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鐵工程環境影響評價與估價方法研究
- 張小平 段曉晨 張新寧 王兆雨
- 1984字
- 2019-04-23 22:43:25
1.3 本書的主要內容
在可行性研究決策階段,高速鐵路環評是整個高速鐵路項目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環節,其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高速鐵路同其他建設項目一樣,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具有短期可測和中長期不可預測性,即在建設過程中可視可見的植被森林破壞、動物通道阻斷、水土流失、開挖爆破震動等短期影響可以測定和評價,這也是現行評價方法的重點部分,但對于中長期造成的區域或地區的生態環境失衡狀態如生物滅絕、滑坡泥石流、地震、濕地水源枯竭等的破壞影響卻具有隨機和不可測性,現行評價方法對其評價基本處于空白。本書運用恢復生態學、基礎生態學、系統動力學和國際前沿的戰略環境評價SEA、環境影響評價EIA理論及方法,結合國內高速鐵路生態恢復、評價現狀和動態,吸取我國青藏鐵路,京滬、京津和國外高速鐵路等生態環境評價和保護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1.3.1 高速鐵路路域區域生態原貌指標評價理論和方法
高速鐵路路域區域生態原貌指標評價是高速鐵路環評的基礎。高速鐵路建設項目具有規模龐大、封閉狹長、點(區域)多線長、建設和運營(80年以上)時間長、一次性或單件性的特點,高速鐵路路域(寬15~20m,長數百或數千公里)區域(線路中心兩側300m或更寬,邊界是灰色模糊的)生態環境系統具有動態性、不確定性、非平衡性、突變性等典型的復雜系統非線性特點,本書擬在“3S”集成技術調查和實地樣地深入調查基礎上,獲取路域區域不同環境生態原貌信息資料,應用復合生態系統原理、生態學、環境科學、系統科學等理論和方法對原始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分析,根據所收集數據的性質、質量和數量等,探討運用主成分、聚類分析、加權復合評價法等非線性統計分析方法,對路域原生態系統、區域生態環境的生態原貌(本底)和退化程度進行多目標、多屬性、多層次復雜系統綜合評價分析,建立路域區域生態本底評價指標體系,在國內外同類型正常區域生態指標體系分析比較基礎上,確定該路域區域正常生態指標目標體系,以生態適宜度為依據,提出最優的路域區域生態本底目標體系(如為退化或嚴重退化,應制定生態本底重建目標體系;如為惡化,應提出否定或繞行方案)。
1.3.2 高速鐵路路域區域短中長期生態環境影響因素評價理論與方法
本書擬首先通過對高速鐵路工程的短期可測數據的檢測、統計和分析,在對現行評價方法如單多途徑因子分析法、模糊評價、層次分析、主因素分析等不足和缺陷深化研究基礎上,探討運用顯著性理論、神經網絡、混沌理論等復雜系統理論方法,對高速鐵路建設運營主要影響因素如水土流失、噪聲、振動、電磁波污染、自然植被及生物多樣性損失、動物及其棲息地的破壞、自然景觀破壞、地質地貌擾動、地面地下水系破壞等短期可測的主要影響程度進行深入評價分析研究,針對高速鐵路特點,深化環評方法標準和規范法規研究,提出修正和創新短期可測影響因素評價方法體系。其次,重點加強和深化對高速鐵路生態環境累積、拉動效應及中長期影響評價理論方法研究和創新,新建項目的累積、拉動效應和中長期影響是導致全球氣候環境極端變化的罪魁禍首,大量、過量的項目建設和運營(同區域和不同區域項目之間短、中、長期影響的交叉、平行積聚及突變)導致全球各地區、各區域生態環境系統處于退化、嚴重、惡化的失穩狀態(正如多米諾骨牌,每個都處于暫時穩定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只要某區域的一個生態影響因子產生變化,就會引發蝴蝶效應,扣動引爆整個地區甚至全球生態氣候環境的多米諾骨牌連鎖效應。
本書在對高速鐵路路域區域已完、正在、將要和規劃的建設項目規模、占用空間、影響程度等統計分析基礎上,探討運用因果關系、矩陣法、“3S”集成、黃金分割、幕景法、系統動力學等理論對區域建設項目規模、自然生態和生態退化等平衡機理規律進行研究,提出區域建設項目規模和生態退化臨界閥值,深化高速鐵路新建項目區域內累積效應,以及對不同區域項目如所需主要材料生產和生態鏈、地質板塊和氣候的連鎖拉動效應的時間、空間、閥值、協同等影響評價理論方法研究。然后,通過收集整理大量已完高速鐵路工程建設運營后的中長期生態環境恢復程度的實際監測數據,運用神經網絡、數據挖掘、數據庫知識發現等方法進行數據挖掘分析,提出擬建高速鐵路中長期環評新理論、新方法,為填補中長期環評理論和方法空白提供建設性依據。
1.3.3 高速鐵路全生命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規劃和監測評價體系
在上述基礎上,建立高速鐵路路域區域退化生態系統診斷評價指標體系,并與生態本底目標體系進行比較分析,建立合理的高速鐵路全生命內短、中、長期路域區域環境保護目標規劃和環境影響后評價及動態監測體系,形成高速鐵路區域戰略環境評價、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后評價等完善的評價和動態監測體系。
1.3.4 高速鐵路工程全生命環境成本估算方法
在準確環評基礎上,深入研究探討環保投資顯著性造價、神經網絡、混沌等非線性估算理論方法體系,為環評、選線、設計方案優化提供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