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讀懂微信公眾營銷
- 海天理財
- 1857字
- 2019-09-29 15:38:04
3.3 了解微信如何盈利
想要利用微信賺錢,商家公眾賬號是引導用戶購買,要想方設法讓用戶掏口袋的,而那些由個人經營的公眾賬號則主要是依靠收費。這里主要包括前向收費和后向收費,前向收費就是向用戶收費,后向收費也就是向廣告主收費。
3.3.1 前向收費
1.電商
微信的浪潮已經席卷了各個行業,電商行業也不可避免。原始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方式可以照搬到互聯網上,在微信上也依然適用,而且相比傳統模式,微信營銷會更具有優勢。
比如大家都熟知的成功案例“美膚匯”,它就在微信上售賣自己的產品,引起強烈的反響,用戶量和銷售量都迅速增長。
雖然微信的平臺功能不完善,購物體驗還需要改進,但這不能阻止微信電商前進的腳步,不少電商企業紛紛開始投入微信營銷的大潮。
如圖3.13所示就是美膚匯的微信服務頁面,它將美容美妝經營搬到微信上來,在傳統的營銷方案上,借助開放平臺,加入新的元素。

圖3.13 美膚匯
2.游戲
在傳統PC互聯網上,游戲的收入數據直接造就了一些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即使不上市,賺得盆滿缽滿的也大有人在。在移動互聯網上,Appstore在2012年收入突破40億美元,其中游戲就占了30億美元。由此看來,游戲也將會是微信盈利模式上的重要一環。
用戶最為熟悉的大概是微信的“飛機大戰”,這款游戲一經推出,立刻形成風靡之勢,不論男女老少,不論身份職業,用戶紛紛熱捧這款小游戲,表現出極大的喜愛,如圖3.14所示。

圖3.14 微信游戲
目前騰訊對游戲這一塊的開發力度還不夠大,除了那些自帶的小游戲,其實很多曾經風靡的游戲都可以移植到微信平臺,比如魂羅斗等。
3.VIP服務
通過提供高質量差異化服務,對VIP用戶進行收費,比如婚戀、專業知識的推送或問答等。
專家提醒
前向收費的盈利方式門檻高,對普通草根來說,實現起來很困難。但是如果是由企業來做,以微信的用戶數,有非常大的潛力。
3.3.2 后向收費
提及后向收費,商家一定會不約而同地忌憚騰訊封號,的確,微信官方一直根據推送的廣告量,對微信號進行選擇性封殺。粗略估計,被屏蔽的賬號用戶數至少有300萬以上,其中不乏幾十萬粉絲的大號,可見現在的微信廣告,處在一個冰火兩重天的境地。
但是商家也不能太過悲觀,云科技的成功就給微信廣告經營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它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投放廣告,日入萬元,目前收入接近20萬元,可謂經營有道,商家完全可以取其精華,如圖3.15所示。

圖3.15 云科技開賣廣告
1.接單
幾乎每個討論微信的群里,都有一些廣告聯盟的人在派單,讓商家直接把廣告以富媒體的方式推送出去。這種廣告推送風險比較大,容易引起用戶的反感和厭煩,對方可能直接取消賬號關注,那么商家就白白流失了一個潛在顧客。
但是接單同樣也意味著豐潤的費用,商家可以在折中的基礎上,完成用戶需求和自身利益的平衡。直奔主題的做法最容易吸引用戶群的眼球,如圖3.16所示。

圖3.16 廣告直接輸送
同時保證自己的微信消息被閱讀率,所以,關鍵是看商家如何操作,可以針對目標群體用心設計等。
2.品牌廣告
商家可以借鑒云科技的做法,直接和廣告主聯系,在文章的最后面,附上一張圖和一條鏈接,收取廣告主一定的費用。這種方式需要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和粉絲數,因此更適合企業公眾賬號采用。
3.間接投放
這種方式不要求商家直接在微信官方編輯后臺投放廣告,而是把用戶帶到第三方的頁面上,在這個頁面上投放廣告,然后商家向第三方收取中介費用,這時微信就相當于一個瀏覽器,所有WAP頁面上可以做的廣告,都可以在微信上嘗試,借助它龐大的用戶群宣傳。但是這種方式也有缺點:第一,跳轉時商家會有一定的用戶損失;第二,不恰當的廣告會嚴重影響用戶體驗,因此建議商家在操作時把握適度的原則。
皮皮微信就是這類經營中的佼佼者,它的官方賬號就提供廣告功能,接受各商家的廣告投放,反響昭著,如圖3.17所示為皮皮的微信賬號。

圖3.17 皮皮微信
4.植入廣告
商家可以在推送的富媒體內容上,植入廣告內容,比如在文章、圖片中提到某些品牌的名字、廣告詞等,如圖3.18所示。

圖3.18 廣告植入
這類廣告植入需要商家擁有足夠的粉絲數量,才能形成規模化宣傳效應,才可能吸引到廣告主。
5.軟文
有很多公司需要做PR(PageRank,網頁級別),比如科技類的微信,商家可以借助這個商機,給一些創業公司、App做很好的宣傳,如圖3.19所示的“心靈雞湯”微信賬號,即由溫州國亞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是該公司的iOS App。

圖3.19 心靈雞湯軟文推送
除此之外,商家還可以考慮一些其他的有效方法:①對推送的合作、招聘信息收費;②幫助行業內舉辦的大會售賣門票。
專家提醒
商家需要的是把握尺度,不要觸犯微信官方政策的高壓線。同時,還要盡量結合微信內容特點和用戶屬性,精準營銷,將廣告內容本身就成為用戶需要的一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