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晶彩色電視機維修從入門到精通(圖解版)
- 王紅明
- 6557字
- 2019-04-10 18:45:06
3.2 電容的識別及好壞檢測方法
3.2.1 電容的功能、符號及分類
電容是電子電路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器件之一。圖3-25所示為電路中常見的電容。

圖3-25 電路中常見的電容
1.電容的表示符號
在電路圖中每個電子元器件還有其電路圖形符號,電容的電路圖形符號如圖3-26所示。

圖3-26 電容器圖形符號
2.電容的分類
電容種類繁多分類方式也不同。
按照結構可劃分為三大類:固定電容、可變電容和微調電容。
按電解質種類可分為:有機介質電容、無機介質電容、電解電容和空氣介質電容等。
按用途可分為:高頻耦合、低頻耦合、高頻旁路、低頻旁路、濾波、調諧、小型電容。
按極性可分為:有極性電容和無極性電容兩類。
按制造材料的不同可分為:瓷介電容、滌綸電容、鋁電解電容、鉭電容,還有先進的聚丙烯電容等。
下面介紹電路中常見的電容。
(1)瓷介電容
瓷介電容又稱陶瓷電容,它以陶瓷為介質,涂敷金屬薄膜經高溫燒結而制成的電極,再在電極上焊上引出線,外表涂以保護磁漆,或用環(huán)氧樹脂及酚醛樹脂包封制成的,常見的瓷介電容如圖3-27所示。
(2)鋁電解電容
鋁電解電容是由鋁圓筒做負極,里面裝有液體電解質,插入一片彎曲的鋁帶做正極而制成的,如圖3-28所示。
補充
電解電容的兩極一般是由金屬箔構成的,為了減小電容的體積通常將金屬箔卷起來。我們知道將導體卷起來就會出現(xiàn)電感。電容量越大的電容器金屬箔就會越長,卷得越多,這樣等效電感就會越大。理論上電容在高頻下工作,容抗應該更小。但由于頻率增高的同時感抗也在加大,大到不可小視的地步。所以說電解電容是一種低頻電容,容量越大的電解電容其高頻特性越差。

圖3-27 瓷介電容

圖3-28 鋁電解電容
(3)滌綸電容
滌綸電容由兩片金屬箔做電極,夾在極薄的滌綸介質中,由卷成圓柱形或者扁柱形芯子構成,如圖3-29所示。

圖3-29 滌綸電容
3.2.2 電容主要參數(shù)及標注方法解讀
1.電容的主要參數(shù)
電容的主要參數(shù)有:標稱容量、允許的偏差、額定工作電壓、溫度系數(shù)、漏電電流、絕緣電阻、損耗正切值和頻率特性。
(1)電容的標稱容量
電容上標注的電容量稱作標稱容量。電容基本單位是法拉,用字母“F”表示,此外還有毫法(mF)、微法(μF)、納法(nF)和皮法(pF)。它們之間的關系為1F=103mF=106μF=109nF=1012pF。
(2)電容允許的偏差
電容實際容量與標注容量之間存在的差值稱為電容的偏差。一般常用的電容分為Ⅰ、Ⅱ、Ⅲ這幾個等級,它們允許的偏差分別為±10%、±15%、±20%。
(3)電容的額定工作電壓
額定工作電壓是指電容在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能夠持續(xù)加在其兩端最大的直流電電壓或交流電電壓的有效值。通常情況下,電容上都標有其額定電壓,如圖3-30所示。

圖3-30 電容上標有的額定電壓
額定電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shù),通常電容器都是工作在額定電壓以下,如果工作電壓大于額定電壓,電容將有被擊穿的危險。
(4)電容的溫度系數(shù)
溫度系數(shù)是指在一定環(huán)境溫度范圍內,單位溫度的變化對電容容量變化的影響。溫度系數(shù)分正溫度系數(shù)和負溫度系數(shù)。其中,具有正溫度系數(shù)的電容隨著溫度的增加電容量增加,反之具有負溫度系數(shù)的電容隨著溫度的增加電容量則減少。溫度系數(shù)越低電容就越穩(wěn)定。
相關小知識
在電容電路中往往有很多電容進行并聯(lián)。并聯(lián)電容往往有這樣的規(guī)律,幾個電容有正的溫度系數(shù),而另外幾個電容有負的溫度系數(shù)。這樣做的原因在于:在工作電路中的電容自身溫度會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而增加,致使一些溫度系數(shù)不穩(wěn)定的電容發(fā)生改變而影響正常工作,而正負溫度系數(shù)的電容混并后一部分電容隨著工作溫度的增高電容量增高,另一部分電容隨著溫度的增高而電容量卻減少。這樣總的電容量則更容易控制某一范圍內。
(5)電容的漏電電流
理論上電容有“通交阻直”的作用,但在有些時候,例如,在高溫高壓等情況下,當給電容兩端加上直流電壓后仍有微弱電流流過,這與絕緣介質的材料密切相關。這一微弱的電流被稱作漏電電流,通常電解電容的漏電電流較大,云母電容或陶瓷電容的漏電電流就相對較小。漏電電流越小電容的質量就越好。
(6)電容的絕緣電阻
電容兩極間的阻值即為電容的絕緣電阻。絕緣電阻等于加在電容兩端的直流電壓與漏電電流的比值。一般電解電容的漏電電阻相對于其他電容的絕緣電阻要小。
電容的絕緣電阻與電容本身的材料性質密切相關。
(7)電容損耗正切值
損耗正切值又稱損耗因數(shù),用來表示電容在電場作用下消耗的能量多少。在某一頻率的電壓下,電容有效損耗功率和電容的無功損耗功率的比值,即為電容的損耗正切值。損耗正切值越大,電容的損耗越大,損耗較大的電容不適于在高頻電壓下工作。
(8)電容的頻率特性
頻率特性是指在一定外界環(huán)境溫度下,電容在不同的頻率的交流電源下所表現(xiàn)出電容的各種參數(shù)隨著外界施加的交流電的頻率不同而表現(xiàn)出不同性能的特性。不同介質的電容其最適合的工作頻率也不同。例如,電解電容只能在低頻電路中工作,而高頻電路只能用容量較小的云母電容等。
3.電容參數(shù)表示方法解讀
電容的參數(shù)標注方法主要有直標法、文字符號法和色標法3種。
(1)直標法
直標法是指將電容的主要參數(shù)(標稱電容量、允許偏差及額定電壓等)直接標注在電容上,一般用于體積較大的電容。直標法在電容中應用最為廣泛。如圖3-31所示的某電容上標有600pF±15%、200V、CL14的字樣,(CL)表示這一電容是紙介電容,標稱容量為600pF,允許偏差為±15%,額定電壓為200V。

圖3-31 電容的直標法
(2)文字符號法
三位數(shù)字表示法:該方法是指用3位數(shù)字表示電容器的容量。其中前兩位數(shù)字為有效值數(shù)字,第三位數(shù)字為倍乘數(shù)(表示10的n次方)。單位為pF。例如102表示10×102pF。
四位數(shù)字表示法:用4位整數(shù)來表示標稱電容量,此時單位仍為pF,例如,1800表示1800pF。或者是用四位小數(shù),此時單位為μF,例如1.234表示1.234μF。
對于小容量和體積較小的電容,也常用數(shù)字加字母標注的方法進行標示。數(shù)字表示有效數(shù)字,字母有P、N、M三種。其中P表示pF,N表示103pF,M表示106pF。如3P3表示3.3pF,3N3表示3.3×103pF,3M3表示3.3×106pF。
(3)色標法
采用色標法的電容又稱色標電容,用色碼表示電容的標稱容量。色碼表示法與三位數(shù)字表示法相同,只不過是用色碼表示數(shù)字。如圖3-32所示,圖(a)表示該電容的容量為10×104pF,圖(b)表示該電容的容量為20×103pF。

圖3-32 電容的色標法
為了方便讀者查詢,表3-3列出了色碼含義對照表。
表3-3 色碼含義對照表

3.2.3 電容的特性與作用
電容的特性要比電阻復雜得多,在電路分析中電容作用分析也比對電阻作用的分析要難得多。掌握電容的基本特性將是分析電容電路基礎中的基礎。
1.特性1:電容的隔直流作用
電容不能讓直流通過,這是電容的一重要特性,這一特性叫作電容的隔直特性。前面已經講過電容器的結構,電容器是由兩個相互靠近的導體極板中間夾一層絕緣介質構成的。電容的隔直特性與其結構密切。
如圖3-33所示為電容直流供電電路圖。

圖3-33 電容直流供電電路圖
電容的隔直作用是指直流電源對電容充完電之后,由于電容與電源間的電壓相等,電荷不再發(fā)生定向移動,也就沒有了電流。但直流剛加到電容上時電路中是有電流的。只是充電過程很快結束。具體時間長短與時間常數(shù)R和C之積有關。
2.特性2:電容的通交流作用
電容具有讓交流電“通過”的特性,這稱為電容的通交作用,如圖3-34所示。

圖3-34 電容交流供電電路圖
3.2.4 電容常見故障判斷
1.電容容量變小故障判斷分析
電解電容長時間使用電容會減少,主要原因是電解質發(fā)生變質、干涸(電容只會出現(xiàn)容量變小的故障不會出現(xiàn)容量變大的故障)。
電容變小對對低頻信號影響更明顯。當濾波電容容量變小后,由于容抗變大,濾波能力降低,交流聲音將變大。電容容量變小往往與漏電密切相關,所以電容容量減小時,同時也可能出現(xiàn)漏電現(xiàn)象。
2.電容開路故障判斷分析
電容開路后,交流信號將不能通過該路,交流信號受到影響。不同電路電容開路所造成的影響是不同的。比如,濾波電容斷開后可能會發(fā)生較大噪聲。由于電容本身就具有隔直作用,所以開路并不會給直流信號造成直接影響,通過測量電路中有關測試點的直流電壓并不能檢測出電容是否開路。
3.電容的短路與漏電故障判斷分析
電容擊穿和漏電性質是相同的,漏電嚴重時就等同于擊穿。所以兩種故障對電容電路的影響也是相似的。
電容擊穿后對直流形成開路。造成直流電路工作不正常。換句話說,當電容擊穿時通過測量電路中有關測試點的直流電壓大小,可以發(fā)現(xiàn)電容是否擊穿或漏電。電容擊穿后只對該電容局部電路產生影響。因為在其他電路中仍有電容對直流有隔絕作用。根據這一原理可以縮小檢修范圍。
電容短路與漏電發(fā)生在不同電路影響也不同,比如,耦合電路短路后直流電流將直接流往下一級,這種不該有的電流就是噪聲。而濾波電容擊穿時則可能會熔斷保險絲。
3.2.5 電容好壞檢測方法
業(yè)余條件下,主要是通過觀察判斷和利用萬用表的方式來對電容進行好壞的判定。觀察法主要是指根據電容是否有漏液、爆裂或燒毀等情況進行判定。如果出現(xiàn)上述情況說明該電容已經損壞。
1.固定電容好壞檢測方法
(1)0.01μF以下小容量電容的檢測方法
對于0.01μF以下的固定電容因為其容量太小,用萬用表測量時,只能定性地檢查出電容是否有漏電,以及內部是否短路或擊穿。并不能定性判斷其質量。測量時為保證測量的準確性,應先用一小電阻給其放電。然后選用萬用表的R×10k擋,用兩表筆分別任意接觸電容的兩個引腳,然后觀察萬用表指針有無偏轉,交換表筆再測一次。
觀察表針變化,正常情況下表針均應有一個向右的擺動,然后緩慢移到無窮大。若測出阻值較小或為零,則說明電容已漏電損壞或存在內部擊穿;若指針從始至終均為發(fā)生擺動,說明該電容內部已發(fā)生斷路。
對于0.01μF以下固定電容的檢測,還可以使用附加電路的方法,利用復合三極管放大作用進行檢測,選兩只共射交流電流放大系數(shù)均為100以上的穿透電流小的三極管組成復合電路,如圖3-35所示。由于復合三極管的放大作用,被測電容的充、放電過程將被放大,使萬用表指針擺幅加大,從而便于觀察。首先檢測電容是否有充電現(xiàn)象,進而判斷其好壞。選用萬用表R×10k擋。然后將萬用表的紅表筆和黑表筆分別與復合管的發(fā)射極和集電極相接。觀察表針偏轉后是否能夠回到無窮大。接著交換表筆再測一次。若兩次中有一次不能回到無窮大,則證明電容已經損壞。

圖3-35 用復合管檢測電容
當兩表筆分別接觸電容的兩根引線時,表針首先朝順時針方向(向右)擺動(此過程為電容的充電過程),然后又慢慢地向左回歸。當表針靜止時所指的電阻值就是該電容的漏電電阻(R)。在測量中如表針距無窮大較遠,表明電容漏電嚴重,不能使用。有的電容在測量漏電電阻時,表針退回到無窮大位置時,又順時針擺動,這表明電容漏電更加嚴重。
2.0.01μF以上的固定電容檢測方法
對于0.01μF以上的固定電容,可直接用萬用表的R×10k擋測試電容有無充電過程,以及有無內部短路或漏電。首先將待測電容放電,如圖3-36所示。選擇萬用表的R×10k擋,用兩表筆分別任意接觸電容的兩個引腳,然后觀察萬用表指針偏轉,如圖3-37所示。交換表筆再測一次,如圖3-38所示。

圖3-36 待測電容的放電

圖3-37 第一次測量電容兩極間阻值變化

圖3-38 第二次測量電容兩極間阻值變化

圖3-38 第二次測量電容兩極間阻值變化(續(xù))
觀察表針變化,正常情況下兩次測量表針均應首先朝順時針方向(向右)擺動(此過程為電容的充電過程),然后又慢慢地向左回歸到無窮大。若測出阻值較小或為零,則說明電容已漏電損壞或存在內部擊穿;若指針從始至終未發(fā)生擺動,則說明電容兩極之間已發(fā)生斷路。經上述推論該電容基本正常。
3.電解電容好壞檢測方法
電解電容常出現(xiàn)的問題有擊穿、漏電、容量減小或消失等。通常可通過在開路狀態(tài)下檢測電解電容的阻值來判斷其性能的好壞。
電解電容開路測量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首先用電烙鐵將待測電容取下,如圖3-39所示。并對電容的兩引腳進行清潔,如圖3-40所示。

圖3-39 用電烙鐵將待測電容取下
(2)檢查電容器的外觀完好,如果出現(xiàn)漏液,引腳折斷說明該電容器已損壞。
(3)通過引腳的長短及電容側面標識判斷電容極性,如圖3-41所示,電容的正極引腳通常比較長,而負極側則標有“-”(負號)。

圖3-40 清潔電容的兩引腳

圖3-41 電解電容的標識及引腳長度
(4)測量前需對電容進行放電,如圖3-42所示。

圖3-42 用電阻對電解電容進行放電
(5)將萬用表調至R×1k擋,并進行調零校正,如圖3-43所示。

圖3-43 選擇萬用表的R×1k擋并調零校正
(6)將紅表筆接電容的負極引腳,黑表筆接電容的正極引腳,觀察萬用表讀數(shù)變化,如圖3-44所示。表針首先朝順時針方向(向右)擺動(此過程為電容的充電過程),然后又慢慢地向左回歸到無窮大。因此待測電解電容基本正常。如果此時表針擺動一定角度后隨即僅向回調了一點,即所測阻值較小說明該電容漏電嚴重已不能再使用。如果此時表針根本未發(fā)生擺動,則說明該電解電容的電解質已干涸,已經沒有電容。如果阻值為零,則說明電容已發(fā)生擊穿。

圖3-44 電解電容的檢測
通過測量結果的對比還可以判斷電解電容的極性。如果不知道電解電容的極性可以對兩引腳進行測量記錄阻值,交換兩表筆再測一次,比較兩次測量的大小。通常電解電容的正向電阻要比反向電阻大很多,測得電阻較大的一次黑表筆所接的既是電解電容的正極(數(shù)字萬用表測試測得電阻較大的一次紅表筆所接的是正極)。
4.可變電容好壞檢測方法
用手緩緩旋動轉軸,轉軸轉動應該十分平滑,不應有時緊時松甚至卡滯的現(xiàn)象。將轉軸向各個方向推動時,不應該有松動的現(xiàn)象。
用一只手旋動轉軸,速度要慢,用另一只手輕觸動片組外緣,檢查是否有松脫。若轉軸與動片之間已經接觸不良,就不能再繼續(xù)使用了。
將萬用表調到R×10k擋,其中一只手將兩支表筆分別接到可變電容定片和動片的引出端,另一只手將轉軸緩緩旋動,萬用表指針始終應趨于無窮大。若在旋動轉軸的過程中,指針有時出現(xiàn)指向零的情況,證明動片和定片之間存在短路點;如果旋轉到某一位置時,萬用表讀數(shù)不是無窮大而是出現(xiàn)一定阻值,說明可變電容動片與定片之間已經發(fā)生漏電。
5.貼片電容好壞檢測方法
對于萬用表而言,即使是有電容測量功能的數(shù)字萬用表也無法對引腳比較短的貼片電容的容量進行檢測,因此使用萬用表的歐姆擋對其進行粗略的測量。即使如此,測量的結果仍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1)本次檢測的為無極性貼片電容,首先用毛刷將其清潔干凈,如圖3-45所示。

圖3-45 用毛刷清潔貼片電容
(2)選擇數(shù)字萬用表的二極管擋,并將紅表筆插在萬用表的V?孔,黑表筆插在萬用表的COM孔,如圖3-46所示。

圖3-46 數(shù)字萬用表擋位及插孔的選擇
(3)為提高檢測的精確度,用鑷子夾住待測電容的兩極進行放電,如圖3-47所示。

圖3-47 用鑷子夾住待測電容的兩極進行放電
(4)將紅黑表筆分別接在電容的兩極(對于無極性的電容兩表筆接法上沒有要求,如果是極性電容需將紅表筆接正極,黑表筆接負極)交換表筆再測一次,如圖3-48和圖3-49所示。記錄兩次測試讀數(shù)的變化。

圖3-48 第一次測量萬用表讀數(shù)
在兩次測量的過程中,數(shù)字表均先有一個閃動的數(shù)值,而后變?yōu)?.,即阻值為無窮大,因此該電容基本正常。如果用上述方法檢測,萬用表始終顯示一個固定的阻值,說明電容存在漏電現(xiàn)象;如果萬用表始終顯“000”,說明電容內部發(fā)生短路;如果始終顯示1.(不存在閃動數(shù)值,直接為1.),電容內部極間已發(fā)生斷路。

圖3-48 第一次測量萬用表讀數(shù)(續(xù))

圖3-49 第二次測量萬用表讀數(shù)
6.貼片排電容好壞檢測方法
首先了解貼片排電容內部的結構,如圖3-50所示,即貼片排電容是由多個孤立的貼片電容構成的。
對貼片排電容的要求是,如果貼片排電容一對引腳間出現(xiàn)了問題,則整個貼片排電容就無法繼續(xù)使用了。
貼片排電容的檢測步驟如下:
(1)首先對待測貼片排電容進行清潔,如圖3-51所示。

圖3-50 貼片排電容的內部結構

圖3-51 待測貼片排電容的清潔
(2)選擇數(shù)字萬用表的二極管擋,并將紅表筆插在萬用表的V?孔,黑表筆插在萬用表的COM孔,如圖3-52所示。

圖3-52 數(shù)字萬用表擋位及插孔的選擇
(3)用鑷子分別夾住四對引腳對其進行放電,如圖3-53所示。

圖3-53 用鑷子分別夾住貼片排電容的四對引腳對其進行放電
(4)將紅、黑表筆分別接在貼片排電容的第一對引腳,沒有極性限制,如圖3-54所示。交換表筆再測一次,如圖3-55所示。

圖3-54 貼片排電容的檢測

圖3-55 貼片排電容負檢測
正常情況下在兩次測量的過程中,數(shù)字表均應先有一個閃動的數(shù)值,然后變?yōu)?.,即無窮大。如果用上述方法檢測,萬用表始終顯示一個固定的阻值,說明電容存在漏電現(xiàn)象;如果萬用表始終顯示“000”,說明電容內部發(fā)生短路;如果始終顯示“1.”(不存在閃動數(shù)值,直接為1.),電容內部極間已斷路。用此方法對剩下的三對引腳進行測量,看其是否正常,如果都正常,說明該排電阻基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