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裝逼一時爽,全家火葬場!
- 我是崇禎皇帝
- 大夢三千歲月
- 3174字
- 2019-01-07 08:08:20
最后,只湊齊了七十萬兩白銀,大臣們憤怒了,紛紛說皇帝小氣,死摳死摳!
次日,更是波及到到講堂上。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在課堂上,文震孟講述著《史記?淮陰侯列傳》。
其中,涉及了韓信對項羽的評價。
韓信說,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戰功,該加封進爵時,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給人,這就是所說的婦人的仁慈啊。
說項羽小氣,吝嗇爵位,不能大方賞賜手下將領。
“項羽小氣,丟了江山。而當今圣上也是小氣至極。建奴起兵,席卷遼東,軍餉欠缺一百萬兩,陛下僅僅是出手二十萬兩,小氣至極!”
文震孟說道,指責著當今皇帝。
MMB,果然大明的皇帝沒人權,誰都能指著鼻子大罵一番;若是遇到我大清皇帝,小文文早就腦袋搬家了。
朱信心中起伏著。
至于在大明,大罵皇帝,只是被廷杖,打屁屁,貶官而已。打屁屁又死不了人,若是貶官更好了,回到家鄉,立刻成為了“圣斗士”,士紳敬仰,同行羨慕,真是羨慕嫉妒恨。
“皇太孫,有何解?”文震孟問道。
“無解!”木匠哥哥打著哈哈。
“五殿下,有何解?”文震孟不解道。
“老師,項羽不小氣,一點也不小氣,反倒是大方至極。至于劉邦,看似大方至極,其實小氣至極!”朱信開口了,項羽是他的偶像。現在偶像卻是被污蔑了,豈能容忍。
“項羽大方至極,可裂土分茅,分封反秦功臣,手下部將,英布、彭越等人,皆是一方諸侯王;而劉邦小氣至極,蕭何、張良、韓信、陳平等人有大功,可也只是萬戶侯而已,只有食邑,不管軍政!一個為諸侯王,一個為萬戶侯,誰小氣,誰大方,一目了然!”
文震孟啞然,還真是這個道理。
說項羽小氣,真的不對!
“那為何項羽敗于劉邦?”文震孟考校道。
“項羽為人仁慈,英布為項羽手下大將,項羽以其功勞,分封其為九江王,可見其大方,然而英布不念舊恩,卻是率先反項羽;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殲滅了秦軍主力,為滅秦第一大功;至于其他的諸侯,畏縮不敢前進,作壁上觀,他們無功勞,豈能為王者。然而項羽還是分封他們為齊王,魏王等等,可他們不感激項羽,反倒是率先攻擊楚國!”
朱信嘆息道,“升米恩斗米仇。項羽給的太多了,各路諸侯皆是反對他,仇恨他;而劉邦給的太少了,各路諸侯反而是感激他!你有恩于人,他人未必會感激,反倒是會咬你一口!”
說著,朱信不由想到了努爾哈赤。
“就好似我大明,待努爾哈赤不薄,若是沒有我大明支持,努爾哈赤如何能吞并女真各部,有現在的地位。可有恩于他,努爾哈赤不會感激,反倒是起兵反明,屠殺我大明百姓!”
…………
在遼東大地上,一場影響著大明國運的戰爭,即將爆發了。
后金方面,統帥為努爾哈赤,經歷了二十多年戰爭經驗,從小兵開始成為了元帥的存在;手下六萬女真大軍,盡數是精卒為主,老兵為主,很多士兵有著五年以上從軍經歷。
努爾哈赤是一個老兵,有著二十年入伍經歷,二十年來不斷征戰,從小兵成長為軍長,經歷百戰而不死,對于戰場嗅覺,征戰經驗等等,可謂熟悉至極,乃是戰場名將。
而楊鎬只是一個文人,沒有從軍經歷,也不了解軍隊的一切,是典型的外行,卻是成為了軍區司令,要指揮十幾萬大明軍隊,對決戰場名將努爾哈赤。
就好似一個業余圍棋選手,要對決世界圍棋冠軍。
下棋水平業余不要緊,外行也不要緊,外行領導內行,只要是虛心學習,還是能取勝的。只可惜,業余選手楊鎬同志,本事沒有多少,心中卻沒有逼數,本來是戰五渣的水平,卻是自以為是戰神水平。
還喜歡裝逼,將出征計劃,盡數寫在邸報上,寫出“XX將率大兵XX萬,從XX出師,往XX地方”。
就好似玄幻小說當中,反派開打前,總是要張口嗶嗶:“我修煉乾坤至尊訣,乃是……”腦殘屬性發作,將自己的底牌,盡數泄露給主角,似乎要顯示自己牛逼,卻是被主角打成了二傻子。
將行軍計劃,發表在邸報上,楊鎬不是犯傻,而是自信心十足,在大明絕對的實力面前,努爾哈赤只是渣渣,一個手指頭就是被捏死了,將裝逼發揮到了極致。
結果,大明沒有想象中強大,努爾哈赤也比想象中的弱小。
于是悲劇了。
裝逼一時爽,全家火葬場。
歷史總是相似的,很多人總是為裝逼付出了巨大代價。
幾十年后,滿清大軍入關,可謂是勢如破竹。半月時間,占領了北京城;又是半天時間,打下了揚州城;南京城不戰而降;只是半年時間,占領了江南地區,湖南湖北。似乎連續的勝利,讓多爾袞膨脹了,多爾袞也開始裝逼,頒布了剃發令,正所謂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契丹占據了燕云十六州,也沒有頒布剃發令;金國占據了北方地區,也沒有頒布剃發令;元朝占領了整個華夏,也只是四等人,沒有頒布剃發令。可多爾袞卻是偏偏要裝逼,耶律阿保機,完顏阿骨打,成吉思汗做不到的事情,我多爾袞偏偏要做到。
本來,江南人民跪迎滿清大軍,正所謂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可現在鬧得天下皆反——很多漢奸一夜之間覺醒了,開始反正,開始保衛大明。很多投降的大明軍隊,開始反正。
于是,出現了幾千萬漢人,聯手群毆十二萬八旗軍,還有幾十萬偽軍(綠營君)。
本來三年時間,滿清就能大一統;可因為裝逼,經歷了十六年時間,才平定叛亂。
幾次差些翻盤,多爾袞的腦袋差些掛城墻。多爾袞幾次回憶過去,也是后悔的要死,若是人生不裝逼該多好呀,可惜沒有后悔藥。走錯路了無法走回頭路,只能一錯到底,一條道走到黑夜。
所幸祖宗保佑,敵人又是腦殘不斷,總算是平定下來。
從此,多爾滾不再裝逼!
原本,多爾袞還想著,要讓全國人民剃發,這是第一;要讓全國人民說滿語,那才是第二。
只是介于前面裝逼失敗,多爾袞不再裝逼,不再強迫全國人民說滿語了。
感謝前人,為了反對清朝大一統而努力血戰,血戰雖然失敗了,卻給后人爭取下了說漢語的權力;不然,不需要后時代英語消滅了漢語,那時滿語就將漢語消滅了。
為了裝逼,多爾袞付出了巨大代價——滿洲八旗,幾乎是損失殆盡。
裝逼一時爽,腦袋差些掛城墻!
十幾年后,少年天子康熙也要裝逼,踩著吳三桂的腦袋裝逼。
臣子們勸說,吳三桂七十多老人了,沒有幾年活頭了,吳三桂的幾個兒子盡數是廢柴。想要削藩,等著吳三桂死掉了,再削藩不遲。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鐵定能熬死吳三桂。
可康熙就是說不,就是叛逆心理爆發,你讓我往東,我就要往西面,我就要裝逼打臉、
本來,吳三桂只想著大清的沐英,可康熙卻想著當漢武帝,當唐太宗,想要裝逼打臉,正所謂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就是要削藩,于是逼反了吳三桂。
在開戰前,康熙對八旗軍信心十足,以為八旗軍所到之處,所向睥睨,吳三桂立刻會被打得叫爸爸,第二天腦袋就掛在旗桿上。
交戰時刻,才發覺八旗軍盡數是戰五渣,一敗再敗;而吳三桂不是廢物,反倒是兇猛至極。
裝逼不成反被曹!
康熙終于醒悟了,我以為我很牛逼,其實我只是小傻逼而已。
原來自己生于后宮,長于婦人之手,與亡國的崇禎沒什么兩樣,都是社會經驗不足,都是被人糊弄了,都自以為是一代大帝,英明神武,其實是只是小傻蛋而已。
接著,康熙怒了,要御駕親征。
臣子們紛紛勸說,陛下就不要去瞎參合了,外行指揮內行,只會更差,沒有本事就不要逞強了,就不要裝逼了。有本事裝逼,那就牛逼;沒有本事裝逼,那是傻逼。
這一會,康熙聽進去了,沒有本事,就不要去裝逼了。
于是,不去裝逼了。
經歷了八年戰爭,才平定了三藩之亂,其危害性,堪比安史之亂,堪比朱棣靖難之役。
所幸祖宗保佑,康熙犯下了建文帝那樣的錯誤,卻是運氣比建文帝好,平滅了三藩之亂。說是武力平定,不如說靠著全國的國力,以全國輾壓一隅,靠著豐厚的家底,熬得吳三桂財政枯竭,糧草枯寂,最后熬死了吳三桂。
裝逼一時爽,大清差些進了火葬場。
做人若是裝逼,不過是挨打,變成豬頭而已;可當高官卻是裝逼,只會全家進火葬場,甚至是國家也被送上了火葬場。
時代在不斷的變化著,可裝逼永不停息。
楊鎬在裝逼著,生命不止,裝逼不止,用政治生命裝逼,用二十萬大軍裝逼,用大明國運進行裝逼!
可惜,裝逼失敗了!