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經濟研究(第四輯)
- 范周
- 532字
- 2019-11-18 14:37:09
一、傳承人由申報認定邁向規范管理,評估工作是第一要務
自2008年蘇州市公布第一批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以來,蘇州市共計公布了四批334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含95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39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其中33位已逝。近年來,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心逐漸由申報認定向規范管理轉移,各級政府和文化部門不斷加大對代表性傳承人的扶持力度,相繼出臺包括資金、場地、研培、傳播推廣等在內的政策舉措。眾多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因此舉而更有保障、渠道更為多元,主觀能動性也被有效調動。他們積極帶徒授藝、收集整理資料、參與宣傳展示,保護工作有了新的進展,部分瀕危項目也重獲生機。
但不可回避的是,也有部分代表性傳承人只重名號、重權益,在履行義務方面欠主動,甚至存在消極或抵觸情緒。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中,人的因素至關重要,直接決定著項目能否在趨勢變化中保持良性發展。因此,有必要且迫切需要探索建立傳承人的動態管理機制,包括審慎開展代表性傳承人的命名工作,加強傳承人(群)的培訓,對代表性傳承人進行評估,建立榮譽傳承人名錄,打破代表性傳承人終身制等。通過這些舉措促使傳承人自覺履行保護義務,從而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