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花令·雪(中國文化·古典詩詞品鑒)
- 素心落雪編著
- 2013字
- 2019-02-21 10:57:23
盧綸
盧綸(約748—約799),字允言,唐代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人。盧綸以詩歌成就位居“大歷十才子”之首,詩多送別贈答之作,其邊塞詩雄渾慷慨,廣為傳頌。有《盧戶部詩集》,《全唐詩》存詩五卷。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和張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注釋
張仆射:姓張,仆射為官職,此詩為詩人對張仆射所作的和詩。
塞下曲:唐朝盛行的樂府詩題,主旨多講邊塞之事。
單于:匈奴、胡人等少數民族的首領。
輕騎:輕裝出行的騎兵。
弓刀:為刀類武器的一種,形狀近于弓形而得名,便于攜帶。
簡析
此詩描述的是邊關地區的一場戰爭,然詩人未正面直寫戰爭的激烈,而是刻畫了一些特殊場景,由細節展現戰爭的雄壯和猛烈。“月黑雁飛高”,夜色沉重,月色暗淡,大雁一時間紛紛飛上天空,打破了夜晚的靜謐,可見是突襲,這一景代表著戰爭的開始。“單于夜遁逃”,單于在夜色掩護下慌亂逃走,留下混亂潰敗的敵軍,這一景代表著戰爭的結果,可以想象到戰場上士兵英勇殺敵的情形。“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兩句詩渲染了出擊前的情緒、氣氛,使畫面上的形象栩栩如生:在將軍的號令下,戰士們整裝待發,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積雪。場面壯烈而扣人心弦,讀之令人壯懷激烈。
背景
此詩為唐代詩人盧綸邊塞組詩中的一首,是歷來廣為傳誦的名篇。詩句描述了士兵作戰擒敵的英勇姿態,場景構畫巧妙,盡顯軍士的豪情和無畏。
名家點評
〔清〕李瑛:上二句言匈奴畏威遠遁。下二句不肯邀開邊之功,而托言大雪,便覺委婉,而邊地之苦亦自見。(《詩法易簡錄》)
〔近代〕俞陛云:前二首僅閑敘軍中之事,此首始及戰事。言兵威所震,強虜遠逃,月黑雁飛,寫足昏夜潛遁之狀。追奔逐北者,宜發輕騎躡之,而弓刀雪滿,未得窮追,見漠北之嚴寒,防邊之不易也。(《詩境淺說續編》)
千山冰雪晴,山靜錦花明
送從叔程歸西川幕
唐·盧綸
千山冰雪晴,山靜錦花明。
群鶴棲蓮府,諸戎拜柳營。
浪依巴字息,風入蜀關清。
豈念在貧巷,竹林鳴鳥聲。
注釋
蓮府:指幕府。
柳營:軍營。
巴字:巴江或巴峽,曲折似“巴”字。
貧巷:貧民聚居的地方。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
“千山冰雪晴,山靜錦花明”交代了送別的時令和季節。詩人送別的時候山上仍然有積雪,但天空卻十分晴朗,天空和雪山構成了一幅白凈明朗的圖畫。“山靜錦花明”則帶有一絲春天的意味,詩人送別的路上途經山中,山里萬籟俱靜,淡紫色的錦花團團簇擁,讓人賞心悅目。“群鶴棲蓮府,諸戎拜柳營”是對西川幕府的描寫,群鶴的棲息從側面說明了詩人從叔的品行高潔,而諸戎則傳達了將士們迎接詩人從叔的熱情和軍中嚴謹的紀律。“浪依巴字息,風入蜀關清”中,巴峽和蜀關都是艱難險阻之地,但是詩人反而說“巴字息”和“蜀關清”,這是為了說明送別路途的順利,表達的不是愁苦的離別情緒,而是不為離別所困的輕松氣氛。“豈念在貧巷,竹林鳴鳥聲”是說詩人和其從叔回憶起了從前在貧巷居住的日子,那時他們也并沒有因為境遇而感到憂傷,而是能夠靜下心來聆聽竹林里的鳥鳴聲。
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送李端
唐·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注釋
李端:盧綸的好友,“大歷十才子”之一。
故關:故鄉。
衰草:冬草枯黃,故曰衰草。
少孤:指少年喪父、喪母或父母雙亡。
簡析
這是一首詩人送別友人李端的詩。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開篇從衰草落筆,點明時令在嚴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著寒風瑟瑟發抖,四野蒼茫,一片凄涼的景象。在這樣的環境中送別故人,更加重了離愁別緒。“離別正堪悲”,為此詩定下了深沉感傷的基調。“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寫送別的情景,仍緊扣“悲”字。“路出寒云外”,雖寫的是送別之景,但融入了濃重的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友人終于遠行了,留在這曠野里的只剩詩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無減。偏偏這時,天又下起雪來,郊原茫茫,詩人不能久留,只得回轉身來,踏上風雪歸途。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是對往事的回憶。詩人送走了故人,思緒萬千,百感交集,不禁產生撫今追昔的情懷。人生少孤已屬極大不幸,何況又因天寶末年動亂,自己遠役他鄉,飽經漂泊困厄,而絕少知音呢?“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仍歸結到“悲”字。詩人經歷了送別場面,回憶起不勝傷懷的往事之后,越發覺得對友人依依難舍,不禁又回過頭來,遙望遠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畢竟已離去,再傷感也是徒勞,唯有希望下次早日相會。這兩句不僅感傷個人的身世飄零,而且從側面反映出時代動亂和人們在動亂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背景
這首送別詩是為李端而作。李端和盧綸同為“大歷十才子”。這首詩寫得感情真摯,凄愴動人。
名家點評
〔清〕胡本淵:“少孤”句悲李,“多難”句自悲。(《唐詩近體》)
〔近代〕俞陛云:詩為亂離送友,滿紙皆激楚之音。前四句言歲寒送別,念征途之遞迢,值暮雪之紛飛,不過以平實之筆寫之。后半篇沉郁激昂,為作者之特色。(《詩境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