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花令·蘭(中國文化·古典詩詞品鑒)
- 素心落雪編著
- 745字
- 2019-02-21 10:58:32
盧照鄰
盧照鄰(約636—約680),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詩人。出身望族,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十五夜觀燈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注釋
錦里:即今成都,舊稱錦官城。
蘭缸:指燃蘭膏的燈。
早年:指年輕人。
縟彩:絢麗繁華的色彩。
接漢:漢即銀河,詩中指煙火好像連接著天上的銀河。
千金笑:漢代崔骃有《七依》:“回顧百萬,一笑千金。”常指女子笑顏美麗。
九枝:形狀像樹一樣的燈具,有九個樹枝,分別置有燭火。
簡析
“錦里開芳宴”,詩人開篇即點明地點,錦里城中夫妻歡聚、布滿筵席,熱鬧非凡。“蘭缸艷早年”,蘭膏燃燒的燈燭光彩流動,顯得年輕人更加神采飛揚。“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放眼望去,絢麗的色彩將地面分成斑斕的色塊,繁華的燈光與天幕相接,星星點點的燈光綴滿天空,與星辰媲美。“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遠處的燈火閃爍,像是銀河里的星辰落下人間,高樓上的燈光耀眼,像是明月懸掛于樓側。中間二聯(lián)皆寫燈景,據(jù)傳唐代賞燈已成風俗,地方上設有燈樓、燈塔、燈臺、燈樹等,詩人筆下的景象生動還原了唐代燈景的炫目多彩。而唐朝時期的巴蜀地區(qū)日趨繁華,詩人在成都所見的這一片絢麗景致也證明了這一點。“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特有的九枝燭臺前,燈火分明,美人一笑,驚心動魄,像是古書中所說的一笑千金,具有極強的畫面感。
背景
此詩為“初唐四杰”之一的盧照鄰在巴蜀任職時所作,描繪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jié)的繁華景象,展現(xiàn)出熱情活潑的節(jié)日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