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智聯:走向數字化成功之路
- 李翔宇
- 1421字
- 2019-11-18 14:49:17
企業大變革悄然而至
數字經濟最大的受益者當屬如火如荼的信息通信產業,以及如Google、亞馬遜、騰訊、阿里這些互聯網企業,而互聯網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讓互聯網經濟在國民經濟的比重不斷上升,乃至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部分。
2016年的《G20國家互聯網發展研究報告》統計數據顯示,G20發達國家市場的互聯網經濟占GDP比重平均水平為5.5%,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為4.9%,中國互聯網經濟占GDP比重為6.9%,超過發達國家平均線。說明我國的互聯網產業發展已經走在大多數國家的前面。
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中,蘋果、Google、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都屬于互聯網產業的巨頭,也都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參與者。正是因為近二三十年來,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爆發式發展,催生了這些年輕但迅猛壯大的高科技企業,同時正是由于這些企業的技術創新,帶來了諸多革命性的產品和服務,拓展到了各個行業中,產生了超出自身所在行業的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在數字經濟的洪流中,這些成功的企業,也樹立了新的標桿,為眾多舊時代的企業指出了轉型的方向。
數字經濟對國家經濟的深層次影響,在于讓實體經濟有了革新的機會,特別是作為國家經濟支柱的制造業,當互聯網新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相融合之后,引發了關于智能制造的革命,重構了制造業的生產流程和商業模式,也提升了制造業的創新能力。在數字化轉型上取得領先地位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于2015年建立了獨立的“通用電氣數字部門”(GE Digital),把軟件和IT所有數字職能全部轉移到該部門,并進行了大范圍的管理層重組,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工業互聯網平臺Predix,從產品、流程再到對外合作,都有了新的變化。國內的制造業企業,也紛紛探索數字化轉型,青島紅領集團的定制化服裝生產線便開創了先河。
數字經濟領域如今成為最具創新活力,也最被資本市場追捧的領域。創業企業、創業基地都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創業熱潮。由于創業群體深耕于數字經濟領域,對于消費市場的需求挖掘和滿足便成為了絕大多數創業者關注的焦點,在購物、旅游、家居、醫療、教育、交通、娛樂等多種行業,出現了眾多智能化的解決方案,以及O2O的服務模式。數字化服務正在取代傳統的產品,變成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數字經濟時代,讓平臺成為生產協作和資源配置的基本經濟組織,企業越來越開始向平臺化形態轉型,各個行業的垂直平臺快速涌現。
埃森哲的統計數據顯示,1995—2015年,平臺企業的市值從167億美元上升到2.56萬億美元,增長超過150倍。
更多的企業主動向平臺化轉型,如2016年,IT巨頭微軟并購職場社交平臺領英,將微軟的IT優勢與平臺融合,打造更為互聯、更加智能的生態系統。傳統建筑機械企業三一重工大力開發樹根互聯工業互聯網平臺,如今已接入超過23萬臺設備,實時采集5000多個運行參數,能為客戶提供精準的大數據分析、預測、運營支持及商業模式創新服務。
平臺的出現,也推動企業之間的關系從傳統的產業鏈競爭到如今的生態系統競合的轉變,在平臺模式下,價值創造不再是依靠競爭,而是集中資源進行整合,共同協作創造價值,打造共建共贏的生態系統。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認為,數字經濟不僅代表未來的潮流,更意味著我們應該利用各種力量發展數字經濟,用數字經濟解決問題。數字經濟時代,我們需要的不是以往的工業制品,而是數字化服務,企業需要考慮的核心命題,就是怎樣生產出贏得客戶的數字化服務,企業又該如何實現數字化的轉型?
本章思考
·信息經濟與工業經濟的區別是什么?
·為什么說數字經濟是信息經濟的更高階段?
·數字經濟會給企業帶來哪些沖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