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方略 股道
一、理念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地上攘攘皆為利往。
自從發明了資本市場,人們就多了一個無形、虛擬而殘酷的爭奪利益的戰場。各式各樣的投資者、投機者進入這個戰場進行博弈,追逐利益。也就出現了不同時代的關于如何在這個戰場作戰的各種理論、方法等。
在進入這個戰場前,那些躍躍欲試的作戰者,有相當一部分或多或少地讀了一些指導性的書籍或報紙,對基本的證券投資方法有了一些了解,但通過市場的實戰交易后,我們發現沒有哪一個工具、方法或手段可以使我們得心應手的。
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地認清股票市場運行規律的道理。
孫子曰:“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危。即君主與國民為同一目標,同生死共患難,而不懼怕任何困難。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走向新中國的道路中,也是和人民一起堅定信念,認準一個“道”理,并不畏艱險,堅持正確的方式方法,最終走向勝利。
古今中外的歷史事件中,都是堅信、認定一個“道”理,這是決定主觀的思維方式,有了這個思維主線,就有了以后的進一步的作戰方法、操作步驟和執行紀律。
在這股票交易的市場里,我們就把指引驅動股票市場運行趨勢的道理稱做股“道”。
預測股票市場走勢是投資者的自然欲求,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市場直覺和感受后,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預測市場趨勢的。
但是,在這個千變萬化的市場里,時時刻刻都會有著這樣那樣的突發事件,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這些事件都會彼此聯系,互相干擾,并隨時影響著市場的運行軌跡。當前已經是全球經濟互相制約的局面了,各國的政治、經濟的變化,即使是軍事戰事也會影響著相關利益體的經濟利益,反映在股票市場里都會出現圖形或價格的波動。就是說,這些事件是先于股票市場發生的,隨后股票市場中的各種圖形才開始變動。那些先知先覺的操作者就可以第一時間果斷進出,及時獲取事件帶來的利益或減少損失。
這就是“道”理先于圖形市場的理念。
而“道”來自于哪里?
所謂“道”既是有,也是無,而要更多地講究在不同的事態下,找到適當的“道”,換句話說,“識別不同的市場態勢,根據不同的市場態勢,認清該市場的‘道’,制訂出不同的交易計劃和應變計劃,并以嚴格的紀律來執行”。
在股票市場里,進入市場的作戰者,即使是機構,也是人的個體或團隊,其思維方式也是人的思維方式。對不同類別的人,正確的投資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正確的思維方法卻應該基本一致。很多投資者,把太多的時間耗費在具體的方法上,而對更本質的思維方式卻所思甚少。
成功的人盡管風格各異,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具備“每逢大戰有靜氣”和“進退有據”的心理特質。
或許,在資本市場成功,與在別的領域取得成功相比,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我們該形成什么樣的投資理念呢?
進入市場后,人們都是根據自己的信念在思考和行動著,投資投機者也都是根據各自的理念、各自的“道”在進行自我方法的操作。并常常享受著各自理念所帶來的盈利喜悅,同時也常常遭遇著各自理念所導致的失敗而困惑。
我們要問,什么才是能夠使我們的資金在股票市場里穩步增長的“道”呢?
答案當然會因人而異。
但我們要說的是:放棄自己的任何固執思維,時刻追隨市場的思維,堅信市場的“道”永遠是對的。
外國的一位哲人這樣說: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透過市場語言了解市場的狀況和市場的結構,傾聽關注市場所需要的各類政治經濟信息源,不斷調整自己的內在思維方式使之與市場的變化相融合。
如果整個過程中出現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放棄問題而不試圖強求解決問題,操作中必須先行撤出兵力,保存兵力。
初入市場者,難免眩目于市場紛紜變化的數據和信息,歷練數年后,又會困惑于龐雜的分析方法和操作工具。
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操作經歷和困惑后,人們仍孜孜于各種方法的學習,熱衷于追逐市場的每一次可能的盈利。這一半是由于盈利可能性的驅動和誘惑,一半則是人類探索的天性和追求完美的本能。
當然,這無疑多少會有一些收益。但是,“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謬誤”,“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順著這條路走下去,很容易陷入思維的同化。這是因為,正如人類不能探尋出世界的所有奧妙,對應于市場,我們注定不可能捕捉到市場的每一個盈利點。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完美的,這就是唯物主義的哲理。即使偉大的牛頓,晚年探索“宇宙神學”也一無所獲。
那么,是否我們要陷入不可知論而停止對市場的探索呢?是否對市場我們就一定毫無作為呢?當然不是。因為,人是有靈性的,人是有智慧的,不同的歷史階段總會出現偉人。
戰略上,我們倡導的思維方式就是:“大道至簡”,即無論“道”有多深,“道”有多廣,但追尋的就是一個最直接的市場行為——市場永遠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