫詩拼兩點:一是拼誰的詩先寫好,二是拼題到墻壁上誰的詩被大家傳。墻壁題詩雖然不是主動擴散,但每天都有人從這里走,看到墻上的好詩,背下來或者抄下來,也流傳開了。
耳熟能詳的《黃鶴樓》就是其中之一。李白到黃鶴樓游玩,詩興大發,隨行好友也鼓動他來題詩。正要提筆,但見已有人寫了一首。詩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正是唐代大詩人崔顥的佳作。李白一向孤傲,此次卻不禁真心感嘆,予以點贊,并加評論:“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唐代詩人崔護把詩寫在門上(雖然寫在門上是“題門”,實際也屬于題壁),曾成就了一番千古愛情傳說。青年才俊崔護科考失利,心情落寞,時逢春季,便到帝都長安南郊看桃花。遇到一戶人家,口渴了找水喝,遇到了一位顏值堪比桃花的美貌少女。一年期間,崔護念念不忘,翌年春天再來尋找這位女子,卻吃了閉門羹,于是,就在這戶人家的門上寫了這樣一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因這首詩,最終成就了兩人的美滿愛情!
無論是題詩、看詩、跟題、轉發、摘抄都十分活躍,也都是免費的、開放的,不分身份高低貴賤,上到唐玄宗李隆基、宰相武元衡、刺史韓愈,下到基層官吏、隱士、家庭婦女,誰都可以。據記載,唐代秭歸縣江邊有一處叫“神女館”的客館,到了唐穆宗長慶年間已經積累了1000多首題壁詩。而兩京道上的“三鄉驛”,自從一女子題壁之后,跟題留言者不絕于壁,五代時墻面都已經寫不下了。南宋學者、藏書家周煇回憶,他在去常山的路上,于客店中看到一首訴說旅途寂寞的題壁詩,署名“女郎張惠卿”,回程路過再看,墻上已滿是跟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