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化率與內容運營:新零售時代的企業運營之道
- 黃海林
- 1060字
- 2019-05-27 19:20:52
內容即廣告,廣告即內容
網紅是另一種意見領袖或者說明星,阿里收購優酷可謂煞費苦心。這不,優酷時尚中心生產的內容,基本是在圍繞著“視、衣、娛、樂、玩”這幾個關鍵詞打造關于生活方式的情景。
比如,在美食方面,有林依輪主持的王牌節目《創食計》,在時尚方面有李艾的《親艾的衣櫥》,在親子方面有葉一茜專門講育兒經,當然還有大家都喜歡的“小鮮肉”,娛樂領域里也有鹿晗的自頻道。
優酷自養了“視客三千”,同時肩負著其他內容的發行,阿里則有很多的店鋪。二者的結合,其實很容易生產出一個東西,叫“新版電視購物”。改版過的優酷,每個賬號其實都像是阿里的店鋪,并且里面也的確有商品這個選項。可以直接通過視頻里面的鏈接,無縫對接店鋪里的寶貝。有段時間很火的農夫山泉廣告,看完5秒可以點擊關閉或者看完,為農夫山泉帶來很多流量,也為農夫山泉吸引了大批直接購買者。雖然這種購買并非全體現在線上,有些也在線下。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客戶剛看完農夫山泉的品牌故事廣告,準備買水,當在選擇娃哈哈或者農夫山泉的時候,想到剛看的農夫山泉廣告,便選擇了農夫山泉。
不可思議吧,看到一則廣告可以直接影響購買,甚至影響到你下一個“反射弧”。線下購買的時候還會繼續選擇它,這就是新時代,技術革新和客戶被引導后的效果。
首先,視頻帶來的流量,可以邊看邊買,一鍵加購,還有場景購物,一鍵下單。現在講紅人經濟,優酷是一個非常好的紅人放大器。從大量的UGC(用戶原創內容)和PGC(專業生產內容)數據來看,現在已經有非常多的UGC自頻道主,他們本身就是網紅,甚至他們本身隨時隨地能夠生產一些內容,所以這樣一些品牌,或者一些紅人們都可以成為優酷的合作伙伴,在很多版權內容上和自制內容上,都能夠看到網紅帶來的高流量價值。當然,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主要還是圍觀,在轉化率上,非針對性營銷視頻或者深度知識的視頻,不太容易帶來高轉化率,畢竟這個市場還需要培育。
優酷早期開的自頻道,有專門教下午茶的,有專門教品紅酒的,還有伴隨“二胎來了”的母嬰自頻道。優酷和內容生產者都希望帶來一個紅利期,甚至優酷的整個自頻道布局有點像淘寶店的布局,但是優酷這個商業邏輯能不能走得通,還得靠時間去檢驗。愛奇藝是中國最早一批視頻和購物結合的平臺,但賣得好的還是某幾個特類產品,不是全品類。而阿里后來弄的大魚號,基本上把土豆變成了短視頻平臺,定位為“召喚全球有趣短視頻,全球領先短視頻平臺”的土豆,已經逐步“沉寂”了。
希望通過優酷自頻道或大魚號,就能完全賣貨的商家,還是要客觀分析自己的客戶群和自己的內容生產能力。
當然,這條路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