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4 自動變速器

自動變速器是借助液體壓力或其他構件(如鋼帶等)操控動力傳輸與自動換擋,可省去駕駛人換擋的操作,車輛能在較經濟及配合路況需求的情況下行駛。

自動變速器可大致分為機械式、液力機械式及電子控制式3類,而電子控制式自動變速器(見圖2-34)是目前自動變速器的代表。主要由液體傳動系統(tǒng)、行星齒輪系統(tǒng)與電子(或油壓)控制系統(tǒng)所組成。

圖2-34 電子控制式自動變速器的系統(tǒng)圖

一 液體傳動系統(tǒng)

液體傳動系統(tǒng)(如液力變矩器)自動控制發(fā)動機動力的接合或分離,用以取代離合器踏板、離合器總成等的操作。

二 行星齒輪系統(tǒng)

行星齒輪系統(tǒng)提供不同速度比及改變轉動方向,以符合各種路況的需求。

三 電子(或油壓)控制系統(tǒng)

隨著發(fā)動機轉速、負載及行車速度的變化,可用電子(或油壓)控制系統(tǒng)自動控制行星齒輪系統(tǒng),產生變速、換擋的作用。

2.4.1 液體傳動系統(tǒng)

液體傳動系統(tǒng)的演進:由液力偶合器改良為液力變矩器,近來更發(fā)展為鎖止式液力變矩器,以提高高速時的動力傳遞效率。

一 液力偶合器

液力偶合器由泵輪(又稱主動葉輪)與渦輪(又稱被動葉輪)組成,如圖2-35所示。當泵輪被發(fā)動機曲軸帶動時,產生離心力將油液傳送到渦輪內,推動渦輪轉動,發(fā)動機動力得以傳送到變速器輸入軸上。

圖2-35 液力偶合器

(1)泵輪:裝置在發(fā)動機曲軸上,與飛輪成為一體。葉片為平板形且葉片間隔不等,以減少液體流動時產生的諧振。

(2)渦輪:裝置在變速器(行星齒輪組)輸入軸上。葉片亦為平板形,且間隔也不等,以減少諧振。渦輪葉片數目與泵輪不相等,可避免液體從泵輪流到渦輪時所產生的干擾,并可避免皆由相對的葉片承受,以延長使用壽命。

(3)兩葉輪盡量靠近,以增進液體傳動效率。內部存儲85%~90%的油液,在油液受熱時,有空隙可供其膨脹,可減少油封受損。

(4)泵輪與渦輪的轉速差稱為滑差,以泵輪轉速的百分比表示。一般當發(fā)動機轉速為1500~2000r/min時,滑差為2%~5%。如泵輪轉速為2000r/min,而渦輪轉速為1900r/min,則

二 液力變矩器

液力變矩器(見圖2-36)由泵輪、渦輪與導輪(又稱定子)所組成。液力變矩器是液力偶合器的改良。因為當液力偶合器泵輪將油液傳送到渦輪改變方向后,再折回泵輪,所以此時油液方向與泵輪轉動方向相反,因而阻礙泵輪轉動,亦即消耗發(fā)動機動力;而液力變矩器即在液力偶合器內加裝一導輪,以增加輸出扭力,如圖2-37所示。其構件說明如下所述。

圖2-36 液力變矩器

圖2-37 液力偶合器與液力變矩器的比較

(1)泵輪(渦輪):葉片為彎曲形,可減少油液回彈,動力消耗較少。

①如圖2-38(a)所示,當油液噴向輪上漏斗時,因沖擊漏斗時間短,故從漏斗流出的油液能量與流入時差不多,即只做動力傳遞而無增加扭力的作用。

②如圖2-38(b)所示,當油液噴向輪上漏斗時,因裝有一曲形葉片(如導輪),可使從漏斗流出的油液再次沖擊漏斗,經過連續(xù)多次作用后,從漏斗流出(如渦輪)的油液能量比噴入(如泵輪)時的油液能量大,故具有增大扭力的作用。

圖2-38 液力變矩器構件

(2)導輪:導輪能改變油液流動方向,具有增大扭力的作用。在液力變矩器中裝置1個導輪者,稱為單級扭力變換器,有2個者稱為二級扭力變換器。

在液力變矩器中的導輪,當渦輪轉速慢時可改變油液流動方向,以增加輸出扭力;但當渦輪轉速快時,油液在導輪背面流動,此時非但不能改變油液流動方向及增加輸出扭力,油液的流動反而因導輪的阻撓生熱,致使動力損失;改善方法即將導輪裝在單向離合器上。

如圖2-39(a)所示,單向離合器內的滾子,其對角線AA'比對角線BB'長,當滾子被迫逆時針方向轉動時,則成鎖止傳動狀態(tài);當滾子順時針方向轉動時,則成自由空轉狀態(tài)。

如圖2-39(b)所示,低速時,從渦輪流出的油液,經導輪正面(此時單向離合器在鎖止的方向)改變傳動方向后,導入泵輪,使輸出扭力增加。

如圖2-39(c)所示,高速時,從渦輪流出的油液,經導輪背面流過,并借由推動單向離合器向前轉動,產生空轉,因而導輪不會阻撓油液流動,致使動力損失,但也無法增加輸出扭力,而作為液力偶合器用。

圖2-39 液力變矩器的作用

圖2-40所示為液體扭力變換接合器的特性曲線。

(1)渦輪與泵輪的速度比為零(渦輪靜止)時,液體扭力變換接合器傳動效率為零。

圖2-40 液體扭力變換接合器的特性曲線

(2)速度比為0.6~0.75時(A點),其傳動效率最高,約為0.85。

(3)速度比為0.82時,渦輪與泵輪的扭力比為1(即B點),傳動效率約0.8(C點),導輪此時開始空轉,亦即液體扭力變換接合器變成液力偶合器;之后,速度比再增大,其傳動效率即沿液力偶合器特性曲線變化,速度比到達0.94(D點)左右,其傳動效率最高。若速度比超過0.94,傳動效率就迅速下降。

三 鎖止式液力變矩器

傳統(tǒng)液力變矩器因滑差作用,致使泵輪無法毫無損失地將動力傳遞到渦輪,造成燃料浪費。近代自動變速器使用鎖止式液力變矩器,以改善高速擋的傳動效率。

鎖止式液力變矩器作用在高速擋時,由鎖止活塞將渦輪與液力變矩器蓋互相鎖止,使其直接傳動,提高動力傳遞效率,節(jié)省燃料;同時由于鎖止傳動,油液不再傳遞動力,因而油溫不致過高。其作用如下:

(1)如圖2-41(a)所示,當自動變速器在低速擋(鎖止離合器OFF)時,油液從入口進入到鎖止活塞左側,壓迫鎖止活塞向右移動,致使渦輪與液力變矩器分離,即不鎖止傳動。其動力由發(fā)動機→液力變矩器蓋→泵輪→渦輪輸出。

(2)如圖2-41(b)所示,當自動變速器在高速擋(鎖止離合器ON)時,油液從出口處泄放,油壓將鎖止活塞向左移動,致使渦輪與液力變矩器互相鎖止,即直接傳動。其動力由發(fā)動機→液力變矩器蓋→鎖止活塞→減振彈簧→渦輪→自動變速器主軸輸出。

圖2-41 鎖止式液力變矩器

頭腦風暴

◎你駕駛手動變速器的車在城市中行駛,出現堵車時,會不會想到如果現在是自動變速器的車多好?為什么?

2.4.2 行星齒輪系統(tǒng)

簡單行星齒輪系統(tǒng)由太陽輪、行星齒輪、行星齒輪架及齒圈(又稱內齒輪)等組成,如圖2-42所示。其構造簡單、體積小、齒輪永久嚙合,換擋時無須撥動齒輪,且其齒輪接觸點多,可傳輸較大的扭矩;但其控制機構較復雜,且故障多,故大多用于自動變速器或超速傳動裝置上。

圖2-42 簡單行星齒輪系統(tǒng)構造

設太陽輪齒數a=36,行星齒輪齒數b=24,齒圈齒數d=84。當太陽輪主動,而齒圈固定,則行星齒輪架被動,其減速比計算如下:

(1)若行星齒輪架逆時針方向轉1圈,則行星齒輪在齒圈上滾動(自轉),即

(2)若行星齒輪逆時針在齒圈上滾動(自轉)1圈,則帶動太陽輪順時針轉,即

(3)若行星齒輪逆時針在齒圈上滾動3.5圈時,則太陽輪將順時針轉,即

(4)當太陽輪與行星齒輪架鎖為一體時,其速度比為1:1,故當行星齒輪架轉1圈,太陽輪也會轉1圈。但實際上太陽輪與行星齒輪架速度比為,因而行星齒輪架轉1圈,太陽輪實際轉數為圈。所以

當太陽輪主動,齒圈固定,行星齒輪架被動時,行星齒輪系統(tǒng)產生大減速作用。其余各擋作用,如此推算,整理如表2-2所示。

表2-2 簡單行星齒輪系統(tǒng)作用

※當行星齒輪架主動時,則成超速(大、小加速)傳動,減速比小于1;行星齒輪架被動時,則成加大扭矩(大、小減速)傳動,減速比大于1;行星齒輪架固定時,則成倒擋作用。

頭腦風暴

◎為何行星齒輪系統(tǒng)中的太陽輪、齒圈及行星齒輪架等無一固定時(即空擋),無法將發(fā)動機動力輸出?

2.4.3 液壓控制系統(tǒng)

液壓控制系統(tǒng),如圖2-43所示,包括油泵、真空控制閥、手動控制閥、速控閥、換擋控制閥、換擋閥、油壓調節(jié)閥及伺服機構等構件;由油泵建立油壓,并經各油壓控制閥以操縱伺服機構(制動帶、離合器等),使行星齒輪系統(tǒng)產生速度比變化(即自動換擋動作)。

一 油泵

油泵位于液力變矩器后方,由發(fā)動機驅動的主動軸(如泵輪)帶動,產生油壓以使各控制閥、離合器及制動帶等動作,并將油液充滿液力變矩器及在油料冷卻器內循環(huán)以協(xié)助散熱。一般可分為轉子式與齒輪式兩大類。

圖2-43 液壓控制系統(tǒng)

二 真空控制閥(又稱節(jié)流油閥)

由發(fā)動機進氣歧管真空大小,控制送到換擋控制閥的油壓,進而操控伺服機構,以進行換擋動作,如圖2-44所示。當進氣歧管真空降低,以致彈簧彈力將膜片左移,因而輸出油壓增加,經由換擋控制閥、換擋閥及伺服機構作用,使行星齒輪系統(tǒng)處在適當擋位。

圖2-44 真空控制閥(節(jié)流油閥)

三 速控閥

速控閥將車速(或自動變速器輸出軸轉速)轉換成油壓變化,以控制作用到換擋閥的油壓,如圖2-45所示,當車速(變速器輸出軸)慢時,配重離心力小,被彈簧彈力收縮在合攏位置上,只允許低油壓送至換擋閥,因而維持在低速擋;待車速變快,配重離心力增加,克服彈簧彈力向外張開,促使液壓閥開度變大,可讓較多油壓送到換擋閥,并在真空控制閥油壓作用下,使自動變速器換入高速擋。

四 換擋閥

換擋閥依手動控制閥、真空控制閥、速控閥等送來的油壓及閥內本身彈簧彈力的作用,使閥移動達到平衡位置,通過換擋閥油壓高低,產生換擋動作。一般4擋自動變速器有1、2擋換擋閥,2、3擋換擋閥及3、4擋換擋閥等。

圖2-45 速控閥

五 手動控制閥

如圖2-46所示,駕駛人借由變速桿操縱手動控制閥,改變油壓通路,以操控各擋位。手動控制閥一般有5~6個位置油路,如P、N、D、L、R或P、R、N、D、1、2等。

圖2-46 手動控制閥

(1)P:駐車擋(油路1)。

(2)N:空擋(油路1、2、3)。

(3)D:前進擋,用于一般行駛狀況,變速器可由低速擋變化到最高速擋,也可由最高速擋降到低速擋(油路1、3、4)。

(4)R:倒車擋(油路3、4)。

(5)L:低速擋,用于長下坡或需較大扭力的路況(如泥濘路況),變速器只在1、2擋間變換,以提供較大扭力(油路2、3、4)。

(6)另外,1、2擋類似L擋,低速擋可提供駕駛人更多的選擇,使變速器發(fā)揮更佳效果。

六 油壓調節(jié)閥

油壓調節(jié)閥最主要的功用是調節(jié)從油泵來的油壓,能維持在一定壓力之內送到液壓控制系統(tǒng),并且將油壓分供到液力變矩器和潤滑系統(tǒng),如圖2-47所示。油泵來的油壓經B和B'到油壓調節(jié)閥,其中油壓從B經限流孔A到油壓調節(jié)閥左側,將閥往右推,并根據設計的油壓大小來決定閥移動的位置。從B'到D的油壓亦因閥的移動而改變,由于油壓調節(jié)閥左右持續(xù)的移動,可以保持油壓為定值。

圖2-47 油壓調節(jié)閥

七 伺服機構

由油壓或真空或電磁等作用,通過杠桿操作產生機械力,并可依需要予以繼續(xù)或中斷的機構,稱為伺服機構,如圖2-48所示。在自動變速器中,由電磁、油壓等方式操縱離合器及制動帶,使變速(行星)齒輪組產生速度比變化。

(1)如圖2-48(a)所示,當油壓作用在活塞作用側(伺服缸)時,活塞桿推緊(太陽輪延伸的)制動帶[可對照圖2-48(b)的制動帶],因而太陽輪固定,齒圈主動,而行星齒輪架被動,產生減速作用。

(2)如圖2-48(b)所示,當制動帶放松,油壓推動環(huán)狀活塞,使多片離合器壓緊時,行星齒輪架與太陽輪延伸的制動鼓鎖住,因而為直接傳動。

圖2-48 伺服機構

頭腦風暴

◎你認為自動變速器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相當于手動變速器的哪些構件或動作(包括駕駛人的操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长县| 武川县| 巴彦淖尔市| 双辽市| 临安市| 布拖县| 普兰县| 巴楚县| 德保县| 郯城县| 中超| 汽车| 夏邑县| 贡山| 响水县| 乌拉特前旗| 什邡市| 乌兰浩特市| 绍兴县| 淳化县| 墨玉县| 巴塘县| 杂多县| 桓台县| 靖宇县| 华安县| 武陟县| 鸡东县| 西华县| 武清区| 乌恰县| 都匀市| 长兴县| 东光县| 白玉县| 巫山县| 靖江市| 金川县| 旌德县| 南宫市| 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