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0章 姜夔出生地淺論

  • 清水點白石
  • 問夔
  • 3948字
  • 2019-03-20 14:44:56

姜夔出生地史無定論。目前有:磨刀石、姜家埧、東流水橋三種說法。今就此而論之。

一:磨刀石說

磨刀石說見于1991年版的《可愛的波陽》(波陽即鄱陽)一書,其中“人杰地靈、風流千古”節內有“姜夔祖籍是本縣磨刀石鄉”一語。以及夏承燾先生的《姜白石詞編年箋校》書中有“鄱陽段錚告予:鄱陽姜家埧與麼刀石兩村尚多姜姓。”

夏承燾先生的“告予”之語,是點明鄱陽的人段錚先生說:鄱陽姜家埧與麼刀石兩村有不少姜姓人居住。而不是說:姜夔出生地在這兩個地方。

磨刀石有姜姓人居住,而且在民國時期與解放后有數人名聲很大,如民國時期的縣長姜伯彰,新中國的熱力學家姜達雍、國家一級編劇姜朝皋等等。如此名聲在外的村子,“理所當然”地也就被認為是姜夔出生地。

民國二十一年冬(1932),姜伯彰在給團林林鳳姜氏宗譜寫的“新序”中,明確寫道:“考世系一脈相承,明輔公生子二,長從仁公次健仁公。長從仁公遷石痕村,即予之始祖。次健仁公之子孫繁衍所謂新老屋四、七、十甲是也。”團林林鳳姜氏宗譜則載:信文(即從仁公)世居石痕村。思文公字健仁。思文公之子:子恭。子恭之子仕蘭遷團林。

鄱陽縣《民國志稿》載:從仁公遷白石。

石痕村即磨刀石村。白石鄉即磨刀石鄉。今磨刀石鄉并入鄱陽鎮。

1984年的《鄱陽縣地名志》載:團林姜徐村姜姓從鄱陽縣城八條巷遷此建村。原名姜家。后徐姓由站前雙溪遷入,兩姓并居,改稱姜徐。藕壙姜村,明洪武十七年歲次甲子(1384)由縣城遷入建村。

從如上資料中可以看岀,若以夏承燾先生的“告予”之語,定姜夔出生地在這兩個地方,顯然是被誤讀了。由此可以認定:磨刀石姜姓是姜夔后裔遷磨刀石村而非姜夔祖籍地與出生地。

二:姜家埧說

姜家埧說見于“鄱陽湖公園”石刻碑上,以及鄱陽電視臺播放的有關姜夔部份節目中。

姜家埧說理由有三:

(1):九真湖訛音韭菜湖。(2):明代探花姜金和居住姜家埧,姜金和之子有詩,認姜夔為祖。(3):姜夔詩中有“望鄉喬木”、“九真”之辭。

1:九真湖訛音韭菜湖說:九真姜氏是天水姜氏一支,傳屬唐宰相姜公輔之后。唐末宋初入福建,(福建泉州有唐宰相姜公輔墓,)再由福建轉往越南。鄱陽姜姓是否屬九真一支有待考證。

湖北鄂州市華容區,鄱陽明代移民后裔姜姓先生告知:鄱陽姜姓源于漢代姜肱隱居鄱陽。又悉知杭州興義堂姜氏宗譜載:“江右之族,始唐廣明間。”若如此,鄱陽姜姓非九真一支。

鄱陽姜家埧旁有韭菜湖,水面約六百畝。傳是湖邊有野生韭菜而得名。

菜與真二字在鄱陽方言中有較大差別,不太可能發生“訛音”之亊。若姜夔一支是九真而來或鄱陽姜姓念九真姜氏之祖情,把“居地”旁一湖叫“九真湖”,尚在情理之中。姜夔名噪當時,明清更盛,后人倒是應該把韭菜湖改九真湖。至少要保留“九真湖”原湖名,那就不太可能把“九真湖”改叫韭菜湖了。

2:明代探花姜金和居住姜家埧說:姜金和居住姜家埧是可以下定論的。

姜金和兒子姜之浩有詩曰:水無待尋、山無待買、酒無待沽、客無待拉、興無待遣。并說“陶然自得,有厥祖白石山人之風。”

這里有兩點可以明確:一是姜金和一支是姜夔的后裔。二是姜金和一支居住姜家埧。而以此定姜夔出生地是姜家埧就不一定準確。

鄱陽湖文化研究會的《鄱陽湖文化研究》,2010年第三期上有筆者《破解姜金和未載入鄱陽姜氏家譜之迷》一文。此文結合鄱陽姜氏宗譜所載,“夔公四子,廩、廓、廊、廂。廂遷興安姜里村”與姜里村姜氏宗譜載,“明永樂年間公(指思德公)督糧抵鄱陽贅婆孫氏。后裔金華(即金和)明嘉靖庚戌鄱陽籍探花及第,孫荃林崇正(正應是禎)丁丑科劉同升榜進士。”

姜里村姜氏宗譜還提供了另一條信息:姜里村從夔公之子廂傳到思德公是第九代。思德公生于1363年,卒于1434年。從姜夔卒年1221年到姜思德卒年1434年,有213年,符合25年約一代人的計算方法。

從如上資料看,給我們的提示是:姜金和的先祖、姜夔之子姜廂,是從鄱陽遷出,在外繁衍到第九代姜思德時,已到明朝永樂年間又返回鄱陽后居姜家埧。有人推斷,姜家埧村名來源于元末明初饒州知府陶安。說以垻命村名不符鄱陽取村名習慣,是陶安從外地帶入。這一點也只能佐證姜家埧村名在姜夔出生的南宋時是不存在的。何況《鄱陽縣志》(清同治年版)有載: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姜金和探花及第,筑埧開渠觀賞龍船,故名姜家埧。

《破解姜金和未載入鄱陽姜氏家譜之迷》一文中推算出,姜思德到姜金和父親姜地時止已在鄱陽繁衍約六代人。姜地到姜荃林時止三代人。姜荃林一支有說隨官遷河北房山去了。

現在的姜家埧姜姓一支人,是從團林七甲姜村遷入,至今繁衍了第四代,居住在此己然是第五代。

3:姜夔詩中有“望鄉喬木”、“九真”之辭作何解?

(1):望鄉喬木:姜夔有一首《送左真州還長沙》詩,全詩如下:

吳兒牽挽醉蓴鱸,今日西歸略自如。

別路冷云隨驛馬,望鄉喬木記吾廬。

湘中花月偏憐酒,淮左兒童待擁車。

凡我舊游君更歷,橘洲相見訝無書。

姜夔此詩有人認為寫在1191年冬。左昌,饒州鄱陽人,與姜夔是同鄉(吳鶯鶯《姜夔與合肥及交游考》)。曾知揚州,在1189年知真州。(今JS省儀征市真州鎮。)或許左昌知揚州或真州或任長沙職回杭州述職,在途經蘇州或杭州與姜夔相見,姜夔他鄉遇故人,寫詩抒懷,送左昌還長沙。

姜夔全詩把同鄉友情與思念鄉情盡情傾于詩中。這里的“望鄉喬木”是指姜夔的故鄉——鄱陽。具體位置沒有明確,也就不能說鄱陽有“喬木”之地就只有姜家垻了。如此“望鄉喬木”與個體的姜家垻,只能說姜家垻已包括在“故鄉”鄱陽之中,而不是單獨指姜家垻就是“故鄉”。

(2):九真:姜夔有一首《春日書懷四首》詩。其一詩中有此語。其一詩全詩如下:

九真何蒼蒼,乃在清漢尾。

衡茅依草木,念遠獨伯姊。

春來眾芳滋,春去眾芳委。

兄弟各天涯,啼鴃見料理。

漢江出巨魚,風雷入驅使。

安得挾我辀,西征二千里。

姜夔此詩有人認為寫在1187年。也有人認為詩作于1186年秋之前,姜夔游湖南時而作,這是對詩中“衡茅”一語誤讀而說也。衡茅之衡是說橫著的草木,衡茅指簡陋的居室。詩者形容自己坎坷之境況,非是“衡陽草舍”與“衡山茅房”之意。

姜夔此春日書懷四首詩,第一首是十二句。前六句是“念遠獨伯姊”,后六句是說“兄弟各天涯”。第二首是懷念父親歸葬故鄉亊的。第三首是說“漢陽”舊友情況。第四首是講“武昌”形勢的。

這里的九真一語當指姜夔“伯姊”(大姐)所住地周圍環境。姜夔在一首《浣溪沙》詞序中說:“予女須家沔之山陽,左白湖,右云夢。…。”陳書良箋注的《姜白石詞箋注》一書中注山陽條中說:“山陽:村名,由于村在九真山之陽得名”。

注白湖條中說:“白湖:在今湖北漢陽之西,一名太白湖。《漢陽府志》:太白湖,一名九真湖,周二百余里。”

韓經太、王維若評注的《姜夔詞》書中亦引用《漢陽府志》對白湖的記載“太白湖,一名九真湖,周二百余里。”

劉乃昌編著、葉嘉瑩主編的《姜夔詞新釋輯評》書中注白湖條:“太白湖,一名九真湖。”劉乃昌在《姜夔詩詞選注》一書中亦明確注釋:“太白湖,在漢陽。”

互聯網百度捜索漢陽資料顯示:白湖稱太白湖來自李白題《泛郎官湖》詩,原名南湖,一名郎官湖。姜夔此詩第三首有句:“春草郎官湖”即指此湖。

從姜夔此詩中內容也可知,姜夔詩中九真一辭當指漢陽姜夔姐夫家旁邊的九真湖,與姜夔故鄉——鄱陽無關。

關于承燾先生的《姜白石詞編年箋校》書中所錄“九真世系”問題:夏教授收錄稱是姜夔湖州后裔,姜虬綠在清乾隆年間附錄于姜忠肅祠堂本白石集上的九真姜氏世系略表。此世系表與團林姜氏世系完全不同,并把團林姜氏世系中侄兒書寫為父輩。此世系表的具體年份、具體世系譜牃來源,夏教授均未考證,他在收錄世系表時,并指岀烏程姜虬綠編校的姜忠肅祠堂本白石集中諸多“無足觀”及“偽讬”、“大異”。如“白石晚年手定”為“偽讬”等。若以此“收錄”作為夏教授的“研究成果”應用,定會影響夏教授的聲望。

至此,姜夔此詩中“九真”一語與姜姓九真一支原意完全無關、與姜夔故鄉——鄱陽也沒有關聯。當屬于說者誤解原詩所指本意或“虛構生造”之類。

三:東流水橋說

東流水橋說是筆者從團林姜氏宗譜上發現而提出。在《姜夔傳說》一書中把大龍橋誤認為東流水橋。經過多方考證后在鄱陽鎮劉家巷口與今七條巷交界的五一北路上找到其遺址。以《姜夔出生地東流水橋考》為題,相繼在《鄱陽湖文化研究》2010年第一期與《鄱陽湖新聞》2010年3月30日第三版上發表。

1984年的《鄱陽縣地名志》載:“團林姜徐村姜姓從鄱陽縣城八條巷遷此建村”。這里所說“鄱陽縣城八條巷”,即筆者考證的“東流水橋”所在地。

團林姜氏保留了一部古代宗譜。這部譜中,有最早重修于明代嘉靖二十二年(1543)的譜序,中間有清康熙十七年(1678)、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朝乾隆三年(1738)、乾隆二十六年(1761)、最后一次重修于乾隆四十六年的譜牒。

這部譜牒從明代嘉靖二十二年最早的譜序到最后一次重修于乾隆四十六年的譜序,無一列外不說芝城“東流姜氏”。譜的中縫注明“芝城東流姜氏”和“白石堂”。此部譜牒中還收錄了,在康熙十七年十四世孫元晁等人抄錄的,明洪武四年(1371)3月15日茂材公所供,《芝城東流姜氏抄白世家上戶事籍》狀一份。此狀有三點值得關注。一為芝城東流姜氏來于寧國宣州。二是稱姜夔為“上祖”。三是明確“芝城東流姜氏”。

此后的團林姜氏宗譜均未脫離此“芝城東流姜氏”之說。由此可以看出:團林姜氏是從明洪武四年就有書證認定姜夔為“上祖”,芝城東流姜氏來于寧國宣州。東流水橋說最晚不遲于最后一次重修于乾隆四十六年的譜序。最早還可追溯到明代嘉靖二十二年的譜序。

綜上所述:姜夔出生地磨刀石說是磨刀石村名聲大和誤讀夏承燾先生的“告予”之語而出,并無實證。姜夔出生地姜家埧說是:說者誤解姜夔原詩所指本意或“虛構生造”之類。姜夔出生地東流水橋說有團林姜氏古代宗譜為依托,有書證,且時間較早。

至此,目前唯有姜夔出生地東流水橋說能拿出古代實證來。故可認定:姜夔出生地當在鄱陽縣的東流水橋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承德市| 富民县| 额济纳旗| 藁城市| 二手房| 嘉峪关市| 清涧县| 齐河县| 沧州市| 晋宁县| 四平市| 澄城县| 云和县| 永年县| 丹江口市| 新乡市| 武功县| 安西县| 阜平县| 原平市| 黄冈市| 广宗县| 泰兴市| 巴塘县| 福鼎市| 九寨沟县| 大同县| 茌平县| 尉氏县| 水城县| 奈曼旗| 赣榆县| 大丰市| 深水埗区| 文化| 惠水县| 名山县| 双峰县| 绍兴市| 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