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變速器
車輛在起步、爬坡及重負載時,需要較大驅動力,以免車輛因扭矩不夠而抖動,甚至熄火;而在平坦路面高速行駛時,則無須太大驅動力,反而要有較高轉速,以節省燃料;且必要時,車輛要能倒退。另外,變速器的各擋變速齒輪,可提高車輛的行駛性能,使發動機在最經濟、有效的情況下使用,且變速段分得越多,車輛的行駛性能越理想,但變速段分得太多,會導致行車操控不便,故各變速段間的齒輪減速比,應存在一定的關系,使行車操控方便。
綜上所述,變速器須具備下列的功能:
(1)增加減速比,以增大車輪扭矩。
(2)增加車輪的轉速,以節省燃料。
(3)改變車輪的轉動方向,以利倒車行駛。
(4)利用空擋的作用,切斷發動機與車輪間的動力。
2.3.1 齒 輪
齒輪可傳遞較大的扭矩,且可得確定的速度比,故廣泛應用在變速器等構件上。
一 齒輪的特性
(1)齒輪(見圖2-15)與齒輪之間的動力傳遞不會產生滑動,因而主動軸與從動軸的速度比可保持一定。
(2)可改變運動方向:當兩齒輪是外接時,兩齒輪轉動方向相反,但若在兩齒輪間加一惰輪,則轉動方向就會發生變化;而內接時,其轉動方向相同。
(3)可改變扭矩或轉速:當減速比大于1時,產生減速作用,即被動輪轉速變小、扭矩變大;當減速比小于1時,產生加速作用,即被動輪轉速變大、扭矩變小。
(4)齒輪與齒輪直接接觸傳動,所占空間較小,但兩軸間的距離不能相距太遠。

圖2-15 齒輪
二 減速比
齒輪的作用如圖2-16所示。大齒輪A為主動輪,節圓半徑Ra(直徑Da),轉速Na,齒數ta,扭矩Ta;小齒輪B為被動輪,節圓半徑Rb(直徑Db),轉速Nb,齒數tb,扭矩Tb。

圖2-16 齒輪的作用
(1)大齒輪A的齒距為Pc,a=,小齒輪B的齒距為Pc,b=
因為兩齒輪的齒距相等(注:齒距為沿節圓上一齒的任意點到相鄰齒上對應點的弧線距離,如P1、P2。),所以

即=
,兩齒輪的齒數與節圓直徑成正比。
(2)又兩齒輪接觸點上的切線速度(V)相等,所以,

即兩齒輪的轉速與節圓直徑成反比。
(3)若大齒輪A作用在小齒輪B的力為F,依據力矩原理可得
大齒輪A的扭矩為Ta=FRa;小齒輪B的扭矩為Tb=FRb。所以扭矩比=
=
。

即兩齒輪的扭矩與節圓直徑成正比。故


即兩齒輪的扭矩與節圓直徑、齒數成正比,而與轉速成反比。
2.3.2 變速器種類
一 手動變速器種類
變速器有手動變速器與自動變速器兩大類。手動變速器可分滑動式、永久嚙合式與同步式等三大類,目前以同步式使用最為廣泛。
1 滑動式
滑動式手動變速器使用正齒輪,且換擋時須將齒輪前、后移動,因此長度較長(見圖2-17);且因主軸齒輪的周邊線速度與副軸齒輪的周邊線速度并不相同,因而換擋時齒輪嚙合困難,必須使用離合器,才能順利換擋。因為換擋困難、齒輪磨損快與噪聲大等缺點,該類變速器已被淘汰。
2 永久嚙合式
永久嚙合式手動變速器采用斜齒輪,且副軸上各擋齒輪與主軸上各齒輪直接嚙合在一起(見圖2-18);換擋時,移動齒輪接合套將換擋齒輪與齒輪接合套相接合,故可減少噪聲,延長使用壽命,但仍有用離合器來換擋及齒輪側推力較大的缺點。

圖2-17 滑動式手動變速器(低速擋)

圖2-18 永久嚙合式手動變速器
3 同步式
同步式手動變速器是永久嚙合式手動變速器的改良(見圖2-19)。在齒輪接合套上裝等速調節裝置,稱為同步調速裝置,如此可使換擋容易而無噪聲,且不必使用離合器換擋,甚為方便,已為車輛廣泛使用。

圖2-19 同步式手動變速器
二 自動變速器種類
自動變速器可分為機械式、液壓機械式與電子控制式等三大類。
1 機械式
機械式自動變速器包含了鋼帶及一組鋼帶盤(見圖2-20)。鋼帶溝深度受油壓控制,自靜止起步至最高速度時,產生無段式的變速,且沒有換擋的沖擊及能提供高度運轉性能。

圖2-20 機械式自動變速器
2 液壓機械式
液壓機械式自動變速器由液體傳動部分(如液力變矩器)、機械齒輪變速機構(如行星齒輪組)及控制換擋動作的油壓控制系統等組成,如圖2-21所示(圖中PRND21是擋位置示)。

圖2-21 液壓機械式自動變速器
3 電子控制式
電子控制式自動變速器是目前自動變速器的通稱。一般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操作都是由油壓控制的,而電子控制式自動變速器則以電子來控制油壓的操控部分,使變速反應迅速而靈敏,且變速模式可以增多,以提高車輛的加速性及經濟性。
頭腦風暴
◎變速器為何能夠增進扭力?
2.3.3 同步式變速器
同步式變速器一般有4個前進擋(1、2、3、4擋)及1個倒退擋,或另加一超速傳動擋,即形成5個前進擋及1個倒退擋。通常由變速器外殼、變速器延伸殼、離合器軸、主軸、副軸、各擋齒輪、同步器調速總成與變速操縱機構等組成,如圖2-22所示。

圖2-22 同步式變速器
一 構件
1 變速器外殼
小型車的變速器外殼由鋁合金壓鑄而成,作為變速器的骨架,其上有加油及測量油面高度等裝置。
2 變速器延伸殼
用以安裝變速操縱機構、里程表驅動裝置及倒車燈開關等。
3 離合器軸
離合器軸是變速器的輸入軸(主動軸)。離合器軸上鑄有一主驅動齒輪,將球軸承安裝在變速器外殼上;其前端與飛輪(或曲軸)的向導軸承相浮接,以保持曲軸與離合器軸在同一中心線上,后端亦以向導軸承與主軸相浮接,以支撐主軸質量并保持兩軸在同一中心線上。
4 主軸
主軸是變速器動力輸出軸。軸上各齒輪依大小順序與副軸齒輪相嚙合,但在主軸上空轉。其同步器可在軸上左右移動,以作為換擋之用。
5 副軸
軸上各齒輪與軸制成一體(轉動),各齒輪的齒數不同,產生變速作用。
6 惰輪軸
軸上裝有一惰輪,作為倒擋改變動力的傳動方向。
7 同步器調速總成
同步器調速總成由同步中心齒轂、同步齒套、調速銅錐環、調速鍵等組成,并與主軸嚙合傳動。在換擋時,能自動調節欲嚙合的兩齒輪的速度,使周邊線速度相近,完成換擋動作。
8 變速操縱機構
變速操縱機構有直接操縱式與遙控操縱式兩種。由變速撥叉與變速撥叉軸傳遞變速桿的動作,并使同步機構的同步齒套做軸向移動,以進行換擋動作。
二 鍵式同步器調速總成
1 構造
鍵式同步器調速總成構造如圖2-23所示。

圖2-23 鍵式同步器調速總成構造
(1)同步中心齒轂。同步中心齒轂內、外皆有齒槽。內齒槽與主軸的槽齒相嚙合,外齒槽與同步齒套的內槽齒相嚙合,且其外齒轂上尚有3~4道鍵槽,以裝置調速鍵。
(2)同步齒套。同步齒套內槽齒與同步中心齒轂齒槽相嚙合,齒套上有槽溝,以安裝變速撥叉;換擋時,變速撥叉可使齒套在中心齒轂上左、右滑動。
(3)調速鍵。通常有3~4塊調速鍵安裝在同步中心齒轂的鍵槽上,并用2條環形鍵彈簧將調速鍵向外壓緊在同步齒套的凹槽上。換擋時,調速鍵擠壓調速銅錐環,使調速銅錐環與主軸齒輪產生調速作用。
(4)調速銅錐環。調速銅錐環內有錐狀細紋溝槽,外部并制有犬齒。換擋時,調速銅錐環受調速鍵擠壓,錐狀細紋溝槽與主軸錐體部相嚙合,由兩者摩擦產生調速作用,使主軸齒輪與調速銅錐環(同步器調速總成)的線速度相等,順利完成換擋動作。
2 調速作用
調速作用如圖2-24所示。下面以1擋換2擋為例進行說明。
(1)換擋前,主軸2擋齒輪與副軸2擋齒輪相嚙合,并在主軸上高速空轉,而同步器調速總成則與主軸一起低速轉動。換2擋時,變速撥叉將同步齒套向主軸2擋齒輪滑動,同時帶動調速鍵擠壓調速銅錐環,使其內部錐狀細紋溝槽向左輕抵主軸2擋齒輪錐體部,產生輕微摩擦,此時同步齒套尚未與高速銅錐環犬齒相嚙合。

圖2-24 調速作用
(2)當同步齒套越過調速鍵凸出部繼續向左滑動,此時調速鍵向調速銅錐環施予更大擠壓力,促使調速銅錐環內部錐狀細紋溝槽與主軸2擋齒輪錐體部更緊密配合,如此由兩者摩擦作用,使調速銅錐環與主軸2擋齒輪的速度幾近相等,且此時同步齒套已越過調速銅錐環接合套,使同步齒套與調速銅錐環一起轉動。
(3)當同步齒套、調速銅錐環與主軸2擋齒輪線速度相同時,齒套很容易越過調速銅錐環的接合套,而與主軸2擋齒輪的接合套相嚙合,完成調速與換擋的動作。
調速工作的順序如下:變速撥叉→同步齒套→調速鍵→調速銅錐環→調速銅錐環錐狀細紋溝槽→主軸齒輪錐體部→同步齒套、調速銅錐環上的接合套與主軸(2擋)齒輪上的接合套線速度相同→完成調速與換擋。
2.3.4 各速擋動力傳遞及減速比
發動機發動,離合器踏板未踩下時,無論在何種擋位,發動機動力即經由離合器軸→離合器軸驅動齒輪→副軸驅動齒輪→副軸各擋齒輪→主軸1、2、3擋及惰輪軸齒輪,主軸1、2、3擋齒輪在主軸上空轉。
一 空擋
變速撥叉未移動,因而主軸上的1、2、3擋齒輪在主軸上空轉,主軸沒有動力輸出。
二 1擋
1擋動力傳遞路線如圖2-25所示。
(1)變速撥叉將1、2擋同步器總成向右滑動,與主軸1擋齒輪的接合套相嚙合,因而發動機動力由離合器軸→離合器軸驅動齒輪→副軸驅動齒輪→副軸1擋齒輪→主軸1擋齒輪→主軸1擋齒輪的接合套→1、2擋同步器總成(同步齒套→同步中心齒轂)→主軸→動力輸出。


圖2-25 1擋動力傳遞路線
三 2擋
2擋動力傳遞路線如圖2-26所示。
(1)變速撥叉將1、2擋同步器總成向左滑動,與主軸2擋齒輪的接合套相嚙合,因而發動機動力由主軸2擋齒輪的接合套→1、2擋同步器總成→主軸→動力輸出。


圖2-26 2擋動力傳遞路線
四 3擋
3擋動力傳遞路線如圖2-27所示。
(1)變速撥叉將3、4擋同步器總成向右滑動,與主軸3擋齒輪的接合套相嚙合,因而發動機動力由主軸3擋齒輪的接合套→3、4擋同步器總成→主軸→動力輸出。


圖2-27 3擋動力傳遞路線
五 4擋(直接傳動)
4擋動力傳遞路線如圖2-28所示。
(1)變速撥叉將3、4擋同步器總成向左滑動,與離合器軸驅動齒輪的接合套相嚙合,此時離合器軸與主軸成一體轉動,因而發動機動力直接由離合器軸向主軸輸出。
(2)減速比=1:1。

圖2-28 4擋動力傳遞路線
六 倒擋
倒擋動力傳遞路線如圖2-29所示。

圖2-29 倒擋動力傳遞路線
(1)變速撥叉將主軸倒擋齒輪向左滑動,與倒擋惰輪相嚙合,因而發動機動力由離合器軸驅動齒輪→副軸驅動齒輪→副軸倒擋齒輪→惰輪軸惰輪齒輪→主軸倒擋齒輪→主軸→動力輸出。其中惰輪軸惰輪齒輪用以改變動力轉動的方向,而與倒擋減速比無關。

2.3.5 變速器操縱機構
變速器操縱機構由變速桿、變速滑軌、撥叉(桿)、定位機構及聯鎖裝置等組成。
一 變速器操縱機構種類
變速器操縱機構有晉級式與選擇式兩大類。晉級式變速時,由低速擋依序換擋到最高速擋,一般用于機車;選擇式可分為直接操縱式與遙控操縱式兩大類,一般用于轎車上。
(1)直接操縱式有連桿式[見圖2-30(a)]及整體式[見圖2-30(b)]兩種。整體式操縱變速桿時,直接移動變速滑軌與撥叉;而連桿式操縱變速桿時,須借由連桿連接到變速器內,以操控變速滑軌與撥叉。

圖2-30 直接操縱式變速機構
(2)遙控操縱式以轉向盤柱式為主(見圖2-31)。轉向盤柱式操縱變速桿時,直接操控撥桿。兩根撥桿均作為撥動撥叉之用,或一根撥桿作擋位(1、2、3、4擋或倒擋)選擇用,另一根撥桿作為撥動撥叉推向各擋位(1、2、3、4擋或倒擋)之用。

圖2-31 轉向盤柱式變速機構(1選擇桿1撥動桿型)
二 定位機構與聯鎖裝置
(1)定位機構由定位鋼珠、定位彈簧及變速滑軌等組成。當變速滑軌移到所需位置時,定位彈簧把定位鋼珠壓入滑軌凹槽,以固定滑軌位置,防止因振動產生的跳擋現象,如圖2-32所示。

圖2-32 定位機構
(2)聯鎖機構由聯鎖銷、鋼珠及變速滑軌等組成。當一根變速滑軌(A)移動后,由聯鎖銷及鋼珠的裝置,防止另一根變速滑軌(B或C)的移動,以防止兩組主軸的擋位齒輪同時與主軸嚙合,導致變速器受損。唯有先前變速滑軌(A)移回空擋(凹槽對正鋼珠)時,變速滑軌(A、B、C)始能再移動,進行換擋動作,如圖2-33所示。

圖2-33 聯鎖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