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花令·雪(中國文化·古典詩詞品鑒)
- 素心落雪編著
- 2357字
- 2019-02-21 10:57:21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被后人譽為“詩仙”。李白的詩作,以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其絕句自然明快,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其詩風,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

白雪關山遠,黃云海戍迷
紫騮馬
唐·李白
紫騮行且嘶,雙翻碧玉蹄。
臨流不肯渡,似惜錦障泥。
白雪關山遠,黃云海戍迷。
揮鞭萬里去,安得念春閨。
注釋
紫騮馬:良馬的代表。
障泥:馬韉,墊于馬鞍下,垂于馬背兩旁以擋泥土。
白雪:指雪嶺一帶。
黃云:黃色風塵,代指西北一帶沙漠中的戍守地。
簡析
這首詩塑造了一匹無比矯健的奔馬形象。
“紫騮行且嘶,雙翻碧玉蹄”,詩開篇便以劈空而來的筆勢,寫紫騮馬四蹄騰空,奔馳嘶鳴。“臨流不肯渡,似惜錦障泥”,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寫馬不肯渡河,并非由于膽怯,而是因愛惜障泥,表現(xiàn)了馬的愛美之性。后四句寫馬馳騁邊疆,不戀槽櫪。英雄得之,可以在戰(zhàn)場縱橫馳騁,不念春閨。
本詩氣勢豪邁,是詩人胸懷的流露。
背景
詩人李白詠馬而兼及從軍遠戍,不戀室家之樂,有古辭之意。
名家點評
〔清〕盧、王溥:生氣流溢,每用逸筆,不覺率然。“雙翻”二字活。(《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迢迢五原關,朔雪亂邊花
千里思
唐·李白
李陵沒胡沙,蘇武還漢家。
迢迢五原關,朔雪亂邊花。
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
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
注釋
李陵:漢武帝命令將軍李廣利抗擊匈奴,李陵自請率部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后被匈奴大軍圍困,兵敗而降。
蘇武: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不屈服于匈奴,就在北海牧羊。多年后才得以重返漢朝。
五原關:在唐鹽州五原縣(今陜西定邊)境內。
絕國:絕遠之國。
簡析
這首詩借用李陵和蘇武的故事表達了對那些滯留在胡地、不能歸漢之人的無限同情。“李陵沒胡沙,蘇武還漢家”,李陵全軍覆沒在胡地沙漠,蘇武最終回歸漢朝。“迢迢五原關,朔雪亂邊花”,頷聯(lián)是對邊塞惡劣環(huán)境的描寫,迢迢五原的關外,朔風吹雪迷亂邊塞的鮮花。“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其中“思歸但長嗟”是全詩的中心句,一去胡塞,家國隔絕,即使思歸故鄉(xiāng),只能長嘆不已。“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只能希望鴻雁飛向西北的時候,將書信寄給那天涯相隔之人。
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唐·李白
閑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
忽聞悲風調,宛若寒松吟。
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
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
注釋
盧子順:詩人友人,一位隱士。
幽人:幽居隱逸之人。
素琴:裝飾素雅的琴。
悲風:曲名,又稱《悲風操》。
白雪:曲名,相傳為春秋時期的師曠所作。
綠水:曲名,又稱淥水,李白作有《淥水曲》。
鐘期:指春秋時人鐘子期,伯牙鼓琴而歌,鐘子期是其知音。后鐘子期去世,伯牙摔琴,表示世上再無知音,此生不再彈琴。后常以伯牙子期代指知音和友情。
簡析
這首詩寫幽人彈琴,借以慨嘆世上無知音。
“閑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明月當空、靜聽琴聲的優(yōu)美圖畫。靜謐的夜晚,詩人悠閑地望著天上的明月,聽著盧子順彈奏悠揚的琴聲。“忽聞悲風調,宛若寒松吟”,寫盧子順善于琴藝,演奏《悲風》一曲時,好似忽然間悲風襲來,又像是山間的寒松在狂風中哀鳴,描寫生動逼真。“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演奏《白雪》時,手指翻飛,“亂”點明琴弦撥動之快,“纖手”則展現(xiàn)手之美。演奏《綠水》時,曲調清幽沉靜,潔凈心靈,聲、景、心境合一,呈現(xiàn)出人琴交融的美感。“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尾聯(lián)寫詩人在世上久無知音,滿腔情懷無人可說,只能借琴聲抒發(fā)一二,孤寂的心境顯露無遺。
背景
李白在一個靜謐的月夜聽到盧子順彈琴,悠揚婉轉的琴聲里,詩人的思緒也隨之起伏。此詩贊頌了盧子順高超的琴藝,也傳達出詩人無人傾訴、渴望知音的寂寥。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行路難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注釋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為飾。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錢(即萬錢),形容酒美價高。
玉盤: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貴的菜肴。羞同“饈”,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價值。
箸(zhù):筷子。
不能食:食咽不下,茫然無所適從。
太行:太行山。
簡析
這是一篇跳蕩縱橫、氣勢如虹的抒情詩。
本詩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設下盛宴為之餞行。“金樽清酒”“玉盤珍羞”,理應賓主盡歡的宴會,詩人卻“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停、投、拔、顧四個連續(xù)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感情的激蕩變化。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比興的手法,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但是詩人灑脫不羈的性格使然,他不甘消沉,繼續(xù)追求。“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時,忽然想到兩位開始時仕途并不順利,而最終大有作為的人物:呂尚和伊尹,思至此處,詩人又有了無盡的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瞻望前程,詩人又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不知將要走向何處。這是感情在尖銳復雜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詩人性情豪放樂觀,最終還是走出了苦悶,發(fā)出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千古絕唱。
背景
天寶元年(742),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但入京后,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后被“賜金放還”,變相趕出長安。李白滿懷憤慨地寫下了此篇《行路難》。
名家點評
〔明〕胡震亨:《行路難》,嘆世路艱難及貧賤離索之感。古辭亡,后鮑照擬作為多。(《李杜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