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狀告美聯儲:金融反壟斷的崛起
- 李震
- 1063字
- 2019-09-16 14:41:49
序·肆
“小李要出書了”,這對我來說,既出乎預料,也在意料之中。因為李震就職于金融實際部門,忙于事務性工作,也沒有很高的學歷學位,能夠寫出書來實屬不易。然而,他又是一位富有事業心、責任感,勤于思考,筆耕不輟的年輕人,多年的積累成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我與小李邂逅于2008年,昆明。這一年,是改革開放的第三十年,各界各地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反思30年的得失。時年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研究中心、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北京市經濟法學會和上海市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在昆明舉辦第三屆“中國經濟法治論壇”,主題即為“改革開放30年與中國經濟法”。在會議收到的一百多篇論文中,有一篇是小李提交的《金融監管變遷下的中國反壟斷三十年法制沿革》。當時,我國《反壟斷法》尚未施行,金融反壟斷遠未提上議事日程,他就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反壟斷和金融監管的進程,并對金融反壟斷進行探討,這樣具有創新性的文章并不多見,因此會議安排小李作主題發言。在發言中,他討論了國內外金融反壟斷規制的動向,并進行反思,認為從經濟法治的視角,次貸危機的形成與金融壟斷密切相關:一是金融業的掠奪性定價;二是在資產證券化中,信用評級機構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而不受有效制約。在國內,油價、股價等的波動也與國際金融壟斷相關。雖然他的論文和發言并非見長于理論,但作為實務部門的一位青年,能夠貢獻這樣的成果,確實值得肯定。之后,小李就一直與我保持聯系,不時將其有關金融反壟斷的心得與我分享,我樂意且享受與他的交往。
小李還極富正義感。他忍受不了美聯儲濫發貨幣,“量化寬松”,利用鑄幣稅掠奪他國尤其是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竟對其提起訴訟,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他還向我國反壟斷監管當局實名舉報12個國際大金融機構操縱國際利率,改變了主要發達國家監管機構紛紛對此進行調查、處罰,中國政府和民間卻處于失聲的狀況。無論結果如何,其效果彰顯;也無論理論和法律上的解釋如何,他的理論聯系實際、一顆拳拳愛國之心,令人欽佩。
他在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諸多建言。歸結起來,就是把金融改革和發展聚焦于反壟斷。在他眼中,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宏觀審慎監管和金融消費者保護都與反壟斷有關,前者意在緩解金融產業結構高度集中的困境,后者通過規范金融機構的市場行為,防止其濫用優勢,從而使金融消費者獲得其應有的福利。盡管這是一個宏大且復雜的課題,需要長期持續地跟進研究,但小李與時俱進的思考,可給人以啟迪。
藉本書的出版,小李將他的金融反壟斷心路歷程和身體力行記錄下來,留作各位讀者參考,是十分有意義的。
2014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